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方石碑“讲述”两段历史

2025-1-6 12:20|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闫霞|来自: 北京日报

摘要: 碑刻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文化载体,因其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被称为“凝固的墨迹”。在北京城的钟楼,有一方石碑,它的两面镌刻了两篇不同时期的碑文,分别讲述着两段历史。御制重建钟楼碑记京兆通俗教育馆记张儒刚 ...
碑刻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文化载体,因其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被称为“凝固的墨迹”。在北京城的钟楼,有一方石碑,它的两面镌刻了两篇不同时期的碑文,分别讲述着两段历史。

御制重建钟楼碑记

京兆通俗教育馆记

张儒刚 绘

碑阳

乾隆御笔 帝师书丹

“鼓楼在前,红墙黄瓦;钟楼在后,灰墙绿瓦。鼓楼胖,钟楼瘦。”北京钟鼓楼始建于元代大都时期,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重建。明代的钟鼓楼不再局限于报时功能,而是成为集礼仪、祭祀和报时功能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皇家建筑。高大的台基,宽广的面积,“九五开间”的楼阁,开创了中国古代钟鼓楼规制之最。现存鼓楼的形制大抵保留了明初永乐时期敕建的风貌。

清乾隆十年(1745年),钟楼再次重建,从木制改为砖石结构,两年后完工。为纪念这次重建工程,乾隆皇帝敕令树碑立石,并御笔亲书《御制重建钟楼碑记》刻于碑阳,书丹者为户部尚书、帝师梁诗正。碑文如下:

御制重建钟楼碑记

皇城地安门之北,有飞檐杰阁翼如焕如者,为鼓楼。楼稍北,崇基并峙者,为钟楼。其来旧矣。而钟楼亟毁于火,遂废弗葺治。朕惟神京陆海,地大物博,通关别隧,黎庶阜殷。夫物庞则识纷,非有器齐壹之,无以示晨昏之节。器钜则用广,非藉楼表式之,无以肃远近之观。且二楼相望,为紫禁后护。当五夜严更,九衢启曙,景钟发声,与宫壶之刻漏,周庐之铃柝,疾徐相应。清宵气肃,轻飙远飏,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仿挈壶鸡人之遗制,宵衣待漏,均有警焉。爰饬所司,重加经度。基仍旧址,构用新制。凡柱棁榱题之用,悉甃以砖石,俾规制与鼓楼相称。经始于乾隆十年,阅二年工竣。所司请纪之石以式于后。夫春秋之义,兴作必书。矧兹楼之成,昭物轨,定众志,体国诚民,著在令典,修而举之,以重其事,弗可以已也。

乃为之铭曰:

凫氏赋形,鼓荡元音。体乾作则,为圜为金。式镕九乳,儆壹众心。启闭出入,罔敢不钦。京邑翼翼,四方之极。洪钟万钧,司寤所职。铿以立号,协于箭刻。巍楼高絙,乘风屴崱。昔罹郁攸,久废不修。咨彼工师,审揆其由。木母火子,长风飕飗。鼓之则炽,匪藉人谋。聿规新制,瓴埴比次。巧斫山骨,输我匠契。尺木不阶,屹然巨丽。拔地切云,穹窿四际。岌嶪峥嵘,金觚绣甍。鸟革翚飞,震耀华鲸。不窕不槬,桐鱼应声。偕是雷鼓,镗鞳砰訇。宣养九德,振肃庶类。作息以时,品物咸遂。以器节时,以时出治。宵旰攸资,亦宣堙滞。声与政通,硕大庞洪。正宫堂皇,元气昭融。导和利用,警听达聪。亿万斯年,扬我仁风。

乾隆十二年岁在丁卯秋九月

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臣梁诗正奉敕敬书

时值康乾盛世,乾隆帝在碑文中赞颂钟楼的华丽与壮观“拔地切云,穹窿四际”,文中生僻字众多,不难看出其对钟楼的赞赏之情。钟楼的确令人赞叹,其高度在古代堪称摩天大厦,楼顶悬挂巨大铜钟,钟楼底层四面开拱券门,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券洞交叉成十字,中间为正方形天井,天井向上直通大钟底部,形成内部回声腔,有效放大钟声,设计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书丹者梁诗正是乾隆皇帝登基前的老师,也是著名书法家。宋代以后,江南地区普遍出现了家族文化世代传承现象,成为当时社会文化交流中的一种风尚,在众多文化世家中,钱塘梁氏名噪一时。梁氏家族自宋代迁至钱塘,而真正显达于世,则是从梁诗正这一代开始的。

梁诗正是雍正八年(1730年)殿试一甲第三名,即俗称的“探花”。其入翰林院授编修,后任《一统志》纂修官,入尚书房。因其学问和孝行,雍正十二年(1734年),梁诗正成为尚书房师傅,负责后来的乾隆皇帝当时的宝亲王弘历、諴亲王允秘、和亲王弘昼三人的学习。清代内阁六部,梁诗正在兵、刑、吏、户四部都任过尚书,仕途通达,官至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乾隆皇帝因梁诗正编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二书,御书“清勤堂”匾额以示褒赏,后金川报捷,又赐御书“宣赞枢衡”匾额。梁诗正在职期间五次得到皇帝亲笔御书,极为罕见,足见乾隆帝对他的宠信。

梁诗正在诗词方面的造诣颇深,“每逢剧韵,必蒙嘉奖”,被列为乾隆五词臣之首。梁诗正与乾隆皇帝感情深厚,“不异于家人父子”。他去世后被晋赠太保,谥文庄,入“贤良祠”。

清室十二帝无一例外都十分重视教育,成为帝师的多是当时的博学鸿儒,他们或入阁拜相,或入值军机,最不济也会受到优待,优礼有加,一生尊崇。梁诗正能够入传《清史稿》并为人记起,既得益于其是乾隆帝尚书房师傅和大学士的身份地位,更因为他在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

梁诗正曾参加《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希堂法帖》的编纂工作,他的书法先学柳公权,后学文徵明、赵孟睿砟暧质ρ照媲洹⒗畋焙#吹靡皇制恋目椋∠云胶图蚓病⒉患げ焕鞯摹爸泻汀敝溃忻硖弥钍芮』实巯舶G』实畚幕匮芨撸认沧魇C死帐牵菏啻问苊榈び剖摹9蛹唷队莆拿硪赘腔仆弑贰队屏儆杭褪卤贰队破蕉ń鸫ǜ娉商П泛臀髟贰队撇K卤贰⑴躺健队朴闻躺郊恰返让槲模猿鲎粤菏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3-31 13:04 , Processed in 1.09024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