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上700余岁万宁桥修缮焕新生。人民网 李世奇摄 在北京鼓楼正南方向,有着700余年历史的万宁桥如今仍在为社会交通服务,每日车流不息。前不久,“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万宁桥就是其中15处遗产点之一。 如何促进社会交通与历史文化保护和谐共生?据了解,北京市交通委组织实施了包括万宁桥修缮工程、南中轴大修工程以及永定门内大街大修工程在内的一系列项目,通过道路养护维修进一步修复中轴线历史风貌,提升中轴线交通品质。 万宁桥修缮 服务交通一线古石桥焕新生 始建于元代的万宁桥是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也是北京目前唯一还在为社会交通服务的元代桥梁,被誉为“中轴线上第一桥”。据了解,2020年,万宁桥修缮被列为中轴线申遗工作中的重点项目,成为北京市交通委城养中心组织开展的第一个文物桥修缮工程,该工程于2023年圆满完工,使这座仍然服务交通一线的古石桥焕发新生。 “道路通行需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在修缮工程中被赋予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工程管理科高级工程师臧宏阳说,为此,城养中心采用了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地质雷达扫描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万宁桥进行了全面的“体检”,获得了详尽的桥梁结构和材质数据,为精准修缮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通过静力和动力荷载试验,科学评估桥梁承载能力,为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修缮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尽可能保留桥梁的原始构件和风貌。针对石材开裂、勾缝脱落等问题,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咨询文物专家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采用传统古法修复技艺,如灌入桃花浆固结封护、小麻刀灰重新勾缝等,既有效防止外界侵害,又保持桥梁古朴韵味。”臧宏阳说。 此外,为减轻车辆对万宁桥的冲击,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采取了重铺沥青油面,调整优化桥梁纵横坡度修缮措施,重铺后的沥青铺装坡度更加流畅圆顺,减轻对万宁桥产生的行车震动。同时在沥青下方增设橡胶沥青防水层,既有防水功能又具备应力吸收功能,提高桥面结构的防水性能,减小车辆对桥梁下部结构的冲击作用。 北京建工养护集团市政四处大修项目部经理苏春杰介绍,此次修缮中还注重提升桥梁周边环境的整体品质,对桥梁东侧墙被混凝土遮挡的部分进行了精细化清理和修复,恢复了其原有的石材风貌。同时彻底清理了桥体上的脏污,使万宁桥以更加整洁、美观的姿态展现在公众面前。 南中轴路大修 实现南中轴御道全线贯通 南中轴御道南起永定门、北至正阳门,明清时期是皇帝前往天坛祭天或至先农坛扶犁必经的“中央御道”。其中,南中轴路(永安路—珠市口大街)作为中轴线遗产重要载体,该工程被列为了中轴线申遗重点任务和市级重点工程,也是中轴线南段最后实现规划的一段。 臧宏阳介绍,该工程南起永安路,北至珠市口大街,虽然全长只有523米,但工程打通了最后一段御道,实现了从永定门至前门的“中央御道”的全面贯通,这不仅还原了历史风貌,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同时也是对现代城市交通需求的积极响应,在完善区域路网体系、改善区域周边出行环境方面发挥重要意义。 “为确保‘中央御道’的历史真实性和艺术价值,工程团队与文物专家紧密合作,御道规制参照正阳门城楼下现存御道遗址和《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中20世纪40年代实测数据进行,石材用料、铺设方式和道路尺度都按老规矩来。”臧宏阳指着“中央御道”上其中的一块石砖说,“御道由御心石、条石、斜墁组成,石材采用青白石,均经过严格筛选。其中,斜墁上每一条刷道,都经过人工一条一条凿刻。我们还效承古法、物勒工名,每块石材均加盖供货单位名称、生产日期、合格章,确保每块石材均可追溯。” 据了解,在规划、文物、园林、交管、属地政府等多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南中轴路大修工程得以快速推进,工程历时43天即完成,其中“中央御道”石材砌筑更是仅用时19天,展现了参建单位的“工匠精神”。 此外,北京市交通委城养中心还于2023年组织完成南中轴路(北纬路—南纬路)慢行系统完善工程建设。改造前南中轴南纬路、北纬路两个路口中央御道不连续,行人在路口需要绕行外侧步道,等待3次红绿灯才能到中央御道的另一端。此次改造通过在南中轴线与北纬路、南纬路交叉口增设人行过街灯控设施、人行横道和二次过街岛等措施,实现了“中央御道”联通功能,保障了南中轴路慢行系统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0-12 13:34 , Processed in 1.09343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