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宫六院指皇帝的众多嫔妃,在建筑上指明清故宫中的后三宫和东、西六院(宫)。后三宫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为承乾宫、景仁宫、钟粹宫、永和宫、延禧宫、景阳宫,西六宫为翊坤宫、储秀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启祥宫】 景阳宫位于东六宫东北部位,是东、西六宫距离乾清宫最远的两座宫院之一。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更名景阳宫,宫名为清代沿用。 我亲临时,东二长街上通往景阳宫的昌祺门封闭,连景阳宫的宫门都没能看到,更不用说景阳宫里的究竟了。在这里只能借助网上的资料和照片,对景阳宫作一简要介绍。 景阳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阳门。门内有木屏门一座。 前院正殿即景阳宫,面阔3 间,黄琉璃瓦庑殿顶。西六宫中与其对称的咸福宫是同样的规制,虽然间数比东西六院其他宫院的正殿为少,屋顶却是等级最高的庑殿顶。 正殿檐下施以斗栱,绘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间为玻璃窗。室内方砖墁地,殿前为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 后院正殿为“御书房”,面阔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次、梢间为槛墙、槛窗,檐下施以斗栱,饰和玺彩画。东西各有配殿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东配殿叫“静观斋”,西配殿叫“古鉴斋”。西南角有井亭1座。 景阳宫在明代为嫔妃所居,清代改为收贮图书之地。景阳宫被很多人认为是故宫中幽闭失宠后妃的“冷宫”之一,实际并非如此。只不过是当年明万历帝不喜欢的王恭妃(明光宗朱常洛生母)曾居住于此,才有如此的误会。 王恭妃没有什么故事可讲。在这里想说说王恭妃当宫女时服侍的主人,也是她后来的婆婆——明穆宗朱载坖(jì)的李贵妃,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李贵妃当年究竟住在哪个宫院。 明朝有两位皇帝即位时未及冲龄,其一为刚满8岁的明英宗,其二为不满10岁的明神宗万历帝。幼年天子登基,其母后往往是左右时局十分关键的一种力量。明英宗幼年登基,成就了其祖母张太后的政治威望;万历朝早期的政局走向,则与万历帝的生母——李太后(即明穆宗的李贵妃)密不可分。 李氏平民出身,15岁入裕王府为都人(宫女),服侍裕王妃陈氏。其时,被立为太子的朱载壡(ruǐ)早已死去(14岁夭折),裕王朱载坖成为嘉靖帝最年长的儿子,本来应该被立储。但嘉靖帝晚年迷信道教,将太子朱载壡的夭折归咎于太早立储,因为道士陶仲文曾说过“二龙不相见”,嘉靖帝于是“讳言储贰,有涉一字者死”,不但不再立太子,还尽量避免与剩余的两个皇子相见。李氏18岁时,为裕王朱载坖生下一个儿子(即后来的万历帝朱翊钧),母凭子贵,得以被立为裕王侧妃。其时,因为应立储而未立,加上嘉靖帝喜怒无常,似乎更倾向朱载坖的弟弟朱载圳,裕王府上下都活在前途未卜的战战兢兢之中。 李氏21岁时,嘉靖帝崩逝。一年前,朱载圳病死,朱载坖已是嘉靖帝唯一的儿子,最终登上了帝位,是为明穆宗隆庆帝。次年,陈氏被立为皇后,李氏被封为贵妃。再次年,李贵妃的儿子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 隆庆帝登基后,对嘉靖朝的各种弊政多有拨乱反正,但那更多的是大臣们的功劳。明穆宗隆庆帝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好色天子,在当皇子时活得胆战心惊,暴戾的父亲去世后,终于获得解放,把朝政一体委托于朝臣,自己则赶紧弥补过往的人生损失,日夜纵情声色,最终纵欲而亡,享年只有36岁。几十年后,他的孙子明光宗重演了这一幕。只不过是明光宗只潇洒了十多天就一病不起,明穆宗则享受了5年有余的性福生活。 隆庆六年(1572),明穆宗驾崩,朱翊钧登基,是为明神宗万历帝,尊嫡母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尊生母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当时万历帝还在幼年,陈太后、李太后与万历帝的关系,一如后来晚清时的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与同治帝的关系。李太后时年27岁。 明朝“祖宗家法”不许后宫干政,加上早先有英宗时期的张太后率先垂范,陈太后、李太后无从“垂帘听政”,但两宫对万历朝早期政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任命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就出自两人共同的决策。特别是李太后凭借皇帝生母的身份,入住乾清宫,与内阁首辅张居正、司礼监太监冯保相互支持,连通内外,成为了当时事实上的朝政决策中心。 张居正是明代著名的改革家,柏杨曾把张居正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六名政治家(管仲、公孙鞅、诸葛亮、王猛、王安石、张居正)之一。“张居正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与李太后的信任与支持密不可分。因为张居正与李太后之间配合密切,民间甚至有二人关系暧昧的流言。 李太后性情严明,其家人曾犯有过失,她不循私情,命宦官前去列举其过,将有罪家人依法处置。特别是她对万历帝管教极其严格。年幼的万历帝有时不愿读书,李太后便马上将他召来,让他长时间罚跪。每次万历帝在经筵听儒臣讲授完毕,李太后总会让万历帝在她面前模仿讲臣复述一遍所讲内容。凡到上朝之日,李太后五更时就来到万历帝的身前,招呼“皇上应该起来了”,令左右扶万历帝起来,取水洗脸,然后领着万历帝乘车而出。万历帝每有过错,李太后都会将他召来罚跪,一一列举他的过错,万历帝哭着表示以后改过才算了结。李太后对待万历帝的情形,酷似当代望子成龙、严厉有加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前程当尽了恶人,也费尽了心思。 但世事往往是种瓜得豆,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越是严厉的家长越可能培养出叛逆的子女。等到万历帝成年后,张居正一去世很快就被彻底清算,李太后一筹莫展。在后来的立储问题上,李太后问万历帝为何迟迟不册立太子。万历帝回答:“他是都人之子。”李太后怒道:“你也是都人之子。”明朝后宫称宫女为都人,李太后也是宫女出身,所以有此怒斥。明神宗听后虽然表现得惶恐不已,但并没有马上听从母亲的意见。万历帝宠爱郑贵妃,李太后虽然对郑贵妃多有约束,但同样无法对万历帝有任何改变。万历帝几十年不上朝,在明代历史上以怠政著称,与李太后当年一心要把儿子培养成为一名明君的愿望背道而驰。 在对儿子失望后,李太后便一心一意投身于自己十分信奉的佛教事业。她在京城内外、全国各地多处建造庙宇,动辄耗费巨万,还广印佛教经书,是有明一代对佛教贡献最大的后妃,没有之一。如北京留存至今的慈寿寺塔以及原先的慈寿寺就是李太后修建的,山西五台山塔院寺的大慈延寿宝殿也是李太后出资修建的,甚至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都是李太后出资进行重修的。因为对佛教的痴迷和大力崇扬,李太后被奉为“九莲菩萨”。 李太后薨逝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享年69岁。她是我早年阅读张居正相关史料时“认识”的第一位明代后妃。之后每次再读到张居正,脑中总会浮现出李太后的身影。一想到她在年轻的时候柔肩担社稷、严格教幼子,晚年却青灯古佛、形单影只的样子,心中就有一种心痛的感觉油然而生。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8 , Processed in 1.085925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