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南横街旧事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车缓缓地行在新建成的菜市口大街上,宽阔美观的路仿佛一下子把过去狭长的 胡同拉近了许多,不一会儿,就拐进了南横街。藏在米市胡同里的小学旧址仍在, 却已是旧貌换了新颜。那是旧时的一家老学堂,分前中后三套院落,教室有大有小, 院落也是大小各异。   红红的校门,有一个高高的活动大门坎,其实就是一块磨踏的没有漆色,没有 棱角的长木头。大门后是一个红影壁,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手书体的白字。 校办工厂就在它的旁边。那时的我们总盼着两周一次的学工课,总是比赛谁缝的笔 记本多。   前院的北屋是一间有着青石板高台阶的大教室。斜对面是不大的校长室。当年 是一位姓何的女校长。校合唱团排练就在大教室里,各年级的男女生都有。那年月 有时还要到区里去演出。数同班的李凯亮嗓门最洪亮,我俩一起担任领唱,还记得 那首歌叫“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   冬天里,男生在课间围在前面的火炉旁,侃这侃那。那种火炉同民用的火炉不 一样,里套没有瓦,炉壁是带棱的。加足了煤,烧得炉壁红红的。教室北面的窗户 就是同学家的小院。在小院里住的有眉清目秀的韩永春、胖胖的白玉、写得一手好 字的黄乃谦、大眼睛的郑兰魁,还有从小就给人一种温柔的周焕英。韩永春是在三 年级时就被外语学院招走的,我俩儿是班里最要好的朋友。   李凯亮的家在老街北面的一个院落里。穿过二道门,再上几级台阶就是他家的 两间北房了。后院住着同班的另一位女生叫曹健玲。记得她同她姥姥一起住,两大 间房。她还有一个弟弟。大概因为她是一个大胆且泼辣的女孩,并同男生极合得来。 老街再往前走,便是那家粮店了。那年头最热闹的就是来了成卡车的红薯。全是用 麻袋装来的,整齐地码放着,一条街的人都来买,那场面就像是“打土豪分田地 一般。晾白薯干,熬白薯粥,最常吃的是蒸白薯。月月总有粮店的人去院里发放粮 票,一户户的粮本排在一起,等着挨家叫。   我家也住在南横街上,老门牌叫三十号。只是那个宽大的门洞在我记事的时候, 就改成了住房,而在另一条胡同里开了一扇门。听老一辈的人讲,这里最早是一家 会馆。前院里有两棵钉了绿牌的古槐树,少说也有百十来年了。院套院,院通院, 院连院。不熟悉的人进了院,一准会转了向。光我们这一拨儿在一个班的就有四五 个,有史长林、王君、李秋兰、李环、曹俊。小时候的同学们,散落在都市的角角 落落里,不知我们能否再相聚? 《北京青年报》    还记得那个缝鞋铺里那个老妪吗?我们不也曾常去那里看老人家一针一线地缝 鞋。咱门口不就是那个大菜站。还记得冬天里去掏白菜心吃。那会儿都用马车送菜, 有一回和赶马车的车把式套上了近乎儿,还拉着我和林子去了一趟城外,看了看火 车,数一个火车头能拉多少节车厢。天黑才回来,结果挨了家长一顿打。   那时几条胡同共用一个水管子,有提水的,有担水的,有洗菜洗衣服的,到了 下班时,那块空场就更热闹了。班里两个最高的女生都住在这条小巷里。一个叫马 瑞华,一个叫郑桂荣,都在体校打排球。那个干干净净的小四合院给我留下了很深 的印象。还有一个叫王双根,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还记得用一把玩具手枪换了他 一把带皮套的小刀。   总在想:如果有一天,还能同打小生在胡同里,长在小巷中的同学们见见面, 聊一聊那条从我们心中总也抹不去的百年老街。那该有多好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6 04:26 , Processed in 1.10493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