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后海,总有令人回味之美 若不赶上沙尘、阴雨天,后海的傍晚总是美的。有时候,美得令人心醉。当我沿着后门桥、金锭桥、银锭桥一路游走过去,确实被周遭的风景醉倒了。此中有个小姐姐(或许比我小),正气定神闲地观湖吸烟。待我随手拍下其背影,且发到朋友圈里,好友继而来上一句“这不就是小丁宝嘛”。哈,不得不钦佩老舍先生的艺术魅力,《茶馆》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居然也能如此深入人心。或许,其乃老北京人做派的余韵吧。 旧鼓楼大街,有处鲜为人知的北京曲艺馆 游后海,不过顺道而已。最终目标,是去欣赏陈伟兄的“燕春社”老北京曲艺。此事缘起,实乃《北京日报》张鹏老师的一次探访。她带着公子去看了陈伟兄的一场演出,便发朋友圈,表示赞许。待我看到,眼馋了,就向陈伟兄打听演出事宜。此事过去一周,也就是2021年5月份的最后一个周六。一大早儿,陈伟兄便发来信息,“今晚有我们社的例行演出,来听听吧。”他顺带着将演出地点,以及行车路线都发了过来。“今晚7点半开演,你早点过来吧。” 陈伟兄的演出场地,是在旧鼓楼大街的南侧路西。这里是旧鼓楼社区服务中心的办公场所,社区专门辟出一块场地,给陈伟兄的“燕春社”使用。“顺带,还能寻找一下元大都时期的钟鼓楼位置。”我向他表示了谢意之后,突然想到这点。 确实,旧鼓楼大街的南北两端,大体为元大都的鼓楼与钟楼所在地。其大街南头,与今日明清鼓楼呈一条直线者,乃是元代的鼓楼;而在大街北头,居于北二环路东西向道路的那块区域,则为元代的钟楼。今天的人们只注意到鼓楼东大街、鼓楼西大街、地安门外大街,却很少关注旧鼓楼大街。不该啊! “燕春社”的过往,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 “燕春社”所居的旧鼓楼公益小剧场,其使用空间并不算大,顶多容纳二三十人。演员们候场的地点,都要在大门之外。参与“燕春社”演出的,一部分是北京曲艺界的专业人员,另一部分则为痴迷于此的骨灰级票友。继承了前班主衣钵的陈伟兄,已然风雨无阻地在此演出多年了。 见到陈伟兄,他送给我一本前任班主撰写的书。待演出完毕,我于返程途中,匆匆地翻阅了一部分。次日清晨,又读了剩下的一部分。读罢,我不禁感叹“燕春社”的这位开创者。 此人名曰祝兆良,论年纪,他要比现任班主陈伟小十一岁,但其出道学艺的时间却早过陈伟。读罢祝兆良所写的北京曲艺圈往事,我急匆匆地在网上查询到祝兄的一些评书视频。他是连丽如的学生,其表演水平、舞台范儿俱佳。从《东汉》《康熙私访》《雍正剑侠图》,到《赛金花》等,祝兆良说过的本子都很精彩。只可惜,在三十九岁那年,祝兆良离世。他的“燕春社”班子,一时或有烟消云散的可能。就在此时,相声演员杨少泉与祝兄的“姐夫”陈伟走到前台,开始接手“燕春社”。 “这是一个由爱好者组成的公益性团体,从来没卖过票。有时候一杯盖碗茶,只不过15元的茶钱,也从不强制消费。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距离开场个把小时,家住后海附近的陈伟兄,便来布置现场了。深夜10点多,当演出全部结束后,他还没走,要做最后的收尾。“来咱们这儿演出的,最远有居住在房山的,还有通州的。所以人家演出完了,就得赶紧回家,不然连末班车都赶不上。住在房山的李宁,无论如何也赶不回去。每次演完,就只能在朋友家将就一宿,第二天再往回赶。” 不收费,大家伙都是义务的,那靠什么生活?“一部分是专业演员,人家有吃饭的地方,出来是帮帮忙。一部分是票友,或是退休的老演员,自己还有本职工作,或拿着退休金。总之,单靠小剧场演出,是不行的。”怎么不想着走商演?目前北京的商演也不少,“德云社”就是很好的例子。“也想过,但要服务老街坊,可不能靠商演的方式。北京城内,毕竟是有不同社会阶层的。有钱的阶层,可以多花些钱去看商演。没有钱的,不能白睁着眼。北京曲艺是接地气的玩意儿,咱们也得照顾身边的朋友。” 亲如一家的师兄弟,与一个名叫李宁的小伙子 “今儿晚上演出,有李宁么?”坐在我身后的一位老观众问。“他一会儿就到,您别急。”李宁,可不是体育运动员及品牌服装老板,他属鸡,今年正好四十四岁。 李宁自小身体不好,而今与老父亲相依为命,然他喜欢曲艺,尤其是相声。“在我们这里,李宁可是个明星。他表演水平,并不比其他演员差,且舞台感十足。人也极聪明。”“若论他的身体条件,找份平常的工作不太容易。可他聪明,也勤奋,最重要的是他有舞台范儿。结果专业剧团看上他,让他参与演出,还能上电视。这让不少电视观众都认识了他。”陈伟说这话的时候,好像是夸赞自家的亲兄弟一样。 当天晚上,李宁表演的段子是《论捧逗》,他使的包袱确实不少,而他师兄张宇鹏抖的包袱也同样多。若说郭德纲能成功,其四成功劳要归结于谦。而李宁得以为人所知,一半贡献则要归结于为他捧哏的师兄。“李宁是个受人尊敬的小伙子,无论如何都得帮他。” “嘿,说你呢。你要是坐后排,我也不说什么了。你非得坐头排,居然还看手机。”李宁在台上说着说着,不经意间怼了我一句。此时的我,正忙着把演出实况转发朋友圈。听完他的话,我乐了。他把场的能力足够强,知道如何与观众互动。接下来,李宁冲着我抖开了包袱。此人太机智了,他确是为这舞台而生的。 “燕春社”的一场演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评书、快板、岔曲、单弦等,都有所呈现,演员的表演水平亦不低。“我们是根植在后海的曲艺团体,我们为鼓楼大街、后海地区的老街坊服务,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新老北京朋友知道我们,喜欢我们。” 陈伟兄将我送出大门,已经是深夜十点半了。偌大的后海地区,尚且人头攒动。我在这浓浓夜色的街巷中慢慢地走着,猛然间冒出来一个念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那人’,不正是陈伟与他的朋友们吗?” 笔者与燕春社班主陈伟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3 10:57 , Processed in 1.08378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