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 因为延续年代较长,蜀绣产品种类很多,主要有清代中早期的龙袍,汉人穿用的服装、裙子、桌裙、椅披,绣挂帐等。到清代晚期,由于其它地区的刺绣产业快速发展,宫廷蜀绣服装基本消失,只有部分民用绣品属于蜀绣风格。 龙袍 棕色蜀绣龙袍 身长143cm,通袖长200cm,下摆宽118cm。 这件刺绣龙袍色彩鲜艳,蓝色绿色和红色差别过渡较大,蝙蝠的头和身前半部分深后半部分浅,嘴上带有胡须。云纹和立水纹均为横向针法,云尾渐少但还有部分尚存,据纹样看应该是乾隆晚期的绣品。这件龙袍无论色彩、构图还是横向行针的立水,都明显有蜀绣的风格。 蜀绣明黄绣珍珠龙袍 身长140cm,通袖长180cm,下摆120cm。 此龙袍的龙纹用很小的珍珠绣成,使本来就档次很高的龙袍更加华贵。经测量,一般珍珠绣品所用的珍珠直径在0.12cm以内。要在如此小的珍珠里还要穿过丝线,排列成所需要的图案,就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都是很难做到的,在并不发达的两百年以前更是难以想象。珍珠绣品传世很少,种类除了少数宫廷刺绣服装的主体图案以外,清早期的绣画也有的用珍珠、珊瑚珠做点缀。 由于产业环境等原因,乾隆以前的龙袍大部分是妆化工艺,以后的各个时代刺绣工艺明显增多。特别是宫廷服装,道光以后几乎全部用刺绣工艺。蜀绣风格的龙袍多数年代较早。传世也比较少,所以比较珍贵。 龙袍立水用横向针法,云纹的色彩深浅过渡反差大。彩色的云头,云身弯曲多而延伸较长,比较一般的龙袍,绿色使用较多,重叠很深的晕散针法,所用的丝线比较粗,应为蜀绣风格,此件龙袍的龙纹身体开始发胖但较为流畅,活力尚在。从立水和平水的比例来看也应该是乾隆晚期到嘉庆早期的。 清代龙袍的龙纹是由细长转为短粗的过程。康熙、雍正时期的龙纹身体相对细而长,到乾隆后期龙纹开始渐小,而身体逐步短粗,开始先是两肩的龙纹,道光咸丰时期的龙纹最小,看上去品字形龙的间距很大。同治以后有所恢复,但是越加短胖、呆板。 八团袍 黄色绣八团夔龙纹袍 身长138cm,通袖长168cm,下摆宽116cm。这件袍服的袖子瘦,马蹄袖较小。胸围瘦而下摆宽。平水多而立水短,这些都是清代早期的特征。构图用伞盖、寿字、夔龙等图案,这种构图福晋穿用的。 八团花的中心图案叫灯笼纹,这种纹样常用于清代中早期的一些绣品中。灯笼纹的上端是一个伞盖,是古代有身份的人出行时用于遮风挡雨的,到后来演化为纯粹的显示威严的礼仪用品。 二式女龙袍 二式女龙袍和龙褂一样,色彩和团花的纹样是区别品级的重要标识。团龙袍分别用正龙、行龙、夔龙的变化区分身份的等级。 颜色用明黄、杏黄、金黄和石青等颜色来区分。 根据清代典章制度,八团服装只有女性穿用,而且八团的图案在宫廷以及官用女式服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各种八团图案的袍服很多。但清早期男式龙袍也有八团式的,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康熙时期的八团龙袍即为男人穿用 图046 明黄色皇后二式龙袍; 身长138cm,通袖长196cm,下摆宽120cm。 在传世的龙袍中,早期的刺绣龙袍很少,二式的龙袍更为少见。跟据多年经验,和一式龙袍相比,二式传世龙袍不足十分之一,所以此件龙袍无论是从工艺还是历史的角度都很珍贵。 清代二式女龙袍纹样采用八团的图案,一般身长140cm左右,宽袖,圆领。团花的直径约30cm。和八团褂一样,前后各有品字形排列的三个团龙,两肩各有一个,共计八个团龙,一般把这种形式叫八团龙。领袖及形状和龙袍一样,也是右衽、大襟,拖领,接袖和马蹄袖。下幅八宝立水。这件清早期的二式女龙袍是明黄色,按照典章应该是皇太后、皇后穿用的。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9 , Processed in 1.08189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