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坝河是朝阳区东北部的一个地名儿,地铁十七号线和十二号线上就有这站(好像还没全开通),就在北三环中路以里、国际展览中心北边儿。可以说西坝河既是地名儿、也是河名儿,源于阜通河;今西坝河东北的望京地区有阜通东大街与阜通西大街,就是取自阜通河。这是一条元朝开挖的人工运河,甚至比通惠河还早,对京城的漕运发挥过重要作用。 因为早在金世宗大定五年,金国皇帝就下令浚治河道,当时称金漕渠。元朝初年为了解决南粮北运、特别是通州至大都间的粮运问题,于至元十六年(1279)采纳郭守敬的建议,在旧河基础上拓建成一条重要的运粮渠道,起名阜通河;阜字原意是土丘、引申为大和多,通自然指通达,因此阜通河是取物质丰富、经济通达、国力强盛之意。它以玉泉水为主要水源,向东引入大都,注于积水潭,再从潭北导出,向东至光熙门。 昔年元大都共开十一门,仅北侧为二门、其他三面都是三门,光熙门是东三门中靠北的那座;因为明成祖迁都时城池南移、并改为九门,所以光熙门就废了,不过现在名字还在,在北京以门命名的地名儿中算是“老资格”(当然没有会城门老)。阜通河从光熙门南面出城,接通州境内的温榆河。但运河河道比降太大,行船不便,必须设闸调整。于是郭守敬在40多里长的运河沿线修建了七座水坝,人称“阜通七坝”、闻名大都,故此称这条运河俗称坝河,北小河、亮马河和北土城沟等是其支流。 其实单看元朝,坝河通航也比通惠河稍早,二者共同承担由运粮进京的任务;直到清代后期,坝河才因水源不足、淤塞失修,彻底失去漕运能力。阜通七坝由西向东依次是千斯坝、常庆坝、郭村坝、西阳坝、郑村坝、王村坝,光熙门里有大型粮仓也叫“千斯”。其中郑村坝最有名儿,不仅是码头、还是京东重镇,而且爆发过著名战役,即郑村坝之战,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原本姓马,就是在此战中立功、被朱棣赐姓郑。郑村坝也就是现在的东坝。此河沿途还有与西坝河相对的地名儿:东坝河(跟东坝不是一回事儿)。 而西坝河的得名是因为阜通七坝中的第二个,早在元代就已形成聚落,因位于常庆坝以西、且为坝河上游西段,故得名西坝河村。该村属于太阳宫乡,东接夏家村,西连土角楼与七圣庙,南隔坝河与西坝河西里相望,北邻太阳宫。从成村直至解放初期,这里一直以农业为主,后来因城市建设大量征地,耕地减少,改以养殖业和工副业为主,比如有个村办企业叫永兴三轮车厂;不过剩余不多的土地还是引进了生菜、绿菜花等新品种,而且是朝阳区很多涉外宾馆的专供。 刚才提到的西坝河西里,就是八十年代大量征地时建起来的。不光有西里,还有西坝河中里、北里、南里跟东里。西里原为西坝河村西部农田,多为坝河河滩地,1982年始建住宅区,1988年定为现名;住宅区周围全部用铁栅栏阻隔,使车辆不能随意穿行,这是北京第一个封闭式的小区。 中里、南里、东里原来也是农田,建设与定名时间与西里一样,北里稍晚。其中东里充分利用西北面坝河的开阔水面和形成的三角地带,采用环形道路系统,部分住宅呈放射性布置,打破了单调呆板的传统布局,还在坝河南岸设置三十米宽的绿化带。住宅楼高层、多层、地层有机结合,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活泼自然、富有韵律感,获得了首都规划委员会、建筑艺术委员会颁发的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和国家授予的花园式住宅小区称号,在当时绝对是明星小区、高档住宅。 1957年的时候,从太阳宫乡划出左家庄街道办事处;1987年又从左家庄街道划出部分区域,成立香河园街道,并将太阳宫乡所属的西坝河北里划入,所以西坝河各里都是属于香河园。时至今日,这一带早就彻底没有了农村面貌,附近新添了国展新座、和平里De小镇,金岛花园,力鸿花园等楼盘以及商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高楼林立、交通便捷,谁能想到当年这里是千帆竞渡、纤歌动地的场面?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1:58 , Processed in 1.08854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