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真人真事编戏剧 马氏家族续传奇 ——马思远茶楼与药铺

2024-7-16 23:50|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满恒先|来自: 故古典儿带闲篇儿

摘要: 老戏园子民国时期北京(平)戏剧舞台上京剧《马思远》常演不衰。该剧创排于清末,“四喜班”著名花旦杨桂云(1861—1914),字朵仙,首演于京师。随后《马思远》成为“筱派”拿手戏,筱翠花,本名于连泉(1900—1967 ...

老戏园子

民国时期北京(平)戏剧舞台上京剧《马思远》常演不衰。该剧创排于清末,“四喜班”著名花旦杨桂云(1861—1914),字朵仙,首演于京师。随后《马思远》成为“筱派”拿手戏,筱翠花,本名于连泉(1900—1967),在剧中扮演了一位泼辣荡妇赵玉,每场亮相,定引来轰动掌声。此剧曾因荡妇淫词遭禁,鉴于舆论界认为此剧属“寓善惩恶”的“警示佳作”,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仍有演出。        

 

       《双铃记》剧照与报纸戏单

京剧《马思远》又名《马思远开店》、《双铃记》、《海慧寺》,根据清末前门外大栅栏马思远茶楼发生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剧中王龙江是马思远茶楼的一名伙计,其妻赵玉勾引货郎贾明谋害亲夫。杀人灭迹后,赵到茶楼假意寻夫,嫁祸茶馆掌柜马思远。马蒙冤入狱,问官不得明,官司转到巡城御史。马思远百口莫辩,冤案已定,只待秋后问斩。甘子迁与王龙江为故旧,甘见财起意,追踪到王家,并窥见凶案全过程。甘在另案被捕并交代凶案细节,马思远案因此真相大白,沉冤得雪。作为主要剧情发生地马思远茶楼,以及主要角色之一的马思远,笔者曾格外留意马氏家族的相关史料,并有理由认为:马思远茶楼在前门外大栅栏经营百年,马思远作为“回回根、本清真”,确有其人,并大体理出马氏数百年开茶楼、药铺,以及跻身玉行的家族传统。

       小翠花剧照(《梨园影事》1932年)

马思远为清真教人,剧中人物唱词、道白均有交代。据《国剧画报》披露,清内廷昇平署(专门管理戏剧演出的官方机构)藏剧本《双铃记》,马思远上台唱词有:“祖本清真,各守在一乡。江南截(隔)教,胜似大客商。”。道白云:“在下马思远,江南人士。上京三十载,在前门外大栅栏开了一座茶馆,生意倒也兴旺……。今外间剧场所演至第二本《双铃记》,马思远上场干唱‘水底鱼’(曲牌名)则云:祖籍临清,来在北京,回回根,本清真……汤瓶,汤瓶唻!”文中记载,马思远茶楼原址即今大栅栏大观楼。(《国剧画报》1932年一卷3期,作者傅芸子)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三年的《帝京岁时纪胜》在“皇都品汇”中记有“孙胡子扁食包细馅,马思远糯米滚汤圆”。据此可知马思远之名距今近300年前,既已著称。旧时茶馆售卖糯米元宵,马思远茶楼的元宵尤为有名。

       马思远药铺“太乙紫金锭仿单(小广告)

上述戏文与史料,说明马思远家族属江南回回,祖辈在明末清初北上运河重镇临清,不久又迁北京,在大栅栏开设马思远茶楼。回族学者金宜久是研究“真回老人”王岱舆的专家。他在《王岱舆思想研究》、《伊斯兰教小辞典》等著作中,介绍王岱舆(约1601—1657),是江南人士,著有《正教真诠》等。晚年王岱舆定居北京,讲学于前门外,死后葬于北京三里河。王岱舆与马思远是同乡、同时代人,二位在教门上是有交集的。《回教月刊》曾记载:“清顺治初,公(王岱舆)客北京,有马思远茶楼(今大栅栏大观楼即其旧址)主人、笃信士也,处阛闠(音:huán huì街市)之中,功修不废,重公为人,延至肆中,以便朝夕请宜,特于楼上辟净室居之。”(《回教月刊》一卷8期,1938.1)

           太乙紫金锭查验请求单

前门外大栅栏马思远茶楼消失在哪一年?史料记载略有不同。一说早在庚子年前即已易手,改号“大亨轩”;另有一说该楼毁于庚子年大火。总之,“马思远茶楼”早在清末既已消失。“马思远”再现江湖已是20多年后的事了。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有一种中成药“太乙紫金丹锭”蜚声海内外。此药由红芽大戟、草河车、硃砂等名贵药材配伍而成,其主要功效是治瘫疽、解内毒,治疗瘴症、中风、小儿惊风等有奇效。“太乙紫金锭”的生产商就是“马思远药局”。从北京市档案馆保存的“京都马思远老药铺”的执照、仿单(小广告)等,可知“马思远药局”位于花儿市东河槽6号,掌柜名马庭俊。在 1929年“呈领新照”的申请表中得知,马庭俊年69岁,自制“太乙紫金锭”、“胭脂膏”完全遵照古传,历年验方核准无误,经营门店位于前门外兴隆街草厂二条北口。”“太乙紫金锭”风靡京津乃至华北各地,成为来京客返乡必备之礼品。

据此可知,马思远茶楼倒闭后,马思远后人马庭俊转入医药行,并仍以“马思远”作为药店字号。马庭俊为清同光年间人(生于1860年),那么,“太乙紫金锭”还有传承人吗?笔者有幸查阅了民国末期花儿市的户籍档案,1947年东河槽6号院居住马氏兄弟五大户,马玉、马泉、马源、马润、马义,年龄均在四五十岁,子侄辈数十人,俨然马姓一大户。职业一栏大多为“玉行”。笔者曾向老花儿市人打听东河槽6号的玉行马家,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地玉行马姓不止一家,大多语焉不详。至于“太乙紫金锭”、“马思远茶楼”更是闻者不多了。

不过我相信,马思远—马庭俊—马玉是一支世代相承、年代久远的北京回回血脉。“小翠花”的《双铃记》且不说,“马思远茶楼”、“太乙紫金锭”总还是有些历史印迹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0-18 15:27 , Processed in 1.08944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