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桥市场的出现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永斌

 

 

 

 

 

 

一、集吃、穿、用、玩于一起的天桥市场
    天桥市场从清末出现,至民国时期盛极一时,当年曾与东安市场一内城一外城,一洋一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各自客人。各种小手工业作坊的伙计、学徒,做小生意的小贩,拉人力车的车夫,各种出卖劳动力的工人群众,都是天桥市场的热情客人。他们平日交谈离不开天桥,歇工时必去逛天桥。笔者曾接触过许多的手工业和各种劳动者,他们都说喜欢天桥,只要有空就去天桥,并且一去就是一天。

    这些人所以都喜欢天桥,愿意逛天桥,因为到了天桥,要吃有各种风味小吃,有二荤铺,要穿有卖估衣的货摊,有家庭日常用品有杂品旧货摊,要看戏、看说相声、看摔跤的有戏棚、有各种文艺场子。而且都花钱不多,极其大众化。

二、最先出现的是旧货市场
    过去和现在大多数研究和介绍天桥的文章,其着眼点都放在各种戏棚和艺人卖艺的场所,忽略了对旧货摊和小吃摊也是天桥市场中的主体,并且旧货市场是在天桥市场中最先出现的。

三、天桥的旧铁器杂项和估衣市的出现
    据曾在天桥东侧摆旧铁器摊的李永年说:“50年代初,我在天桥东,龙须沟旁‘铁巷子’摆摊卖旧铁器多年。我是接我父亲的班,我父亲在‘铁巷子’摆摊,是在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以前。当时,天桥以南的卖艺的把式场还一个没有。那一带地方尽是洼地和水坑。”另一位在天桥估衣棚子卖估衣的朱顺说:“我从十几岁就在天桥估衣棚当小学徒,那时在天桥附近只有铁货摊和卖艺的茶馆,没有一个卖艺的场子。”

    <江湖丛谈〉出版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是一部专门介绍北京社会民风的书。其中介绍天桥沿革、变迁的文中记:“两坛之北天桥之南,地势很低,尽是水坑。天桥附近有些做买卖的。……天桥以前尽是浮摊,估衣摊、铜铁破烂摊,叫卖商贩销货之所。”

    天桥的旧铁器杂项摊,从天桥根摆起,沿龙须沟北岸往东直摆至精忠庙街,长约半里。上百个小铁杂项棚摊。所以,有“铁巷子”之称。

    估衣棚子在“铁巷子”之南,天坛之西,搭的都是布棚,棚内光线很暗。这是卖估衣掌柜的有意这么做的。估衣是旧货,顾客在棚内会将褪了色的衣裳看成颜色很好。买了给了钱,出棚就不退不换,这是当时估衣行的行规。

    因为天桥市场是从天桥附近的旧铁器杂项“铁巷子”和估衣棚子兴起的,故有天桥市场之名。后来极其兴盛的,远离天桥以南的戏园、各种卖艺场子,虽然靠近先农坛,有的也命名为“先农市场”、“城南商场”、“公平市场”等,但游人都统称其为“天桥”。

    以上这些旧铁杂项摊和估衣棚子出现后,继之而开办的是,永定门大街以东的歌舞台、燕舞台、乐舞台等用席粕搭的戏棚子。这三台戏棚子曾兴旺过,梆子演员崔灵芝,京剧名武丑张黑都在这三个戏棚子演出过。

四、天桥的“二道坛门”立为刑场
    由于天桥市场的发展,这一带成为各阶层特别是劳动群众喜欢游逛的地方。所以,民国政府成立,京师警察厅就将处决犯人的刑场从菜市口迁至天桥南侧的“二道坛门”。就是先农坛东门的第二座门。以便游人围观,达到弃尸于市,惩一儆百的目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8 , Processed in 1.08564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