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位于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小石虎胡同33号,由东、西两座坐北朝南的古建院落组成。占地面积1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 东院清雍正时为右翼宗学,民国时为松坡图书馆。西院清初为吴应熊的官邸,又称驸马府,在乾隆年间成为绵德镇国公府第(贝子府),清末为毓公府。1913年,中华民国蒙藏院在京开办国立蒙藏学校。1916年,蒙藏学校迁至西院办学,为扩充校舍,1931年蒙藏学校买下东院,并将中间院墙拆除,东、西两院合并办学。 东院现为四进,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三间及东西顺山房,一进院正房三间(过厅)及东西耳房,东、西配房各三间,二进院正房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及各带南耳房,三进院有正房五间,四进院为后罩房七间。西院府门三间,一进院正殿五间,东西顺山朵殿各三间,二进院东厢房三间,正房三间(过厅)、正房东西顺山房三间,顺山房东西转角房各二间。三进院正房五间,东西朵殿各三间,四进院东厢房五间。 1923年,李大钊派邓中夏、赵世炎等来到蒙藏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工作,吸收部分学生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乌兰夫、奎壁、吉雅泰等一批青年学生成为第一批蒙古族党员。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在此诞生。从此,蒙藏学校成为党在少数民族中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不少青年学生在这里收到革命理论的熏陶,在返回内蒙后,对当地的革命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内蒙古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准备了重要的干部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蒙藏学校旧址曾一度改为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后由国家民委使用。2001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3月,北京市将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2021年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同年9月启动保护修缮工作,北京市会同国家民委、国家文物局在旧址内策划推出"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2023年3月,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蒙藏学校旧址,正式向社会开放。 参考书目:《北京西城文物史迹》《北京革命文物》《北京市革命文物遗址通览》 蒙藏学校旧址东院(一进院) 蒙藏学校旧址东院(二进院) 蒙藏学校旧址东院(三进院) 蒙藏学校旧址西院(府门) 蒙藏学校旧址西院(一进院) 蒙藏学校旧址西院(二进院) 蒙藏学校旧址西院(三进院)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34 , Processed in 1.09817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