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一个话题备受大家关注,“1998年被拆的观音院过街楼即将于2025年在菜市口区域重建”。 在1998年展宽菜市口大街时,对于过街楼是“存”还是“拆”,有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据说最后的决定是迁址保护、异地重建。经过了27年,过街楼的重建终于有了进展。 观音院过街楼重建新址,图源“跟着拆哥看房”公众号 儒福里过街楼:连接观音院所建 名为过街楼,确实起到了类似今日“过街天桥”的作用。这过街楼分为两层,上为连廊,沟通着胡同两侧的东、西观音院;下为拱形门洞,南北方向胡同可通行。 儒福里过街楼,可见“金绳”题字,图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这二层的游廊四梁八柱,顶部起脊,柱间还有方格窗,其精美程度自不用多说。 而一层的砖券门洞之上还有花檐,檐上有匾额,南面为阳刻“觉岸”,北面为阴刻“金绳”,为清朝道光十年(1831年)四月所刻。 儒福里过街楼南面,可见“觉岸”题字,图源网络。 有人认为,这条胡同曾是通往京城最早监狱——京师模范监狱的必经之地,押送犯人的时候,“金绳”迎面而来,意味着法律准绳的神圣,穿过过街楼走自新路赴监狱改造,而刑满释放回到这里时,迎面看到的则是“觉岸”,解释为回头是岸。 自新路的北京市监狱,图源网络。 乍一看,确实解释得通,但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意会和巧合。在道光年间,儒福里以南的京师模范监狱还没有影子,这监狱是在宣统二年(1910)4月才动工兴建,民国二年(1912)11月10日才开始投入使用的。 而附近的自新路,便是在民国八年(1919)为改善监狱通往城里的路况由犯人们修建的,并由此得名。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中的自新路北接官菜园上街,南边旧时第一监狱。 其实,您要是注意到了这过街楼两侧的建筑就不难理解了,这两侧是观音院,过街楼本就是为了沟通东、西两院而建,其自然也带有着佛教色彩: 南面的“金绳”出自《法华经》:“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简单来说,就是通往理想国——离垢国的道路上,以金制绳索为界。 北面的“觉岸”就比较常见了,最有名的一句应是“共出欲海,同登觉岸。”其中的觉岸,便是指由迷惘到觉悟的彼岸。 儒福里过街楼,图源网络。 李白曾在《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一诗中有“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的句子,用来解释这两个词语,再合适不过了。 北京内城其他几处过街楼 据统计,北京内城原有十几处过街楼。南城有三处,珠市口有两处,东四有两处,地安门外有四处。 南城这三处过街楼,都和寺庙有着密切的联系。 晋太高庙过街楼距离儒福里过街楼不远,大概也就离了不足300米,其旧址位于陶然亭路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院内。 清代李慈铭《桃花圣解庵日记》中记载:“同治十三年九月九游南下洼诸寺,先入龙树院,游人甚盛,无复坐处,……步诣龙泉寺门外,贵官车骑填咽,遂却回入山西人所造高庙。有亭翼然金碧晃耀。又有阁道横跨蹊间,设级儗桥,环堵如堞,南北依眺,高下旷列,夕阳在山,野色无际……又入一寺,亦名高庙。……欲游隔巷观音院,以日已暮,回车。” 文中的“山西人所造高庙”就是“晋太高庙”,又名“晋太财神会馆”,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又有阁道横跨蹊间”指的应该就是晋太高庙过街楼。 “又入一寺,亦名高庙”即“板井高庙”,为关帝庙,在今红土店胡同东侧,晋太胡同西北侧。“隔巷观音院”,即上文提到的儒福里过街楼。 另一处过街楼在窑台北侧,名为三门阁(火神庙)过街楼。其旧址在今陶然亭公园北门内,1952年建园时拆除。三门阁过街楼是一座城管样式的阁楼,楼上庙宇供奉火神,楼下门洞供人通过。以前这里香火十分旺盛,甚至墙壁上都挂满了还愿匾额和幕帐。 三门阁过街楼旧影,图源北京日报。 珠市口这两处过街楼,一处位于珠市口东大街南侧,此处胡同也得名为“过街楼胡同”,该胡同今已无存;另一处在它的斜对面,即珠市口东大街路北的墨竹大院南口(现已不存)。至今只有一个公交站名“过街楼”现存,以此证明过街楼曾经的确存在。 东四牌楼的过街楼,一处在东四牌楼西北广汇大院南口,另一处在东四牌楼西南弓箭大院内。 地安门外的过街楼分别位于,地安门外帽行胡同西口、地安门外辛寺胡同西口、地安门外拐棒胡同支巷南口、地安门外方砖厂支巷南口。其中地安门外辛寺胡同西口的过街楼一直保留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拆除。 观音院过街楼,这座承载着太多人记忆的老者,不知会不会以故人的姿态重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章:北京日报,《老北京城曾有多少过街楼?》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1 05:55 , Processed in 1.08801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