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依照清皇室和民国政府达成的协议,仍然可以衣食无忧地居留在紫禁城内廷中,但不能随意走出紫禁城,除了弟弟溥杰和几个年幼的皇室子弟外也很少有伙伴。难以突破的宫禁,孤单的生活,使得溥仪对于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强烈的兴趣,订阅报纸和杂志成为溥仪了解外界的主要渠道之一。 画报:童年的万花筒 溥仪年幼时主要阅读一些国内的画报。在当时摄影技术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之前,画报多为石印,虽然印刷简陋,但内容包罗万象,有新闻、益智故事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幼年的溥仪增长见闻和心灵启迪有很大好处。溥仪就是凭借着这些石印画报,对很多事物有了最初的了解,在未见过“辫帅”张勋以前,也是据石印画报上的张勋画像来想象他的模样。 ❖ 溥仪识字卡 除画报外,青少年溥仪订阅的杂志也不少,曾先后订有《小朋友》《儿童世界》《少年中国》等。为了梦想中的留洋生活和学习英语,他还订阅过《英语周刊》《英文丛刊》《留美学生季报》。 溥仪主要在养心殿阅读报刊,这里也是他日常起居的地方。溥仪后来忆及当时的生活时提到:“每天的活动,除了到毓庆宫念书,在养心殿看报,其余大部分时间还是游戏”。在溥仪15岁时的一页日记中,有“是日……遂还养心殿,书‘福’‘寿’字三十张,复阅各报,至四时餐”的记载。 ❖ 溥仪像 时报:宫外的一扇窗 随着年龄的增长、识字的增多和认识的加深,溥仪也开始关注时事,试图通过报刊来了解宫外的新鲜事,并知悉当时各派政治势力的动向。 1919年,在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与其第一次见面后写给英国当局的备忘录中,形容溥仪“渴望学习,情绪相当积极”,称“他能够阅读中文报纸,十分有兴趣了解当日的新闻,特别是国内外的政治新闻。” 溥仪此时期订阅的报纸主要有《京津晚报》《北京晚报》《商业日报》《国强报》《燕都报》《益世报》《实事白话报》《群强报》《平报》《晓报》《顺天时报》《京话日报》等等。这些报纸中,既有外国人在华所办中文报纸,如日本人办的《顺天时报》;也有天主教教会办的中文报纸,如《益世报》;还有像《京话日报》这样的民间报纸。杂志则有《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甚至还有《灵学杂志》。 ❖ 北京晚报 小朝廷的内务府总务科为溥仪所订报纸建立有《送报时刻档》,详细记录每日所送报纸名称和份数。遇上某报当日没有,还要记录缘由并找补。如1924年“正月初九日,今日为南北统一纪念,大小报停版一日。《京报》《晨报》《上海报》不停”“七月二十九日,《上海日报》火车误点,明日找补。”“八月二十一日,《大民生报》《复报》《民生日报》因为战事关门,《时报》警察厅扣留。” ❖ 上海报 洋报:国外的望远镜 通过庄士敦这个“洋师傅”,溥仪也能看到很多当时国内尚不多见的外国报刊。据溥仪回忆,喜爱外国画刊始于庄士敦有一次给他拿来的一些外国画报,里面登载的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协约国军队的图片。少年溥仪很自然地被这些从来没有见过的飞机、大炮、坦克一类的东西吸引住了。好奇心使他很喜欢看这些图文并茂、花花绿绿的外国画报。而庄士敦为了打破遗老们对溥仪的束缚,想方设法让溥仪多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其中最便捷的一种方式就是带来外国的书报杂志给溥仪。 为了让溥仪了解国外对中国时政的看法,庄士敦经常为溥仪读外文报纸。而外国画报上介绍的西洋消费品,也使溥仪眼界大开,使他逐渐醉心于欧化生活。溥仪回忆到:“我首先从画报上的广告得到了冲动,立刻命令内务府给我向外国定购画报上的洋犬和外国皇冠上那样的钻石。我按照画报上的样式,叫内务府给我买洋式家具,在养心殿装设地板,把紫檀木装铜活的炕几换成了抹着洋漆、装着白瓷把手的炕几”。 ❖ 溥仪和庄士敦合影 溥仪不仅看报刊,还有剪报的习惯。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剪下后分门别类贴在专门的本子上,分成社论、论坛、小说、趣闻、生活常识、杂记、文苑诸册等等。在本子内页贴有剪报的空白处,有时还注明所剪报纸的名称和日期。溥仪剪报的习惯一直到他寓居天津后仍然坚持。可见,作为行动自由受到限制的末代皇帝,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3 06:04 , Processed in 1.09211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