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的水

2024-5-2 12:0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虫儿68|来自: 俗文化研究所

摘要: 北京人喝的水全是井水。据清朝资料显示,当时北京城内有七百零一眼井,城外有五百五十七眼井,共计一千二百五十八口,供全城人饮用。但是这些井都不深,因此大多数是苦水井,苦而有碱性,不能入口。比苦水稍微好一点 ...

北京人喝的水全是井水。据清朝资料显示,当时北京城内有七百零一眼井,城外有五百五十七眼井,共计一千二百五十八口,供全城人饮用。但是这些井都不深,因此大多数是苦水井,苦而有碱性,不能入口。比苦水稍微好一点儿的,是二性子水,但也好得有限,依旧不能入口。甜水井比较稀罕,数量极少,但特别受欢迎。

虽然如此,皇帝是不用为水发愁的,因为他们每天喝的是玉泉山水。玉泉山在北京西郊,在香山和颐和园之间,有大小泉眼有十几处,如“玉泉趵突”“迸珠泉”“涌玉泉”“宝珠泉”“试墨泉”等。

清军进入北京后,就把玉泉山封禁,成了皇帝的御园,泉水也成了御水,只给皇帝饮用。尤其是乾隆皇帝,对玉泉山的泉水情有独钟,认为此地泉水是天下第一泉。

京城里有胆大之人,想尝尝皇帝喝的水是啥滋味。但是这玉泉山没有皇帝特别允许,即使是朝廷大臣,也无法入内。那该怎么办呢?就从这水车入手。

这给皇帝运水的人,也是凡夫俗子。于是,就有人早早起来,城门一开,就赶紧出去,远远地迎上水车,然后搬出七大姨八大姑来拉关系套近乎,再把丰厚的银钱奉上,就可以取用一些御水,回家过一过瘾,也可以吹一吹牛了。

至于北京城里的各大宅门,也是无福享受玉泉山泉水的,每天只能从北京城里的各处甜水井拉水。

但这些甜水井,都是有井主的,要从这里拉水,费用可不低。王府井附近的大甜水井胡同,就有一口甜水井,据说井主每日光卖水就收获五十三两白银。

不光甜水井如此,二性子水井和苦水井也能赚钱。

在清朝,苦水井和二性子水井是官井,百姓原本可以随意打水,不要钱的。维护井水的往往是军营里的伙夫。

等清朝没了的时候,很多伙夫向官府承租了原来自己管理的水井,成为井主,再雇人为水夫,给人家送水,以此谋利。

井主在井旁搭建窝棚,作为水夫的住处,俗称“井窝子”。运气好的井主占了一个二性子水,就能发财。

一个井主,往往由把持一口井,发展为把持一条水道。老北京的东西南北城,分为若干条水道,负责这条水道的井主指挥水夫,向本水道内的住户和店铺送水。

每天清晨六七点钟,水夫们就推着水车,按路线把水送到主顾家。到了主顾家门口,用水桶接水,挑到主顾的厨房,倒进缸中。

那时候北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家家有一口大水缸,储备甜水,以供日用。至于中等人家,则是一口大缸,装着二性子水,另备一小坛,来装甜水。平常做菜、做汤,洗衣、涤器、浇花,都用二性子水。来了客人,才会用甜水。至于烹茶,那是肯定要用甜水的。

普通人家,可就没有这么奢侈了,备有两口缸,大缸装苦水,小缸装二性子水。二性子水只用来烹茶,平时日用则只能是苦水了。

早些时候,这苦水为中等以上人家鄙弃,直到后来有传言,说这八旗军家每月所领的老米,要用苦水来煮,才会越煮越香,于是大户人家也会备一些苦水来煮老米。

这些送水的水夫,大多是山东来的失地农民,北京人称其为“水三”。为什么这么叫呢,是因为山东人忌讳武大郎,因此不能叫他们“大哥”;也不能叫“二哥”,因为二哥是“武松”,他的哥还是武大郎。

在山东某些地方,不认识的人打招呼,必叫“三哥”。北京人不愿意称其为“哥”,就叫“老三”,背后蔑称其为“水三”。(这只是说法之一)

进入民国后,北京城区人口不断增加,用水日趋紧张,送水生意也红火了一段时间。但不久之后,北京就出现了很多机井,即所谓的“马神洋井”(Machine well的音译)。这种水井打得深,水也甜,送水生意大受影响。后来,自来水开始普及,但装一个水龙头价格不菲,要三十多块银圆,贫寒人家用不起,还得用水井,但利润已经没多少了,成为一门鸡肋生意。

终究,时代的进步不可阻挡。最终,自来水还是取代了井窝子,水三儿算是彻底失业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润身女浴所下一篇:老北京育儿习俗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5 , Processed in 1.07761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