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今天,纪念这场伟大胜利!去前辈们战斗过的地方看看吧

2024-9-3 17:22|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常颖|来自: 北京纪事

摘要: 【编者按】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在心。穿越历史烟云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依然震撼人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追寻着先 ...
【编者按】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在心。穿越历史烟云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依然震撼人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追寻着先辈的足迹,去他们战斗过的地方走一走,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让英烈精神永绽光芒!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德善里 18 号――它是建于 1918 年的一座砖木结构法式二层小楼。小楼坐东朝西,高约 10 米,建筑面积为265 平方米。

辛亥革命后,为改变祖国的现状,有识之士想到西方去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与科学技术,欧洲文明的中心法国,成为向往之地。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纷纷成立。

1918 年初, 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工业科(即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在北京成立,日后它成为长辛店地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最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

1918 年 8 月 19 日毛泽东率领25 名青年从长沙来到北京, 在长辛店铁路工厂为学生们谋得半工半读的机会。为了给学生们在工厂旁找校舍,蔡元培、李石曾找京汉铁路局和长辛店铁路工厂交涉,最终找到今天看到的“小红楼”,后改为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教室。1918 年秋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正式开学。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历经 1997 年、2005 年、2015 年三次改造,实现了三次大的飞跃, 现有馆藏文物近 30000 余件(套), 其中,一级藏品 117 件(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抗日战争历史综合馆(3 个展馆)、日军暴行馆、人民战争馆、抗日英烈馆 6 个主馆展厅,1 个半景画馆和 2 个四合院临时展室。馆内,东西两侧通往环廊和展馆的墙壁上, 镶嵌着《义勇军进行曲》和《八路军进行曲》的词曲谱;半景画、模型和实物相结合,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卢沟桥抗战的历史画面――半景画厅在中国是首创。

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长辛店二七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60 周年而投资兴建的, 占地面积 6600 平方米,是记录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开展工人运动史实的革命博物馆。

1920 年冬,李大钊领导北京“共产党”小组,总结了在人力车、印刷工人中开展工运的经验教训,决定到西南进京的咽喉、有铁路工人3000 多名的长辛店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帮助工人增长文化知识,唤醒阶级意识,引导开展工人运动。

1922 年,“八月罢工”举行;1923 年,“二七”大罢工举行。毛泽东说, 中国工人运动是从长辛店铁路工厂开始的。

宛平城

宛平城,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境内,在卢沟桥东,与桥相距百余米, 是一座桥头堡,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 年)称“拱北城”,清朝时期改称“拱极城”,民国十七年(1928 年)改称“宛平城”。宛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40 米,南北宽 320 米,城池总面积约 20 公顷。城墙高 7.18 米。城有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 西为“威严门”。

在明清两代, 宛平城是军事专用的卫城,到了 1937 年却成为“七七事变”的历史见证。

“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文/付顺利)

走进红色古镇

100 多年前,这里诞生了京城第一座具有现代意义的铁路工厂, 产生了北京最早的产业工人和北方工人运动策源地,留下了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革命足迹,成为孕育中国共产党的一方沃土。这就是丰台区长辛店古镇。
珍贵的结合

走近坐落在长辛店德善里 18号院内的法式二层红砖小楼,我来到了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追寻革命先辈赴法勤工俭学之旅,感受他们恰同学少年的青春岁月。

这座小楼原是火车房总管郭长泰的住宅,1918 年建成后, 改做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教室。预备班设铸造、机械、钳工三个班, 学员有一百多人。

随着讲解员银铃般的嗓音,我的思绪回到了 1912 年。蔡元培等在北京、四川等地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组织中国有志青年到法国以“勤以作工,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输世界文明于国内” 为目的的半工半读,成立了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介绍赴法、联系入厂入校、发放维持费等。为了适应在法的生活,有识之士分别在北京、上海、保定等地设立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或预备班,面向全国招生,长辛店留法预备班便是其中之一。

进入小楼, 徜徉在“ 光辉印记――长辛店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专题展两层展厅,我看到了毛泽东为筹措留法勤工俭学经费给罗学瓒的明信片,陈延年、陈乔年等人赴法的介绍信,北京华法教育会为周恩来等学生开具的赴法证明, 邓小平(邓希贤)在法国施耐德工厂做工时的档案卡、登记卡…

1919 年五四运动当天,一群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生骑着毛驴从长辛店赶到天安门参加集会游行。回到长辛店后,他们把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的消息在工人中传播开来。在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长辛店机车厂的史文彬等人组织起数百名工人和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的学生们一起在长辛店大街上进行示威游行,支持市内学生们的正义斗争,成为加入“五四运动” 中的第一支工人队伍。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爱国政治运动,他们的英勇行为在“五四运动”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来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

觉醒的年代

走在长辛店的五里长街上,红色气息扑面而来。在长辛店大街中段路东祠堂口胡同 1 号, 我看到了静静地隐藏的一个绿色油漆的小门,门的左侧上方,一个棕色的木牌上写着“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址”。走进大门,院墙外一株香椿树把枝丫探了进来,静静地看着这座如今显得有些寂静的院落。

院内是一座青砖灰瓦的小三合院,刻着北京四合院的烙印。走进不大的教室,排列着整齐的桌椅, 教室黑板上写着“营工神圣”四个大字。这里布设的“工人是天”专题展,还原了百年前这个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重要阵地。1920 年冬,李大钊领导北京“共产党”小组,总结了在人力车、印刷工人中开展工运的经验教训,决定到西南进京的咽喉、有铁路工人3000 多名的长辛店创办劳动补习学校。

一进北厢房,左手边能看到一张劳动补习学校的招生简章。第一条办学宗旨就是增进“劳动者”和“劳动者的子弟”完全知识,养成“劳动者”和“劳动者子弟”高尚人格。简章显示,劳动者不论年龄大小、识字与否都可入学,夜班为“劳动者”而设,日班为“劳动者的子弟” 而设。凡本校学生,概不收学费, 并酌量津贴书籍用具等物。这样的学校工人能不欢迎吗?

受李大钊指派,邓中夏、张太雷等人到长辛店筹办劳动补习学校, 开展工人运动。1921 年 1 月11 日正式开学。
在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影响下,各地党的早期组织纷纷创办以工人为主的夜校,帮助工人增长文化知识,唤醒阶级意识,引导开展工人运动。革命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

北方的红星

长辛店二七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60 周年而投资兴建的, 占地面积 6600 平方米,是记录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开展工人运动史实的革命博物馆。

走进馆内,“北方的红星――长辛店与中国工人运动”专题展吸引了我的目光。在陈列柜内有两块法文的砖头。是法国人皮埃尔·恩格尔斯专门为长辛店机车厂的厂房而烧制的,两块砖可以说是二七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20 世纪初,两广总督张之洞最早提出修建卢汉铁路,几经波折, 比利时联手法国继续修建卢汉铁路。长辛店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帝国主义贪婪的目光,为了解决京汉铁路全路的机车、客货车的维修, 由法国人主持设计,在长辛店三合庄新建了西式的铁路机车厂,也就是北京二七机车厂的前身。长辛店在接受近代工业文明的淬炼中,成为中国早期铁路修造业和产业工人的摇篮。

“北方吹来了十月的风,惊醒了我们苦弟兄。无产阶级快起来, 拿起铁锤去进攻。”就像歌中唱的, 当时,深受帝国主义、军阀和资本家深重压迫的产业工人如同牛马, 饱受煎熬,心里憋足了仇恨,只要有一股阳电引来,就会发出震撼中国的巨响。

北大红楼的火种在长辛店的工厂熊熊燃起,嘉兴南湖的风吹遍古镇的大街小巷。史文彬、杨宝昆等我国最早一批工人党员就出自长辛店。在党的领导下,长辛店铁路工人代表组建工会,有组织、有纪律地开展活动。

1921年5月1日, 长 辛 店1000多名工人在娘娘宫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 天津、保定等地的工人代表也专程前来参加。会上成立了“长辛店铁路工人会”。各地工人纷纷到长辛店参观访问。“大家不觉油然而生了羡慕之心,在当时,工人们觉得长辛店是工人的‘天国’。”他们将长辛店工会组织当作样板,纷纷在各地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

与之隔一条永定河的石景山制铁所的革命火种也是由长辛店铁路工厂钳工高和点燃的。他来到石景山火车房做工,向工友们介绍劳动补习学校上课的体会,讲只有团结斗争才能不受压迫的道理。当年7月,在他的建议和工人的支持下,在北辛安镇南庙前的工人宿舍大院成立了石景山工人夜校。

在紧邻清真寺南边的长辛店大街 174 号,我参观了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旧址。1922 年 4 月 9 日,在这里召开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第一次筹备会。俱乐部组织了工人纠察队、调查团、讲演团等组织, 领导和指挥了 1922 年的“八月罢工”和 1923 年的“二七”大罢工。现在这里是“二七”革命遗址,也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李大钊的同意和邓中夏的组织下,工人俱乐部向京汉铁路局长赵继贤提出给工人增加工资,短牌工变永久工等 9 项要求,要求 3 日答复,否则罢工。在到时未答复的情 况 下,1922 年 8 月 24 日 晨,3000 多名工人手持写着“不得食不如死”等口号的旗帜在娘娘宫举行誓师会,兴起了 8 月罢工的高潮。面对军队的武力镇慑,工人们坚决不退让。郑州铁路工人声援式罢工, 使京汉铁路南北交通完全中断,京绥、正太等铁路工人声援总罢工后, 赵继贤被迫接受了工人的全部要求,“八月罢工全面胜利”。
(文/刘会生)

卢沟晓月照丹心

赵登禹墓位于丰台区宛平城东关外西道口、京石高速公路与京广铁路交叉处的西北角。汉白玉墓碑高 1 米多,正面刻有“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1898—1937)”。

如今南苑机场的一个角落里, 推开锈迹斑斑的大红铁门,一排青砖房子横在面前,房门口写着“师司令部”四个大字,这里曾是南苑地区作战总指挥、中国驻军 132 师师长赵登禹的司令部,也是南苑战役中日军最重要的攻击目标。
喜风口大捷一战扬名

1898 年, 赵登禹出生于山东菏泽一个贫农家庭。菏泽本是习武之乡,年少的赵登禹拜师学艺,立志从军报国。16 岁时的赵登禹,和同乡伙伴一起步行 900 多公里,到陕西投奔冯玉祥的西北军。赵登禹骁勇善战,总能出色完成战斗任务, 很受冯玉祥器重,因此一路擢升。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并扶植成立伪满洲国,进一步将矛头指向华北,不断制造事端。
1933 年 3 月初, 长城抗战爆发, 日军铃木师团三万余人抵达喜峰口,此处地形险要,对于确保平津、华北安全至关重要。8 日,29 军37 师 109 旅旅长赵登禹奉命率部驰援喜峰口。

此时日军已经占领东北高地,赵登禹率部抵达后向敌实施猛攻, 官兵们攀登险崖,冒死攻击,经过两个多小时肉搏冲锋,终于将该段长城夺回。日军失去阵地后,以猛烈炮火轰击守军驻地,双方战至深夜。10 日拂晓,日军倾巢出动,向高地猛攻,赵登禹命令将士按兵不动,直到日军临近我方阵地,赵登禹挥舞大刀,率先冲出,带领官兵与日军展开拼杀。战斗中他腿部受伤,仍坚持在前线指挥。就这样, 敌我双方反复冲杀,一些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伤亡都很惨重。

见敌我武器装备悬殊,赵登禹决定利用近战、夜战出奇制胜。11 日夜,他亲率部队携带大刀和手榴弹,分路夜袭日军营地。赵登禹忍住腿上枪伤,拄着木棍行进在部队的最前面。防守的日军万万没有料到,在这漆黑的深夜中国军队会突然袭击。

喜峰口之战让赵登禹所率的大刀队一举成名,作曲家麦新特为此谱写了《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传唱遍了华夏大地。赵登禹晋升为132 师师长。

长城抗战中国守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无奈蒋介石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再次向日本谋求妥协,5 月 31 日,华北当局被迫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此后,得陇望蜀的侵略者积极策动华北五省自治,接二连三挑起事端。

1934 年 10 月 27 日,8 名 日本特务打着“旅游”的幌子前往多伦,经张北城南门,被驻守在此的中国守军及保安队盘查。因无证件又未经中国政府批准,一行人被扣押 40 分钟后放行。苦于找不到事端的日本侵略者立马发难,日本驻张家口代理领事桥本正康就此事向驻守该地的赵登禹师提出抗议。随后,时任察哈尔省主席的宋哲元令赵登禹向日军道歉,免去当事连长职务,第一次张北事件就这样了结。

赵登禹像 新华社发

南苑战役 壮烈殉国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增兵华北,对平津地区进行军事包围。7 月 26 日,日军攻占了平津之间的要地廊坊后,积极准备向南苑进攻。
南苑地处廊坊和北平之间,是通往北平的咽喉要道,南苑若失, 日军则将控制北平南郊,继而可以长驱直入永定门,占领北平城。宋哲元决定将 29 军军部由南苑移驻北平,委派赵登禹为南苑方面指挥官。接到命令后,赵登禹星夜驰援南苑与副军长佟麟阁共同负责前方防务。

27 日傍晚,佟麟阁、赵登禹等人开会研究,认为鉴于日军飞机连续轰炸廊坊、团河等地,南苑应加强防御,决定死守阵地、抗击敌人。佟麟阁说:“既然敌人找上门来, 就要和他们死拼,这是军人天职, 没什么可说的。”赵登禹也说:“在喜峰口那次战斗中,我们还不是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了,等着瞧吧!”

此时赵登禹的 132 师正在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往南苑。28 日凌晨, 日军集中步兵三个联队、炮兵一个联队,飞机 20 余架,突然向南苑发起进攻。部队立足未稳,赵登禹和佟麟阁只得仓促应战,亲临前线指挥。南苑地势平坦,无险可守, 在日军狂轰滥炸之下,刚刚抵达的部队来不及疏散和隐蔽,遭受重大伤亡。

轰炸之后, 日军从东、南两面向南苑阵地发起进攻,另有一部日军同时切断南苑至北平的公路交通。一时间,南苑硝烟顿起,作战部队之间联系中断。在敌强我弱的处境下,29 军顽强抗击日军进攻。赵登禹指挥官兵对敌发动冲锋,亲自持刀督战。

战斗正在胶着之中,军部下令南苑各部队撤回城内。佟麟阁指挥撤退时,不幸壮烈殉国。佟麟阁殉职后,赵登禹奉命继续率部向城内集结,当他乘坐的汽车行至大红门御河桥外时,突遭埋伏在大红门两侧的日军袭击,身中数弹,血流不止。卫士急忙上前包扎,劝他退出火线,但是赵登禹毫不在意,仍指挥部队向前冲杀。不久,他又多处中弹,弥留之际,对身边的传令兵说:“我不会好了,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受不了惊慌,请你们替我安排一下,此外我也没别的心事了!”说罢,便停止了呼吸,时年 39 岁。

山河悲痛 精神永存

佟麟阁、赵登禹的牺牲给 29军造成极大损失,引起很大震动。宋哲元听闻噩耗,顿足大哭说:“断我左臂矣,此仇不共戴天!”
赵登禹将军牺牲后,北平红十字会将他遗体就地掩埋。因其生前说过“军人抗日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这样的誓言,抗战胜利后,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奉命回到北平将赵登禹将军和29 军抗日阵亡将士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北平市政府将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一段命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确认赵登禹为抗日烈士。1952 年6 月 11 日, 向赵登禹家属颁发了毛泽东签署的第八十号烈属证书。1980 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将烈士墓地修葺一新,并在碑上刻上了烈士生平事迹,现为丰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登禹自 16 岁起投奔冯玉祥麾下,深受爱国爱民思想影响,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临危受命, 身先士卒,勇敢杀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文/常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8 , Processed in 1.10312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