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家台村为雁翅镇辖村,位于镇域西部,是雁翅镇政府所在地。永定河从村后绕到村前蜿蜒而过,村前是109国道这里是去往京西灵山、百花山、珍珠湖等著名景区的必由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付家台村始建于明朝末年,村民大多为付姓,其它姓氏是从周边各村搬迁来的。地域面积34905亩,其中耕地611亩,林地16249亩,水域18000 亩。 付家台引水渠是付家台村民间修建的一项水利工程,长4000米,控制灌溉面积1000亩,实际灌溉面积950亩。这项工程三起三落,几经周折,才得以修筑成功。 付家台北渠 付家台位于清水河与永定河会合之处的东岸,永定河自北向南再转向东绕村流过。因地势的原因,自古以来这里只有水害而没有水利。老百姓无奈地吟唱道:“暴雨洪水没山岗,狂风黄沙满天扬;靠天种山收成少,半年糠菜半年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村民付有元、付有遥、付成瑚、付成宝等4人,首倡集资筑渠,但因财力人力所限“筑渠溉田未成”。第二年,付有元继续致力修渠,又借款1500 两白银进行续修,但是因为缺乏经验和技术,勘测不精确,修筑不得法等原因,修渠工程再次失败。付有元等人也因修渠失败而债台高筑,有十几户人家因此而倾家荡产。 本村乡绅、宛平县议员张永福目睹了村民修渠屡次失败十分痛心,他暗下决心接续修渠工程,完成前贤之志。经过十余年的研究探索、奔走,于民国九年(1919),聘请某煤矿技师进行了详细的勘测,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是因为进水口低,难以引水入渠。 付家台南渠 勘测完成之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修渠方案,经过详细地测量和周密计算,须要开凿二十丈长的山洞,加宽八尺长的一段石渠,估价需要用资金六千银元。为了使这项艰巨工程能顺利完成,张永福将工程承包给了这位技师所在的煤矿公司承修。该煤矿公司在将近一年的修建过程中,由于“修不如法”山洞出现崩塌,中途被迫停工。在这种情况下,承包人不想修了,后来“几经交涉”,“责令补修”,才将工程进行下去,几经曲折,工程终于竣工。不幸又遇上了不期而至的大洪水,工程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在修渠工程屡遭失败,筹集股金8500元,陷于财尽力竭之时,张永福经过疏通,得到了宛平县参、议两会议员的赞助,他们从赈灾款中拨出粮食一百余石,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支持村民最后将引水渠修成。 水渠修成后,付家台村民在村下的永定河畔用卵石垒成格田,用饱含泥土的永定河水淤积成了千亩良田,种植稻麦两季粮食,每亩年产在800斤以上,使村民们从“半年糠菜半年粮”变成了自给有余。从此付家台变成“富家台”,稻麦飘香,瓜果满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北国江南。时人作诗赞曰:“一渠曲水抱村流,十顷沃田万斛收。” 付家台支渠 村民为了纪念修渠有功人员,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集资刻碑立于村西头。可惜这块碑刻在文革期间被当作“四旧”拆毁,碑身被砌在了礼堂的台阶中,近日才得以重新面世。 1940年,日本侵略军沿永定河修筑付家台--珠窝的警备路,将付家台引水渠填平修筑了路基,付家台人用了几十年时间修建的水渠被毁于一旦,渠毁水断,丰产的水浇地又变成了旱田。由于该田是用永定河胶土淤积而成的,所以无雨时地皮龟裂,农作物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当时又遇到了大旱,饥荒、战乱、瘟疫三者并发,付家台人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1945年4月,八路军将日军赶出了斋堂川,付家台村得到了解放,在百废待兴之际,昌宛联合县佐派干部到付家台村恢复、抢修水渠,拨小米1.5万斤,要求在五月节抢修完工。县里干部和村民共同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抢修方案,采用了分段包工的办法,仅用了半个月就把被填埋的2000米大渠抢修完毕,但是对坍塌了的20多米大墙的抢修却遇到了困难。为此,县领导命下马岭、田庄村给付家台村以支援。两村派出牲口到斋堂运来煤炭5吨,以供付家台村烧制白灰之用,白灰用于抢修大墙。通过多方努力,抢修大渠的全部任务只用了一个半月便最终完成了。从此,付家台水渠又重新为人民造福了。 付家台引水渠入河口 1958年开始修建珠窝水库,永定河水被拦截了。为了保证付家台引水渠的水量,水库在大渠引水处修建了混凝土水坝。1974年至1975年,因修建付家台至珠窝电厂的公路,将渠道由路边移入坡根 2000米,并用石块砌得十分坚固。1969年,为了充分发挥水渠的作用,付家台村又对下游的400米渠道进行了防渗处理,至此,付家台灌渠稳定地发挥作用至今。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3:06 , Processed in 1.09631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