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入殓前后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人在病中,认为没有方法挽救时,必要预备殓衣(俗名 “装裹”),对病人而言,是预备装裹,为冲一冲喜。侥幸沉疴竟起,得以不死,便是冲喜的力量。殓衣有“官服”、“便服”的区别。在前清有职爵的可以穿戴蟒袍(俗称花衣)补褂、官帽翎顶和内服小衣及褥子“衾单”之类。便服只是长棉袍、马褂、瓜皮小帽等。女人殓服全用时装,只老人可戴“九连环”、“圣手折篮”,头戴“观音兜”等物。所用殓枕,官样的是“莲花宝枕”,次为“鸡鸣枕”,均由寿衣铺代售。殓衣不许用缎,因缎子音同“断子”,所以忌讳。不穿皮衣,大小衣都没有钮扣,只钉飘带。

  其次是“易箦”。中国向来忌讳人死在炕上,以为死在炕上便背着炕去了,所以必须在断气之先,抬在床上,实际就是“曾子易箦”的意思。汉人用木板支床,满人可由杠房叫床,名为“传吉祥板”。没钱的人家摘门支床也可。到入殓时抬起死者,即由一人将床向外掀翻。殓衣须在人没断气之先穿好,俗说是“得季”,实则人死体僵便不易穿了。

  人死后全家举哀,一面贴白纸封对联、挡字画、翻照片镜框;一面撒“口报”。口报上写:“本宅某几老爷于某月某日某时寿终,谨此口报。某宅门房张三李二谨禀”,以便至近亲友前来探丧。随即糊“倒头车”,又名“领魂车”(冥衣铺预先糊好,登时可用),将车放在门外,马头向茔地方向,或最近城门,也有向西方极乐世界的。倒头车极简单,只车马人一份并无顶马跟马。烧车时用“倒头纸”作引,由灵床前起一张张烧到车前,然后将车引着。也有用灯花纸捻成灯花,一个个点到车前的。但大多数人家没有倒头车,只烧倒头纸。有钱的人家还要找和尚来念“倒头经转咒”,由僧人围绕灵床念经。蒙古旗人都是请喇嘛念倒头经。

  大富之家,还有僧道番三打念倒头经的,亡人有灵真不知所从了。亡者停在灵床上,身上盖复衾单,连脸盖住,穷人家就只用一块方布了。前清王公大臣死后奏上遗疏,可由上赏“陀罗经被”,白绫上印金字番经,盖在身上。陀罗经被虽说是上赏,也是自家购买,北京印陀罗经被的只鼓楼东双盛染房后院独一家,各寿衣店均有代售。卖陀罗经被的还附给一个窄条的“路引”,也是白绫印成,纳在亡人袖内。除此而外,亡人口中含一红纸包,现在都包茶叶,古人用米,就是《礼记》所说“饭生苴熟”的“饭生”。现在讣闻中所说的“亲视含殓”,“含殓”就是指口中含纸包说的。亡人的两足用麻拴住,谓之“绊脚丝”。胸口以镜压住,有的还在镜下放一本历书。实在古人镇胸多用带花纹的玉环,俗传并有“左手金右手银”的讲究,一般人家便在亡人手中分放金银锞子,没钱穷人可放些铜钱。传说民间有恶狗村,因之在人死后,即以秫秸半尺长段三根,上安面球三个,又作小面饼三枚,烧糊,以碗盛饭,将球棒插入,饼放饭上,谓之“打狗棒”、“打狗饼”。入殓时或放亡人手中,或纳袖中,或放身旁。

  人死后即请阴阳生到宅,看有无重丧妨碍,何日入殓,忌什么属相的人,何日出殡,何日何时“出殃”(又名“回煞”),殃高几丈,化何色气,向哪方飞去?一一开具“殃书”。殃书又名“殃榜”,是出殡时的出城执照。入殓时外姓和属相相忌的人一律回避,由亲丁将亡人抬入棺内,棺中预先垫好锯末,讲究人家用水红洋布或水红小绸子吊好棺木里子,尸入金棺,以抄子纸包锯末,掖妥四边,以免出堂时尸身摇动。然后将随殓之物放入棺中,如穿官服、戴官帽的,即将官帽置于头边。最后解去绊脚丝,由嫡亲子女用茶盅盛净水,以新棉蘸之,擦拭亡人眼目,谓之“开光”,据说下世脱生不会瞎眼。其实系绊脚丝、放镇胸镜子,都是为防“尸变”(即所谓“诈尸”)。开光是为使亡人目瞑。抬尸和开光时不许丧家落泪,要等开光完毕,盖好子盖,全家方能举哀。至于上大盖,放交木,停灵柩,就全是杠夫的责任了。

  丧家门外的表示:满洲旗人例建“丹□”,在门外树立三四丈长的红幡,男左女右,帆顶髹金,表示此家有丧。丹□是由杠房预备。人死当天即要立幡,直到出殡为止。高幡矗立,一看就是世家有丧事(皇帝的丧礼是在乾清门外建丹□),近十几年来已不多见了。汉人多有用“挑钱纸”,按照亡人年岁,在竹竿上端系若干张烧纸,挑在大门口,也以男左女右来分。乡间有“报庙”的风俗,由孝子夜间手执挑钱纸,到村中五道庙或土地祠内,口呼亡人,以挑钱纸向屋内四角乱招,如纸钱被东西挂住,即以为亡人在此。实则报庙就是古代招魂的遗俗。还有在门外贴报丧条的,如“某宅丧事,恕报不周,某日接三,某日伴宿,某日发引”等分条写出,贴在门外墙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4 15:03 , Processed in 1.10473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