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地处京郊,俗说:“处于皇上脚底下”。房山过去隶属顺天府、直隶省,风土人情一直受到京城的影响,但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不同又有其独特之处,仅就节日习俗,略述如下: 龙抬头 二月初二 是紧接“过年”和元宵节的一个节日。把过年的余留食品到这天中午要吃上一顿,传统风俗家家户户摊煎饼、吃猪头。再配上鸡蛋、豆腐、绿豆芽等菜,一般是很丰盛的。 清明节 扫墓,祭祀祖先。上供多为四碟饺子、水酒,有的供水果和点心。至今民间仍有到祖先坟墓填土挂纸的风俗。逢闰年和新坟不填土挂纸。 浴佛节 四月初八 僧众和佛教徒要举行“浴佛法会”,即在大殿里用一水盆供奉太子像(即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像)。至今我区云居寺仍定这天为庙会。 端午节 五月初五 五月初五,是我国民族传统端午节。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有挂香袋,门上悬艾蒿、菖蒲的习俗。我们这里门上插艾蒿和桃枝,贴纸剪葫芦。有的剪贴是非常精致的艺术品。同时家家户户要吃粽子。 因为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满怀忧愤投汨罗江而死,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六月初六 据《房山县志》载:晒面作酱、晒书画及皮衣等物。 七月七日 流传有民间妇女乞巧之说。当地流传,一年一度这天牛郎织女相会,夜里三更妇女在黄瓜架下静听,能听到牛郎织女隐隐的哭泣声。 七月十五 鬼节 古称中元节,为地官赦罪之辰。民间上坟如清明仪;僧人办盂兰盆会,焚化纸船,叫作法船,用来渡幽冥之魂。解放初到了这天还有散灯花之举。 八月十五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时值中秋,故名中秋节,俗称八月节。这个节日以祭月为主,祭月是我国古代祭礼中的重要内容,到了宋代,八月十五定为祭月节日。 祭月的供品主要是月饼,供后全家分食。现在虽不兴祭月,但吃月饼还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除准备一些小的月饼外,还要准备一个大点的月饼(到点心铺买或家里做),按全家人口多少切成多少份,全家分食一个月饼,取团圆之意。 中秋节的月亮最圆、最亮。全家人吃着月饼和瓜果,凭栏赏月,谈着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兔儿爷和桫椤树之类的神话故事,颇生遐思。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九这个数为阳,所以九九称重阳。是古时一个节日,到这天持酒登高,就食螃蟹,也有在家吃花糕、赏菊的。如今看来也是件乐事。 十月初一 寒衣节 十月一,送寒衣,家家到坟墓祭祖先,用黑兰色纸剪成裤袄,和纸钱—起焚烧,意为天气将冷送寒衣,不忘祖先。 腊月初八 腊八 这个节日来自佛教禅家,煮红糟粥,用来供佛。传到民间也做腊八粥,多用高粱米、大米、小米、玉米渣、杂豆并掺上枣栗之类煮粥,以品多为盛。先敬神,甚至抹喂果树,然后全家就食豆腐、粉条等菜作为早餐。 民间有用醋泡蒜的风俗,称“腊八蒜”,腌泡二十多天,蒜由白变绿,味稍酸,醋有辣味,是正月初一吃饺子的好佐料。 还有长沟一带到大坑凿冰(块越大越好)搬到粪堆上竖起,并插上用秫秸做成的谷穗、高粱穗,企盼来年大丰收。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 二十三晚上“祭灶”,俗称过小年。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视每一家人行动的神,称“一家之主”。每年腊月二十三返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由玉帝赏罚。为使灶王爷汇报时惩恶扬善,每家都在这天进行祭灶。 祭灶仪式郑重,人心虔诚,敬神如神在。供品有糖瓜或关东糖、草料和凉水、秫秸作的一匹马(供灶王爷上天时骑坐),点上香和蜡烛,由家长带领全家男子,依次叩头礼拜,礼毕揭下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纸神像和“马”、纸元宝放在一起焚烧。燃烧时将草料、凉水撒在地上。边烧边说:“灶王爷上天,好话多说,赖话少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燃烧完毕,全家分食供品。 过年(春节)腊月三十(除夕)和正月初一(元旦) 除夕、元旦合起来,民间称为“过年”,国家定为春节,按民俗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日子,老骡子老马都要歇三天,各家可都忙活起来。一进腊月就积极准备“年货”,赶集上店,杀猪宰羊,磨豆腐,蒸粘(年)糕。大人小孩都要换上新衣裳,洗澡理发(过年不理发叫钻坛),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门的两侧贴好红对联(不贴红对联人家认为死了老人)门上贴有唐朝武将秦琼、尉迟恭肖像的门神爷。各屋普挂“挂千(钱)”,希望明年“日进斗金”“四季平安”。屋里掸扫过后贴上内容丰富的年画。除夕还要准备一盆(一般用砂锅)米饭,当中插上柏枝,粘上“黄钱”叫“隔年饭”放在柜橱上,表示富裕之意。屋子中堂供上祖先的神主牌或纸口袋儿,放上两炷香作为筷子,一般供上四碗肉片、炸豆腐、炸粉条之类的菜,有菠菜胡萝卜片加以点缀,除夕傍晚都准备齐全,家长带领子孙到坟地或村边接祖宗,放三声小炮,然后念叨着:“老祖宗,回家过年了”,进院门还喊:“老祖宗来了!”在家的人便开门作迎接状,然后院内甬路遍撒芝麻秸,这时人们多在屋内活动,包饺子,擦祭器,讲家谱,无论大人和小孩只能说些吉庆话,一定保持肃穆的气氛。有的人家彻夜不眠,俗称“守岁”。 自夜晚始,便燃放鞭炮,通宵响个不停,起五更先到院中天地爷前点燃松柏枝、芝麻秸、谷草之类,俗叫“炬岁”。等吃完饺子,晚辈依次给长辈拜年,俗称“辞岁”,长辈要给晚辈“带岁钱”,天蒙蒙亮,各家彼此走动拜年,见面作揖说:“恭喜恭喜,见面发财”。 初一至初三,民间花会普遍活动起来,踩高跷、舞狮子、跑旱船、耍中幡,以庆新年,祈丰收。 正月初二 祭财神 正月初三 送祖宗 扫去院中芝麻秸。 正月十五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和“灯节”,原是“天官赐福”的日子,城镇以及大村各主要街道,都悬灯供人欣赏,入夜后千万盏彩灯竞相放光,不分男女老幼,一起到街头观灯,俗称“逛灯”,北窖村还有“灯城”之举,吸引附近亲朋也来观赏,此时鞭炮齐鸣,烟花放出异彩,把春节活动又一次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38 , Processed in 1.12165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