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两块唐代墓志中的顺州

2024-1-6 10:53|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润|来自: 潮白文化拾遗

摘要: 唐天宝初,今顺义地区先属顺义郡;不久,又划属归化郡。这也是今顺义名字的初始来源。755年,暴发安史之乱。今北京地区成为安史叛军的大后方。758年,归化郡改回原名归顺州,顺义郡也改回原名,仍叫顺州。1973年、20 ...
唐天宝初,今顺义地区先属顺义郡;不久,又划属归化郡。这也是今顺义名字的初始来源。

755年,暴发安史之乱。今北京地区成为安史叛军的大后方。

758年,归化郡改回原名归顺州,顺义郡也改回原名,仍叫顺州。

1973年、2008年,伴随两块唐代墓志出土,“顺义郡”和“顺州”的一些历史疑点被解开。

1

1973年,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有人在海淀区清河镇(今清河街道)朱房村挖到一座唐朝古墓。

墓早已被盗,骨骸散乱于墓室中。随葬品仅剩几件陶器和墓志。

墓志信息显示,这个墓主人名叫王徽,顺义郡人,生前的职业是开元观道士。    

王徽墓志拓片

墓志首题:

大唐天宝十三载故开元观道士王公墓志铭并序。

这里是说开元观道士王徽在大唐天宝十三载(754年)去世。

墓志中间记述了他及上三代人的一些经历。

后半部分记载:

以其载龙集癸卯,窆于故顺州城北平原,礼也。可谓葬之以礼,常祭之以礼。

PS:窆的含义是墓穴;“龙集”的含义是岁次。岁次癸卯,即763年。

一场震惊大唐的“安史之乱”,致使王徽去世九年后才安葬。    

王徽墓志拓片(局部)

葬在“故顺州城北平原”,即今清河北岸清河二小西侧偏南。墓的外形为一座黄土高丘,旧称金山子。

当时幽州(范阳郡)常年处于兵荒马乱之中,王徽的亲人或晚辈,也无暇顾及其葬礼。

历时八年的战乱平息后,王徽道士才被家人正式安葬。

2

王徽的高祖王嶷,原生活在今辽宁省朝阳地区,游牧射猎,并跟随当地突厥人辗转,内迁到幽州城,落叶生根,繁衍生息。

高祖父(王)嶷,果断雄乐,怀帅土之性,因家蓟门焉。今顺义郡人矣。《王徽墓志》

PS:蓟门指今北京地区,唐代诗句中经常见到。    

630年,李世民封突厥首领突利为顺州都督,仍令其管理周边各游牧民族。两年后顺州迁至柳城(今辽宁朝阳)之南。

关于突厥人顺州的设立、内迁经过,以及与今顺义区的关系,详见《明确“顺义”的来历,修正历史一个BUG》。

唐幽州城示意图

墓志记载,王徽的高祖父王嶷“怀帅土之性,因家蓟门焉”。这句只是美化作用的谦词,含义犹如仰慕中原的王道教化,得到好的机会,高高兴兴南迁,家安在幽州城。

实则出于政治及边境战争等原因,无奈、被迫,才被迁到幽州。

顺州顺义郡,贞观四年平突厥,以其部落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于幽、灵之境;……六年顺州侨治营州南之五柳戍;……后皆省。祐、化、长及北开等四州亦废,而顺州侨治幽州城中。《新唐书·地理志》    

幽州和顺州(顺义郡)也就成为王嶷的现籍。

王徽的祖父王师效力大唐,任武强县的县尉,属于从九品下的官职。

王徽的爸爸王览,生于官吏家庭。土生土长的顺州(顺义郡)人,做顺义郡的录事参军,属于从八品上的官职。

祖父(王)师,唐武强(县)尉,作人令范。《王徽墓志》

父(王)览,为(顺义)郡録事参军,斧藻清规。《王徽墓志》

王徽从弱冠(约20岁)年龄就到开元观出家、修道,“符紫气之精,契金章之録”,成就斐然。大约三十年后,王徽溘然仙逝,享年五十几岁。

爰自弱岁,栖身道门……知命之年,果弃尘俗。《王徽墓志》

王徽做开元观道士期间,天宝元年(742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十三年前,顺州曾更名为顺义郡。

王徽逝世九年后,侄子王希之才将他安葬在“故顺州城”北的平原地带。

《新唐书》记载,顺州侨治在幽州城中。王徽葬在顺州城北,也就是幽州城北,即今海淀区朱房村其墓志出土之处。

3

王徽于754年去世,不知什么原因,家人并没有及时安葬。

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动战争,打响了反唐的第一枪。    

战争之前,唐朝设九个节度使、一个经略使,坐镇边疆,各个手握重兵。

安禄山身兼三个节度使,手下有唐兵以及契丹、奚、同罗、室韦共20万人,在范阳郡(今北京及周边)起兵,浩浩荡荡杀向洛阳。

758年,安史之乱进入胶着状态,双方互有胜负。

这一年,唐肃宗出于政治寓意,改郡为州,“复诸州及官名”(《新唐书·肃宗纪》)。顺义郡改回以前的名字——顺州。

顺州,下,贞观六年置,寄治营州南五柳城。天宝元年改为顺义郡,乾元元年复为顺州。旧领县一,……宾义,郡所理,在幽州城内。《旧唐书·地理志》

PS:同年,另一名称相近、位于顺州东北的归化郡,也改回原名归顺州。

这是《王徽墓志》既出现顺义郡,也出现顺州的原因。

第二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被史思明诱杀;史思明扛起反唐的大旗,在幽州城(758年之前,称范阳城)登基,称“大燕皇帝”。  

幽州……天宝元年,改范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幽州。《旧唐书·地理志》

然而,史思明及其几个儿子的后院并不清净。

唐墓壁画

761年,史朝义(史思明长子)在柳泉驿杀死了史思明,抢先在洛阳称帝,并派人到幽州城刺杀太子史朝清(史思明的小儿子)。

初期进展顺利,史朝清被杀。

但各派势力在幽州城内发生火拼,相攻残杀,大乱两个多月,死亡数千人。

幽州城里的悲剧不断。先是突厥人首领阿史那承庆与高鞠仁水火不容,相互攻杀,战败后逃出幽州城;接着高鞫仁下令,杀胡者重赏。

(高)鞠仁令城中杀胡者重赏,于是羯胡尽殪,小儿掷于空中,以戈承之,高鼻类胡而滥死者甚众。《安禄山事迹》    

幽州城内的突厥人(顺州侨治幽州城中)遭到灭顶之灾。

唐墓壁画

这道命令为滥杀打开了方便之门,由当地土著汉人、奚人、契丹人、靺鞨人所组成的部队,以及城里的暴民,开始攻击杀戮无辜的粟特、突厥人,男女老幼全不放过,满门抄斩,发展到后来,只要是高鼻深目浓胡须有胡人特征的,也通通拿住杀了。这场杀戮毫无节制,直到杀无可杀,才逐渐平息。

这场浩劫之后,顺州的建置再也没恢复。

4    

763年,李怀仙献幽州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同年,王徽被其侄子正式安葬在“故顺州城北平原”。

侨治在幽州城内的顺州(顺义郡)及突厥人都成为了历史。

王徽墓志

5

第二块涉及顺州的墓志是唐李殷辅墓志铭。

此顺州非彼顺州。    

李殷辅葬于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

PS:

十四年后(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弑杀唐昭宗。

再三年后(907年),朱温称帝,唐王朝就此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属于晚唐。

这时期,皇帝的权威下降,藩镇割据的局面加重。战争不断。

李殷辅墓志

6

此墓志于2008年1月,在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内出土。

墓志的内容记述了李殷辅及其上三代人的一些经历。    

李殷辅墓室壁画

李殷辅的高祖李杰,做过妫州(今北京延庆)别驾,官居从四品下;他的祖父叫李行儒,任瀛洲(今河北河间)刺史,官居从三品;他爸爸李子迁,做顺州(今北京顺义)刺史,官居从三品。

曾祖讳杰,皇摄妫州别驾。祖讳行儒,皇守瀛洲刺史。考子迁,摄顺州刺史。《李殷辅墓志》

PS:考就是父亲。

唐朝中晚期,黄河以北形成卢龙、成德、魏博三个藩镇割据(史称河北三镇、河朔三镇)的局面。

蕃镇名义上归顺朝廷,实际上并不服从中央。节度使手握强兵,自己任命将吏官员,税收不上缴国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河朔三镇示意图

妫州、瀛洲、顺州(原称归顺州),李家上三代人任职的地方,都是幽州节度使的势力范围。李殷辅也在此任职。

7

简单说几句归顺州(顺州)。

归化郡原是顺州的一部分。为安置从今辽宁朝阳地区内迁来的契丹部落,划出一部分土地,设立归化郡。

归化(郡),分顺州置,一县:怀柔。《通典·州郡》

归化郡……顺州之北境(理怀柔县)。《通典·州郡》

具体详见《明确“顺义”的来历,修正历史一个BUG》。    

唐归顺州城(顺义博物馆)

758年,改郡为州,归化郡恢复在今辽宁使用过的旧名——归顺州。

归顺州,开元四年置,为契丹松漠府弹汗州部落。天宝元年,改为归化郡。乾元元年,复为归顺州。天宝领县一……怀柔,州所理也。《旧唐书·地理志》

安史之乱平息后,不再设置顺州(见上文)。

七年后(770年),朝堂之上,一个叫郑宣力的人来到这里,撰写了开元寺的碑文。

(顺)州旧治唐归顺州,见大历五年,试太子洗马郑宣力所撰开元寺碑。(王恽《秋涧集》)

如果王恽记述全来自开元寺碑的话,此时的归顺州尚未称作顺州。

详见《顺义有座开元寺》    

唐归顺州城(顺义博物馆)

归顺州简称为顺州,是中晚唐的事,即李殷辅的父亲李子迁的时代。《辽史·地理志》记载“唐末仍为顺州”,是靠谱的,接近历史真相的。

8

李殷辅家族几代人生活的幽州,军乱频繁,长期动荡不安。

幽州节度使(也称范阳节度使、卢龙节度使)换了一茬又一茬,蒙着血腥的阴影。    

唐代酱釉瓶(顺义博物馆)

李殷辅是顺州刺史李子迁的儿子。去世时32岁,他短暂的一生,“城头变换大王旗”,经历了七任幽州节度使(同卢龙节度使)。

府君即顺州太守之子。《李殷辅墓志》

PS:府君是古人对已故者的敬称。

这“太守”是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是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南北朝时,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替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唐代铜镜(顺义博物馆)

李殷辅刚工作时,做卢龙节度使(同幽州节度使)的办事员。仕途虽然一波三折,但也步步升迁。

他的廉洁自律、生活简朴是出了名的,受到府衙同僚的赞誉。

885年六月,牙将李全忠兵围幽州城,节度使李可举全家自焚身亡。

七月,李全忠成为新一任卢龙节度使。

事变前后,《资治通鉴》有记载:

李全忠既丧师,恐获罪,收馀众还袭幽州;六月,李可举窘急,举族登楼自焚死。全忠自为留后。

秋七月,(唐王朝)以李全忠为卢龙留后。

八月,卢龙总部设幽州节度使李全忠薨,以其子(李)匡威为留后。

PS:留后,唐代节度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    

李全忠急需组建自己的班底。

这年,李殷辅28岁,很快被李全忠、李匡威父子关注到。李殷辅开始崭露头角,在节度使府衙中负责管理百官事务,以及稽查执法工作。

释褐授卢龙节度駈使官……中和五年七月,改授亲事、散虞候。□□□之职,□□□之计。韬光而非礼不行,□□而以家养正。《李殷辅墓志》

光启二年七月,依前旧职,管右庶尹盖将,缉绶□武纥□□权。《李殷辅墓志》

这个岗位上,李殷辅一干就是两年,成绩出色。

887年十一月,李匡威奏请朝廷,授予李殷辅银青光禄大夫、捡挍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上柱国,为从三品官职。

光启三年十一月,奏授银青光禄大夫、捡挍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上柱国,余如故。《李殷辅墓志》

这样,李殷辅在30岁时,做到和其父亲、祖父同级别官职。

889年正月,因为卢龙节度使李匡威的信任,李殷辅转岗,负责府衙的政务机要和执法工作。


至文德二年正月,又转授亲事、虞候。《李殷辅墓志》

王仙芝起义、黄巢起义后,唐王朝已江河日下,岌岌可危。

李匡威作为幽燕地区的最高统帅,厉兵秣马,雄心勃勃,想要效仿一百多年前安禄山的做法,逐鹿天下。

(李)匡威素称豪爽,属遇乱离,缮甲燕蓟,有吞四海之志。《旧唐书·李匡威传》

(李全忠)子匡威嗣,领留后,进为(节度)使。性豪爽,恃燕、蓟劲兵处,轩然有雄天下意。《新唐书·藩镇卢龙》

作为亲信,李殷辅在策划帮助李匡威夺取天下,极具智慧和能力,鞠躬尽瘁。

时众傅大王,以礼□□复国,步効安将。申驰阳之诚以备,对敦之礼以公。风神□朔,□□庄宜。以□敷奏之先,以达恭□之□。公乃□怀玄□,被伏青蒲。《李殷辅墓志》

PS:“大王”指李匡威。“安将”即安禄山及其部将。“敷奏”即陈奏,向君上报告。“青蒲”原是指天子内庭,这里代指节度使的内宅。

这个顺州刺史的儿子,天天密谋搅动天下时局的大事。

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也对他有很高的信赖与重托。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889年十一月,李殷辅病死在出差途中的驿舍,一切仕途、美好的憧憬,全都戛然而止。享年32岁。    

李殷辅墓室壁画

890年正月,作为卢龙节度使李匡威的亲信、心腹,下葬于幽州城附近,即今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西口内。

未穷歧路之程,忽降琼□之薨,以龙纪元年十一月四日遘疾,终于绛州太平县之驿舍,享年三十二。呜呼!有贳才而亏□□寿,有其时而屈于大名。悲哉!以龙纪二年正月十三日,卜窆于幽都县礼贤乡胡村,祔于大茔,从周制也。《李殷辅墓志》

PS:“大名”即“大名主”,是土地较多、有较大庄园的领主,这里代指节度使。“幽都县”是宛平县的前身。

9

李匡威酒后乱性,老大管不住老二,强暴了美貌的弟媳。其弟李匡筹怀恨在心。    

893年二月,趁李匡威在外打仗,李匡筹发动兵变,占据了幽州城,自任卢龙节度使,并派兵讨伐李匡威。

李匡威大败而逃。

匡威弟匡筹,妻张氏有国色。师将发,家人会别,匡威酒酣,留张氏报之。匡筹私怀忿怒,匡威军至博野,匡筹乃据城自为节度。匡威部下闻之,亡归者半。《旧唐书·李匡威传》

一直受李匡威、李匡筹兄弟排挤的部下刘仁恭,转头就投降了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并在李克用的大力支持下反戈一击,攻打下幽州城,成为新的卢龙节度使(同幽州节度使)。

春正月丁巳,晋周德威拔燕顺州。《资治通鉴》

燕主(刘)守光引兵夜出,复取顺州。《资治通鉴》

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时,顺州名称及地理位置屡次闪现。确切无疑都指向现在的顺义区。

 《珠帘寨》主角周德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1:54 , Processed in 1.08417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