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读杨信的《捧读胡同儿》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小胡同中的大民间:读杨信的《捧读胡同儿》 潘凯雄   都说胡同儿是北京的地域特色或文化特色的代表,其实未必。在江南,同样也有类似胡同儿的“弄堂”或“巷子”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弄堂文化”或“巷子文化”。那么,何以北京的胡同儿及胡同儿文化更为引人注目呢?这自然是比较文化研究的一个专门课题,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解释得清的。   那么,北京的胡同儿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我想大约不会是指那些达官贵人的文化,尽管历史上也曾有过不少的达官贵人居住在胡同里,但他们的文化或许更显现在宫廷之深与庙堂之高,在典雅的外衣下掩饰着几分造作。因此,要说北京的胡同儿文化更多的应该是指文化的那种民间形态,在粗糙中见出率真与质朴。如果我的这种理解不算错的话,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杨信的新作《捧读胡同儿》(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就不会将其作为一般的漫画作品一看而过了。   作为漫画,似乎应该以讽刺与幽默见长,而杨信的《捧读胡同儿》看似漫画,却与讽刺沾不上边,幽默也不突出,无非是一些线条与形态的夸张而已。这也难怪,他本来就无意于此,不过只是借漫画这种形式来传递一种文化的民间形态罢了。在他的画笔下,伴随着自己的生活记忆与体验,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民间生活以及渗透于其间的文化的民间形态被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儿。   或许有人会说,杨信的这些画儿哪有什么文化,即使是民间形态,无非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生活场景的再现而已。殊不知文化本身就蕴育于生活之中,而民间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文化的民间形态则更是文化研究的一种珍贵资源。杨信现在所从事的这项工作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就是在挖掘这份资源、保护这份资源。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化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在逼近我们的生活,而胡同儿则正日益从我们的视线中淡出。从社会发展来看,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又从来不是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甚至更表现为一种逆向的行为。看起来,这颇有些“向后看”的怀旧情结,但又正是在这种怀旧中形成了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参照,尤其是那种不加掩饰的文化的民间形态,其参照的反差就更大,杨信的作品恰为读者提供了这样一种视角。我们不妨驰骋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当你端坐于诸如“花园”与“广场”这样的现代化阳光下,开始捧读杨信的“捧读”,渐渐地,旧时的一幕一景,往日的一笑一颦……历历在目,浮想联翩……再往下,就是各人的不同了……有了这样的效果,杨信先生也就没有白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7 12:31 , Processed in 1.10253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