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省级行政区。虽然面积排第三,但它东西跨度2400多公里,是中国东西跨度最大的省区。 ▲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最长省份 更有趣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比新中国成立早了2年多,是中国5个自治区最早成立的一个。 但是,1947年成立之初的内蒙古面积只有53.8万平方公里,约等于今天的一半。 ▲早期的内蒙古自治区,只有今天的一半 内蒙古的另一半,曾属于热河、绥远、察哈尔和宁夏四省,即“塞北四省”。 塞北四省的建立追溯到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塞北四省暂时得到保留。然而到了1955年,塞北四省全部被裁撤,大部分地区并入内蒙古。 ▲内蒙古在民国时期不存在,主要由五省组成 那么,塞北四省为什么撤销了?塞北四省又是怎样合并内蒙古自治区呢? 一、为边防设立塞北四省 蒙古族是中国的第九大民族和蒙古国的第一大民族,总人口约1000万(中国有600万,蒙古300万)。蒙古族世居东亚蒙古高原地区。 ▲蒙古高原 公元10-12世纪(正值中国两宋时期),蒙古高原东部的额尔古纳河东岸,一支以苍狼和白鹿为绰号的室韦部落逐渐崛起。 室韦亦被视为蒙古族的祖先。此时蒙古人依然处于部落林立的状态,各部落彼此互相征伐。 ▲蒙古人起源于蒙古高原 公元12世纪末(南宋和金朝对峙时期),蒙古人的杰出领袖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部落,逐渐建立了蒙古帝国。 ▲元朝前的局势 从1234年到1276年,蒙古帝国南下灭亡了金、西夏和南宋,建立元朝。 ▲元朝设立行省 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占领了元大都,建立明朝,广大汉地重回汉人统治。蒙古人随着元朝灭亡,退守到在长城以北,建立北元政权。 明朝对蒙古高原进行了三次北伐。 1386年,明朝第三次北伐后,生活在戈壁沙漠以南的蒙古部落(漠南蒙古前身)逐渐选择臣服于明朝。 蒙古其余贵族势力退居到漠北(戈壁沙漠以北),对抗明朝。 ▲明朝与北元对峙 1387年,北元天元帝被害,北元灭亡,蒙古部落恢复了游牧汗国的形态。西域地区的蒙古部落逐渐伊斯兰化和突厥化,丧失了蒙古特性。 公元15世纪时期,位于蒙古高原的主要部落分离为瓦剌(西)和鞑靼(东)两大政权。 明朝因为内部争权夺利,始终无法对蒙古高原地区实行有效统治。明朝的实控疆域主要集中在汉地18省。 ▲明朝鼎盛时期,未能控制蒙古 长城以及大漠长期以来是明朝军队与蒙古部落对峙的前线。 明朝虽然和蒙古诸部落之间征伐不断,但双方依然互有贸易往来。 公元1572年,蒙古鞑靼部落在阴山南麓建立驻地。该驻地是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因此得名呼和浩特。意为青城。 ▲呼和浩特 蒙古鞑靼部落在和明朝的接触逐渐汉化,这使得鞑靼有了归顺的想法。 1571年4月21日,鞑靼宣布臣服于明朝,呼和浩特地区更名“归化”。意思是令少数民族归顺、化一,服从明朝廷的统治。 ▲归化城 从16世纪到17世纪初,鞑靼蒙古和明朝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局面。而蒙古瓦剌部落退居戈壁沙漠以北和西部(漠北)。 17世纪时期,东北女真势力(满族祖先)崛起,占据了长城以北的地区。明朝失去了对包括塞北地区在内的蒙古高原、东北的控制。 蒙古部落根据活动范围,逐渐分离成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漠南蒙古主要是明朝时期的鞑靼蒙古诸部为主。 漠南的部分部落选择了臣服于后金(1636年更名为清),并与满族联姻。这些与满族通婚的蒙古人被称为“内属蒙古”。内属蒙古由中央直接设官管辖,与清廷关系较近。 与内属蒙古相对应的被称为“外藩蒙古”。对于外藩蒙古,清廷采取了安抚和围剿并用的举措。 漠南地区(大漠戈壁以南)的蒙古诸部在满蒙八旗的安抚和围剿下,归顺了清朝。 ▲漠南蒙古归顺 这是,以喀尔喀蒙古为主的多个蒙古部落盘踞在戈壁沙漠(大漠)以北地区,继续对抗清廷。 康熙27年(公元1688年),康熙征服了漠北的喀尔喀,漠北蒙古纳入清廷版图。 ▲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后来才归顺 对于“外藩蒙古”,清廷设置札萨克(蒙古语执政官,可世袭)进行管理。 清廷根据蒙古部落归顺的时间,将外藩蒙古划为“内札萨克蒙古”和“外札萨克蒙古”。内札萨克的地位高于外扎萨克。 内札萨克蒙古大体位于大漠以南,即现在内蒙古版图的雏形。因为归顺较早,他们分得土地多数地区水草丰美,对于朝廷的向心力较强。 内札萨克蒙古设立24部,69旗,6盟。也就是日后盟旗制度的由来。 外札萨克蒙古在大漠以北,地势荒凉,对于朝廷的离心力强。清廷在外札萨克蒙古地区的驻地库伦设立将军台。库伦就是乌兰巴托的前身。 ▲清朝时期的内蒙古和外蒙古 1735年,清廷为加强对于归顺蒙古的管理,在归化城东部新建军事驻防城,命名为“绥远城”(新城)。后将“归化”、“绥远”两城合并为归绥。 1737年,清廷在归绥设立绥远将军府,管辖内蒙古地区。 ▲绥远将军府 明清时期,明长城以北的部分已经出边塞,故名塞北。 清朝前期实行严格的入口管制政策,对于关外的汉人迁入东北、内蒙古等塞北地区实行严格管制。 鸦片战争后,清廷统治者对于蒙古管控能力不足。大批来自山西的汉人通过走西口的方式进入内蒙古地区。内蒙古地区形成了汉族与蒙古族混居的局面。 ▲汉人走西口地图 漠北蒙古地区归顺较晚,独立意愿较强。一直向东扩张的俄国则利用漠北蒙古贵族对于中央的离心力,扶持外蒙喀尔喀蒙古的分离势力。 1911年,外蒙古贵族博克多汗利用清朝根基不稳的情况下,说服俄国出兵,获得了俄国的支持。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建立中华民国。 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取代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成为了中国的统治者。北洋政府定都北京。 ▲外蒙古独立宣言 1912年,外蒙古贵族利用中华民国立足未稳,宣布独立。外蒙古独立后,策动内蒙古的蒙古贵族独立。 库伦政府决定出兵南下,武力占领内蒙古。1913年下旬,在北洋军开始反击,蒙古军无法占据内蒙古。 出于维护内蒙古稳定的需要,从1912年到1914年,袁世凯鼓励汉人迁入内蒙古地区,加上此前走西口的汉人。内蒙古形成了蒙汉混居的局面。 为了维护边疆稳定,北洋政府陆续在北京以北的蒙古族聚居区设立了三个特区:塞北四省之三的察哈尔、绥远和热河的前身。 三个特区并不是独立的省,而是由行政院(中央行政机构)直辖,通常作为行政区预备改制前的过渡性单位。 沙俄担心中国收复外蒙古影响自己的利益,全力干涉中国事务。 1915年,在俄国的介入下,中俄蒙签订《恰克图条约》,俄国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中国承认外蒙古自治,不得在外蒙古设治、驻军、移民。 ▲《恰克图条约》原文 外蒙古名义上属于中国,事实上脱离管控。 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时期。1921年,外蒙古在苏俄的支持下组建君主立宪政府。外蒙古事实上脱离了中华民国的控制。 当时中国各方割据,如何统一中国成为了当时的当务之急。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1928年,中国北伐取得统一。中国进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国民政府统一之后,出于稳固北方边疆的需要,对北方的行政区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 1928年,国民政府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被划分为三省——热河、察哈尔和绥远。也就是原来的三个特区省级为正式的省。 ▲国民政府拆分内蒙古,分为塞北四省 此外,为了稳住西北军阀势力,国民政府在西北设立宁夏省,省会为银川。蒙古族聚居的阿拉善地区划归宁夏省。 ▲民国时期的宁夏省(红) 蒙古高原东部则划归黑龙江省。蒙古高原被划分为在五省: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宁夏。 不过,蒙古族聚集区设省,也引起了当地贵族的反对,要求撤省的呼声很高。 二、内蒙古自治区初步成立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黑龙江沦入敌手。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陷入了8年抗战时期。 1945年1月,出于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的需要,英、美、苏签署了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雅尔塔协定》 ,规定外蒙古维持现状。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秘密瓜分外蒙古 二战后,外蒙古独立。中蒙边境基本划定。中国依然有100万蒙古族,分布在兴安(1945年设立)、热河、察哈尔省北部以及绥远全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武装力量在东北和华北占据很大优势,建立了华北、东北解放区。 蒙古族聚居的蒙古高原东部位于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的后方。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问题,对全国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北方,新政权根据地 二战结束后的中国迎来了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然而,1946年10月,国民政府不顾民众的反对发动内战,逐渐失去了民心。 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后,不再承认蒙古的独立。这使得中蒙边境局势再度紧张。 1947年,国民政府在北方逐渐失利,失去了对北方尤其是蒙东地区的控制。 由于民国时期蒙古贵族一直以来对设省一直持反对意见。为了团结少数民族群众,巩固新的根据地,中共根据民族分布的实际,系统研究了国内民族问题的方案。民族自治是团结各族民众,巩固新政权的举措。 ▲乌兰夫,内蒙古自治的提倡者之一 内蒙古成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第一步实践。 1947年5月1日,本着贯彻民族平等原则,从兴安、察哈尔、热河三省划分土地,建立了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筹备成立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延续了传统的盟旗制度。此时内蒙古的范围包括蒙东、热河、察哈尔部分地区,面积只有53.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内蒙古面积的一半,首府是乌兰浩特。 ▲1950年代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的设立,使得解放区内的30万蒙古族同胞获得了自治权利。为日后新中国建立其它4个民族自治区奠定了基础。 三、撤四省,内蒙古扩大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内蒙古原首府乌兰浩特地理位置过于靠东,对于其他地区的辐射较弱。 察哈尔省的省会张家口人口有60万,多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初期)的诸多城市。 因此,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将办事机构从乌兰浩特迁至张家口。张家口成为了两省的省会。 ▲张家口,察哈尔省会,同时也是内蒙古首府 新中国成立之初保留了民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包括塞北四省。察哈尔省经历了多次调整后,面积从民国时期的28万平方公里缩小至5万平方公里。 ▲1951年的中国行政区,保留塞北四省 从1949年到1952年,新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中国国内大环境整体向好。 新中国初期和苏联关系密切。为了稳固北方边境的安全,新中国承认了蒙古的独立和1945年的中蒙边界线。 随着中蒙边界线的确立,原本为边防设置的塞北四省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中蒙边境确立 塞北四省被裁撤提上议事日程。 面积最小(民国时期28万平方公里,新中国时期5万平方公里)、人口最少(178万)的察哈尔难以维持省份存在。成为了第一个被裁撤的省份。 1952年11月15日,察哈尔省被裁撤。 ▲1953年的中国行政区,撤销察哈尔省 察哈尔省的省会张家口为主的地区划给了河北省,大同周边划归山西省,北部以蒙古族为主的三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张家口继续成为河北省的城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这对于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而与此同时,绥远省人口222万,其中蒙古人占比30%,是塞北四省中蒙古族人口最多,占比最高的省份。 为了保证蒙古族的自治权,蒙绥合并成为了大势所趋。 ▲绥远省的蒙古族占比较高 1954年1月,新中国做出了蒙绥合并的决定。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从张家口迁至归绥。 归绥一词是来自归化、绥远的合并。归化一词带有严重的歧视少数民族色彩。 出于尊重少数民族自治的需要,1954年4月,归绥恢复了1572年的名称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呼和浩特 热河省有600万人,省会承德清朝时期是中国清朝皇家的夏宫。 从人口和经济来说,热河省是塞北四省中最强的。此外,热河省也具备一定的工业实力。 ▲承德,前热河省省会 因此,50年代前期,关于是否撤销热河省的问题出现争议。 热河省全省地形主要是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过渡地带。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整合难度大。 ▲热河省位于三大地理单元交界 1955年,热河省被裁撤。根据文化习惯和民族分布的特点,其省会承德划归河北省,东北部部分地区回归辽宁省,北方蒙古族较多的3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塞北四省的宁夏省相对特殊。1954年,宁夏省被裁撤,全部并入甘肃省。 1958年10月,为了更好贯彻民族自治的需要,在原来宁夏省的核心地区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 ▲宁夏回族自治区(红) 这一轮的调整过后,原本属于宁夏划归甘肃的阿拉善盟也划归内蒙古。 至此,塞北四省的历史画上了句号。塞北四省诞生于民国时期,它的诞生是因为外蒙古(今蒙古国)分离危机导致的边塞危机所致。 因此,塞北四省诞生伊始,就承担着维护中国北方边境安全的重任。 随着新中国建立,中蒙边境问题的和平解决,为边防设置的塞北四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裁撤也成为了必然之举。 塞北四省裁撤后,四省下辖的蒙古高原的地区并入了第一个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了中国东西跨度(2500公里)最大的省区。 ▲内蒙古自治区扩大时间图 如今中国的蒙古族人口有600万,其中70%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范围,基本符合了清朝时期内蒙古的版图,也说明塞北四省大部分并入内蒙古自治区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尊重。 ▲清朝时期的内蒙古版图 内蒙古自治区从设立到扩大的过程,是新中国对民族自治区建立的的第一步有效尝试。它为后来的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自治区的建立奠定了实践基础。 —(全文完)—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1 15:37 , Processed in 1.09149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