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兵仗局外厂 在今天地安门东大街路北“地安门东”这一公交车站的西边一带,是“地安门中学”的所在地。其实从清朝到现在,这里也基本上一直是为各种学校所用。以前这里叫做“兵将局胡同”,原名其实是“兵仗局胡同”,因明朝的“兵仗局”在此设厂而得名。年深日久,口耳相传讹为“兵将局”,还有叫它“冰浆局”的。 那么什么是“兵仗局”呢?明代“兵仗局”隶属内府二十四衙门之一,设掌印太监一名为总管,掌管制造兵器、盔甲、弓箭等,另有火药司(局),制作火药,也归此处管理,明末在东北对后金的宁远战斗中所用火器就有这里制作的。兵仗局也制作其他小器物,如御前用的铁锁、锤钳、针剪之类,宫中做法事用的钟鼓、饶锁等响器之作也隶属于此,因此也被称为“小御用监”。 但是地安门东大街的这处并不是兵仗局所在地,而是“兵仗局外厂”也就是制作诸器的作坊之一。明代内府衙门均设于皇城内,地安门是皇城北门,兵仗局设在今天北长街西侧兴隆寺,《宸垣识略》记载,万寿兴隆寺在西华门外北长街路西,即明兵仗局。可见万寿兴隆寺是清朝在明兵仗局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京师坊巷志稿》也说,兴隆寺所在便是明兵仗局的佛堂。 明朝灭亡以后,兵仗局被兴隆寺取代,兵仗局外厂也随之撤销,只将兵仗局作为地名保留了下来。原厂地面宽阔,原建筑早已不存。 地安门中学的历史变迁 原地安门中学位于地安门东大街127号(明清两代的兵将局旧址)。 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农历七月,时任顺天府尹的陈璧奏请设立东文西文学堂获得批准,而后的九月再请设立“首善中学堂”,要求清政府将地安门外“兵将局”抄产官房拨给顺天府做“首善中学堂”校舍。由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户部的衙门被烧毁,户部只好暂借此处的兵仗局官房作为办公地。后来户部又将兵仗局官房移交给顺天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天,“顺天中学堂”正式移址地安门外兵仗局,后亦经数度变迁。1907年更名为顺天高等学堂。 从顺天高等学堂到“北京中学” 地安门中学创办时间为1902年4月17日,位于地安门东大街127号(明清两代的兵将局旧址)。前身为顺天高等学堂,是清末京师七所高等院校之一。 1902年顺天中学堂校门 地安门外的那所顺天中学堂,在改为顺天高等学堂后,历经变迁。纵观其发展历程,它与河北省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1914年顺天高等学堂更名为京兆公立第一中学,1925年更名为京兆公立高级中学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北京不再作为首都,因而更名为北平,但仍为特别市。第二年京兆公立高级中学校便更名为河北省立第十七中学。1933年更名为河北省立北平中学。日本占领北平时期,这里被更名为北京市高级中学,抗战胜利后恢复河北省立北平中学的名称。 1949年后,该校名又改为河北省立北京高级中学。1952年河北省立北京高级中学与河北北京师范学校初中部合并,更名为河北北京中学。这是“北京中学”这四个字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当时,合并后的河北北京中学迁址至原顺天府衙门处。当年顺天府尹陈璧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倡议成立的这所学校最终以自己当年工作的场所作为校址,这也算是他和“北京中学”的一段缘分吧。 1972年河北北京中学归属权正式划归北京市,学校也更名为北京市第144中学。1979年,144中学撤销,部分144中学的原教职工调入在顺天高等学堂旧址处成立的地安门中学。1998年更名为东城综合高中。2008年,百年老校北京地安门中学被撤销,并入到东城区第五中学分校。如今地安门中学的校址为北京五中分校使用。 附录:2023年12月8日五中学生拍摄的原地安门中学小院内景 附录: 2002年4月7日作者与同学参加地安门中学百年校庆活动照片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1:51 , Processed in 1.11146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