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无论是市区还是远郊,家家户户做饭、烧水、取暖用的都是煤球,每天早中晚做饭的时间,每家的烟囱都冒着刺鼻的煤烟,取暖季更甚,冬天也是煤球用量高峰期,入冬前储煤是头等大事。1954年之前,北京没有机制煤球厂,都是一些人工摇煤球的小厂,,摇煤球中摊煤和剁煤需要一定的经验,摊煤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煤末和黄土混合在一起制成湿煤,然后用铁铲将湿煤剁成小块,最后再把煤块摇成煤球晾干。烧煤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1957年,北京市全面产生垃圾100万立方米,煤渣就占了60%。为了改善环境问题,1958年北京市决定兴建一座大型煤化工厂,通过煤的气化节省燃料、降低污染,北京焦化厂因环境问题而诞生。 1954年,北京出现了机制煤球厂 冬季储煤 1958年春,北京焦化厂破土动工,厂址位于京城东南方向的垡头(朝阳区化工路),工厂占地面积1860亩。为了尽快改善首都的环境问题,同时成为国庆十周年的国庆献礼工程,北京焦化厂昼夜施工,一座座雄伟的厂房拔地而起,厂区铁路专线工程陆续完成,在所有建设者的努力下,终于在1959年国庆前完成了一期建设,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炼焦炉在北京焦化厂投入使用。北京焦化厂成为1959年首都十大建筑配套工程,同时也成为国内当时规模最大的独立焦化厂。 建设中的北京焦化厂 1959年末,贯通长安街21公里长的首都第一条煤气管道全线完工,北京炼焦厂生产的煤气通过管道输送到长安街沿线的主要单位。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北京大饭店、使馆区成为第一批煤气用户。后来北京几十万户居民、几千个机关单位、几十个工厂都用上了清洁的煤气,市区内上百万个煤球炉、几万个大小锅炉消失,北京的燃气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随着首都城市规模的扩张,人口的增多,六七十年代,北京焦化厂陆续又增建了3座焦炉,进一步提高了产能。 北京的冬天虽然达不到滴水成冰,但也是非常冷的,从洗煤厂运出来的煤在火车里就冻成了冰坨,当时的解冻室运行能力不足,为了保障生产,全厂的干部、职工就一起上阵,用大铁锤碎冰,冰末夹杂着煤末,整个人浑身上下只有牙齿是白的,棉衣也早已湿透,冬季成为职工们最辛苦的时候,直到后来解冰室扩建才结束。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北京焦化厂的发展非常迅猛,日耗煤炭8000余吨,每天有160多个火车车皮进厂,最多时年产焦炭200多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67%。此时焦化厂开始放眼全球市场,优质的焦炭出口到了欧美,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6.9%,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商品焦炭供应和出口基地,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国家创收大量外汇。 北京焦化厂旧址 90年代,北京焦化厂已经拥有6台焦炉,20台煤气发生炉,1座天然气门站,那六根高大的烟囱成为垡头一带的标志性建筑。1985年,华北油田天然气进京,1997年,陕甘宁天然气进京,北京的天然气用户比例持续增多,逐步取代煤气。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产业成为首都的城市定位,焦化厂所处的位置已经不符合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为了改善大气环境,2002年,北京焦化厂停产转型工作正式启动,2006年7月全面停产,整体搬迁到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成立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司。 北京焦化厂从投产到2006年整体搬迁,47年间,共生产煤气148亿立方米,替代燃煤2000多万吨,生产的焦炭等产品,除了供应首钢等钢铁厂外,还大量出口创汇,它的成长见证了首都工业辉煌的发展史。 整体搬迁到唐山的焦化厂旧址建筑大部被拆除,其中750亩用于建设安置房、公租房,地铁7号线车辆段占用360亩,剩余的750亩被建成工业遗址公园,如今仅保留部分厂房、2座焦化炉、铁路专线、皮带运输通廊、冷却塔等建筑,2018年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1:52 , Processed in 1.08422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