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无论是百姓或是帝王都是时光的过客 。念天地之悠悠,每个人都应该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学着把握一点做事的尺度,让历史多一点儿舒缓的日子,使劳碌有加的生活得到片刻的平静喘息。 1644年崇祯末年,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彪悍的女真族一路攻伐到大明帝都北京。当清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江山的时候,多尔衮却在太庙前停止了杀戮的脚步。在这个供奉着明朝历代先祖的庞大建筑前,骁勇彪悍的马背上的民族,变得温柔恭顺。 北京城的百姓惊奇地看到,刚入关的清军把太庙里世代供奉的明代皇帝的神位移出太庙。6月,多尔衮恭顺地把明代皇帝的神位请于历代帝王庙,整个过程恭恭敬敬、肃然整齐,不禁让这些原本是大明王朝的子民们好奇、疑惑。 祖居关外的满族成为紫禁城的新主人,为什么要这样恭敬地对待明朝皇帝的神位呢? 太庙又称为皇帝的“宗庙”,国家的“大庙”,是古代皇帝祭祀远祖、近祖的地方,也是国家面临重大抉择时进行祭祀祷告的场所。太庙内收录着本朝皇帝的神位,从开国之初到现任皇帝的更迭,被认作是一个朝代的“记录史册”。 我们有理由认为多尔衮的这一举动是为了安抚百姓不满、怀疑的情绪。自此,明代已经成为过去时,太庙迎来了新的主人,也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入主中原后,作为统治者,女真族全盘接受了明代繁复的祭祀程序。比如沿袭了多年的“卤簿制度”,即祭祖行列中的仪仗队。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开始,他就努力模仿明朝的典章制度,“张黄盖、鸣鼓奏乐”,在顺治皇帝带领全体官员到达北京之时,卤簿仪仗整齐肃穆,不禁让满街百姓赞不绝口。 北京太庙坐落于长安街以北,天安门以东,是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所在地,一处闹中取静的公园。500多年前,这里是比紫禁城还要神秘的地方,大部分时间太庙里只有乌鸦和几个守庙的小太监。 太庙以古柏著称,据说这里最古老的一棵柏树是明成祖朱棣亲手栽种的。粗略算起来,也有近600年了。 随着国家的灭亡,前朝的太庙大多都被焚毁,能够留下来的寥寥无几,正因如此,其历史价值才尤为珍贵。太庙建筑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辉煌的营造技艺,还是较完备的礼法建筑之一。 中国古代太庙的形成不仅仅是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规模变得宏大,构件变得精细的结果,其蕴含的礼制思想更是太庙建筑的灵魂所在。 太庙,这座古老的皇家建筑曾经承载过先人敬天法祖的信仰,承载过人们热火朝天的生活,如今已经与现代人的生活相得益彰地结合,历史与现实经由它,奇幻地联系在一起。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05 , Processed in 1.08449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