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玺彩画的特点、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类别上一篇介绍了和玺彩画的框架结构名称和轮廓大线名称,对于普通爱好者,这其实已经够用了,有了这些知识,足以让我们识别出和玺彩画,辨别出它的子类别,清楚纹饰所在的部位。如果看得多了,甚至可以发现某些轮廓大线形状的变化,从而为彩画断代打下基础。 如果我们不满足于这些,想要认清和玺彩画的每一个部位,叫出它们全部的名称,那么还有四处颜色带的名称需要我们学习: 1,楞线:方心线外侧的颜色带,即方心线与构件上皮、下皮之间的颜色带,以及方心头与岔口线之间的颜色带,楞线上下左右交圈,环绕方心。它其实不是一条线段,而是一条颜色带,为什么称其为楞线,目前还不得而知。 2,岔口:岔口线与小找头之间的颜色带。 3,皮条线:小找头与圭线光之间的颜色带。这其实也不是线,而是一条色带,后面我们认识旋子彩画的轮廓大线时,会看到真正的皮条线,和玺彩画由旋子彩画演变而来,不仅保留了三段式构图,还继承了全部轮廓大线的名称,由于圭线光的出现,占据了“皮条线”的位置,但是这个名称保留了下来,用来命名圭线光与小找头之间的颜色带。 4,副箍头:箍头并不是完全抵着构件的尽端来画,而是与构件的尽端还保持着一点距离,这块箍头外侧的颜色带叫做副箍头,它包含两条色带,一条青/绿色带和位于尽端的黑色带,而黑色带又可单独称其为“老箍头”。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43 , Processed in 1.09232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