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气节颂扬七百载之文丞相祠

2024-8-5 12:44| 发布者: weiwei |来自: 鹭岛军歌

摘要: 文丞相祠位于北京府学胡同,在紫禁城北稍微偏东的方向,距离紫禁城玄武门五华里。是明朝在洪武九年(1376年)为民族英雄文天祥建立的专祠,距今已有648年的历史。祠内面积600平米,比篮球场大一些。文丞相祠坐北朝南 ...
文丞相祠位于北京府学胡同,在紫禁城北稍微偏东的方向,距离紫禁城玄武门五华里。是明朝在洪武九年(1376年)为民族英雄文天祥建立的专祠,距今已有648年的历史。祠内面积600平米,比篮球场大一些。文丞相祠坐北朝南,灰瓦彤墙,铜钥朱扉,一派古朴庄严。院门是一座八字门楼,门楼正脊之上两座敖龙坐在东西脊首,四条垂脊各有两尊蹲兽。南向门额黑漆大匾之上四个金色大字——“文丞相祠”,北向门额大书”浩然之气“四个金字。大门外两尊石鼓卧于门柱之下,民俗上一般的说法是书香门第院门的门墩是方形,象征装书的箱子,武将之家院门的门墩是圆形,象征战鼓。文丞相本是文官,按说他的院门门墩应是方形的书箱,而今的文丞相祠院门的门墩却是两面战鼓,这应是象征文天祥虽是文官,但在抗元战争中却成为了率军抗战的武将。

进得院门跨入一进院,一进院中央一座当代汉白玉石碑,石碑上刻着纹路清晰的文丞相半身像,东侧院墙雕刻了文丞相的《正气歌》全文,甚是精美。一进院的正房是一座三开间硬山顶过厅,应该是当年文丞相接待客人的客厅位置。过厅正门两侧廊柱之上有两幅对联,一幅是文丞相二十四代孙文怀沙所写:“地老天荒不忘一部中华史,山呼海啸齐唱千秋正义歌。”另一幅是当代人大康(康殷)敬书的文丞相诗《吴小村》中的两句:“雷潜九地声元在,月暗千山魂再明。” 过厅的穿堂门中间立有一副木质屏风,屏风既起到了隔开了门对门的不吉利结构,又对过厅中介绍文丞相的事迹文字,做了空间概念分割。屏风上雕刻着文丞相一生写照的四个绿色大字“忠孝廉节”。

走过屏风来到二进院内,院内一棵古枣树树干斜指南方,树冠虽不大,但树干却苍劲粗壮。树干上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红色标牌注明枣树的年代是宋朝,树龄800年。传闻古枣树是文丞相囚禁于大都时所种,有意将树干倾斜指向南方,以表心怀南宋朝廷之心,且有诗为证。1276年文丞相第一次被俘后自镇江逃脱向南回归朝廷,路过扬子江时写下了《扬子江》一诗:“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古枣树倾斜向南正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体现。

从树龄和祠堂建立时间上看,古枣树肯定不是文丞相所种,文丞相是至元十六年(1279年)囚禁于大都,其在大都囚禁时间距今是745年,而古枣树的树龄是800年,文丞相来到囚禁之所时古枣树已然生长了四十余年了。如果当年囚禁文丞相的院内恰是这棵枣树,文丞相一定吃过她结的红枣,抚摸过她盛年时的树干。而今走到古枣树下,看看仍然繁茂的树冠,轻轻触碰斑驳的树干,心中念着文丞相的《过零丁洋》诗句,大有与古代民族英雄文丞相心魂相交一回的慨叹:“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48年前大明洪武大帝朱元璋,命在元大都建专祠供奉文丞相,建祠之时这棵古枣树已然盛年,猜想当年明朝建祠之人有意将古枣树留在祠堂内,并特别将树干推向南方,以合文丞相《扬子江》诗的文义,具体细节虽已不可考,但将文丞相至死不忘家国和忠贞俊朗的文人情怀联想在苍劲的南倾树干之上,恰恰寄托了文丞相的“忠孝廉节”之意。

二进院内的享堂面阔三间,筒瓦悬山顶,正脊之上东西两座鸱吻昂首矗立,四条垂脊各有五尊蹲兽和一尊敖龙。清朝定例垂脊上蹲兽的数量是,亲王七尊,郡王五尊,文丞相的享堂为五尊,大清朝对文丞相的尊敬至极可见一斑。享堂屋门两侧悬挂清代学者、史学家汪中的对联:正气识孤忠,无愧丹心昭日月;法天抡对策,长荣青史壮乾坤。门额大扁四个金色大字:万古纲常。

享堂内文丞相手持笏板的全身塑像端坐在享台之上,享堂梁架之上悬挂三块横匾,正匾是:古谊忠肝,左匾是:有宋存焉,右匾是:天地正气。堂内四根立柱上两幅抱柱对联,一幅是: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垂万世;明礼崇庙貌,丹心碧血照千秋。另一幅是:正气常存,俎[zǔ ]豆至今尊帝里;孤忠立极,神灵宜近接黉[hóng ]宫。文物展柜内毛主席的两幅字引人瞩目,一幅是毛主席手书的《过零丁洋》,另一副是毛主席给予文丞相高度赞扬的手书条幅:“文天祥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享堂中摆放着历代歌颂悼念文丞相的碑刻、诗文、题字。令人遗憾的是众多文物都没有文字说明,文物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宋史》记载,文丞相“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yè ]然。”  “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宋理宗“亲拔为第一。”成为当科的状元。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大举攻宋,当时南宋皇帝赵㬎[xiǎn ]四岁,谢太皇太后临朝,下诏天下兵马勤王。史载,文丞相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结溪峒[dòng]蛮,召吉州兵,有众万人。友人劝文丞相:君以乌合万余赴之,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文丞相说: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遂尽以家赀[zī ]为军费。文丞相提兵至临安,朝廷任为平江府知府。一年后改任临安知府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大元左丞相伯颜率元军攻到临安,谢太皇太后奉传国玉玺,上表乞降,伯颜命南宋遣宰相面议投降事宜。南宋右丞相陈宜中不敢前往。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任右丞相前往元营军帐请降。文丞相所作《指南录后序》写道:“初至北营,抗词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jù ]轻吾国。”由此伯颜扣押文丞相押送北上,至镇江文丞相逃脱南归。伯颜进入临安,南宋皇帝赵㬎[xiǎn ]和谢太皇太后率百官投降,伯颜押解赵㬎[xiǎn ]北上大都。南宋益王赵昰[shì ]在福州称帝。景炎三年(1278年)赵昰崩逝。群臣立赵昰[shì ]之弟8岁的赵昺[bǐng ]为帝。赵昺封文丞相信国公加少保。群臣携小皇帝躲避到广东厓山。

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11月文丞相屯兵广东潮阳,元军骤至,文丞相仓促奔广东海丰吴岭坡,被俘。元军攻厓山,左丞相陆秀夫背负赵昺[shì ]君臣蹈海而死。文丞相此时被押在元军大船之上,目睹君臣蹈海惨状,掩面涕泣。史载: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元军统帅张弘范对文丞相说:"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文丞相泫[xuàn ]然出涕,说道:"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张弘范感文丞相节义,遣使护送文丞相至大都。

文丞相到达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命款待,史载:“馆人供张甚盛”。世祖渴求南宋官员中有才干的人为己所用。南宋降臣王积翁言于世祖:"南人无如天祥者。"世祖遂命王积翁劝降文丞相,文丞相请王积翁转告世祖:我可以出家为道,以世外之人顾问朝廷。若是要我做大元的官员,我只有一死。王积翁等十几名南宋降臣上言世祖,请释放文丞相,准其出家为道。只有降臣留梦炎上言不可,并向王积翁等说了降臣最不要脸的话:"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 世祖爱文丞相之才,将文丞相留住大都三年余。

至元十九年(1282年),世祖召见文丞相,问:"汝何愿?"文丞相答:"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世祖仍然不忍处死文丞相,命退回住所。元朝廷上与留梦炎相通的南宋降臣和一部分元朝官员上言,极力请求赐文丞相一死。世祖犹疑再三后同意。稍后又下诏免文丞相死,然而为时已晚。史载,文丞相就刑之时从容对刽子手说道:"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文丞相死后其就义时衣袋中的自赞文为后世传颂:"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丞相死后七年后,又一位南宋大臣就义于大都。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当时南宋礼兵部架阁、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谢枋(bǐng)得流亡在福建。世祖命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请谢枋(bǐng)得北上大都。谢枋得到大都后在悯忠寺(现法源寺)休养。已任尚书的降臣留梦炎和朝廷官员多次来劝降,许以高官厚禄,谢枋得严词拒绝,并写《却聘书》告知朝廷:“人莫不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逼我降元,我必慷慨赴死,决不失志。”元朝廷为胁迫谢枋得投降,将其押到文天祥就义的柴市,看着文天祥就义之地谢枋得仰天大笑,告知押解官员:“当年与吾友同榜登科,今日又能与吾友同游地府,岂不幸耶!” 遂回转悯忠寺。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4月25日绝食五日而死,留下诀别诗《北行别人》: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bó yí)清。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南八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0-18 18:28 , Processed in 1.08720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