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十三陵东井、西井瓦色形制猜想

2025-2-13 12:34|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松园|来自: 松园

摘要: 十三陵兆域内最早营建的两座陪葬墓,因年代久远,档案匮乏,以至于东井和西井衍生出很多传说故事。有说二井没有墓道地宫,是一深井,棺椁葬于井中,也有说二井殉葬有永乐皇帝的16名妃嫔。至于建筑格局规制,一无档案 ...
十三陵兆域内最早营建的两座陪葬墓,因年代久远,档案匮乏,以至于东井和西井衍生出很多传说故事。有说二井没有墓道地宫,是一深井,棺椁葬于井中,也有说二井殉葬有永乐皇帝的16名妃嫔。至于建筑格局规制,一无档案流传,二无完整建筑,我们只能从东井、西井目前现存的地表痕迹去推断。

东井、西井的墓主人究竟是谁没有明确记载,两组墓园保存状况不一,可以知道它们的建造年代相近,格局一致,所以用两座墓园现存的历史信息可以大致拼凑出它们的本来样貌。

据胡汉生先生结合走访与史料得出的初步判断,东井所葬为永乐十八年去世的昭献贵妃王氏,西井为永乐十九年去世的昭贤贵妃喻氏。我觉得是目前考据比较合理的说法。详见《明十三陵研究》第314页注解1。墓园整体为前方后圆的规制,前院分左中右三路院落,中院大门为砖石结构,样式与现存的神宫监大门、万娘坟墓园大门一致,院内享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后与坟院间应有院墙一道,墓冢前石碑一座,碑额正反雕刻双凤,碑身无字。坟院后墙基本建在山坡上,最高处比享殿高出近20米。东井与西井虽然是最早营建于天寿山兆域内,但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以及瓦面颜色材质,处处体现了等级。

东井全貌(2009.12.29松园拍)

东井残存墙体,下部为城砖砌筑,上部抹红灰部分全部是建筑废料填馅,残砖、碎瓦、残破琉璃构件,几乎见不到完整的城砖,且越往山坡上延续的墙体,砖瓦构件越少,基本上是砖头块和山石混筑。

  从地表残留碎渣分析,对于东井、西井的建筑用瓦做一个推测猜想。实际情况还得等将来全面考古发掘后由专家做出判断。

目前看,二井中路门口、享殿主体结构应为黑琉璃瓦绿色剪边。前院墙体墙帽上为削割瓦,而不是我们之前普遍认为的灰瓦。(注:‌削割瓦是一种不施彩釉的琉璃瓦,其外观与青瓦相似,但制作工艺更为精细。‌削割瓦是通过琉璃瓦坯烧制成型后“焖青”而成,虽然色彩上接近青瓦,但其制作工艺比青瓦复杂得多。目前看,十三陵东西二井及部分神宫监建筑使用了削割瓦。)而山上的坟冢院墙帽极可能是抹灰顶,因山顶墙体附近连一个瓦渣都未发现。

目前西井处于完全原始状态,围墙全毁,享殿基址相对完好,石碑底座埋于土中。东井前院围墙保存状况较好,近年做过维修勾缝加固,前院南侧有民房占据了部分,石碑底座部分风化,墓冢处1996年取土曾暴露出地宫,回填保护后建起了毛石护坡,曾于顶部构筑灰土墓冢一座,近年也已经塌毁无存。

东井享殿遗址

东井北侧围墙

东井西侧围墙,园寝正门处

东井遗址上的黑色、绿色琉璃瓦残块

东井围墙填馅状况,以及近年勾缝维修的情况图片东井石碑

东井石碑正面

东井石碑背面(注意凤凰雕刻,正反面是镜像)

墓冢挖开后砌筑的保护石坝

东井曾经的灰土墓冢(2009.12.29松园拍)

东井远眺大峪山(2009.12.29松园拍)

墓冢上方东向西拍摄,灰土坟丘已无存

东井享殿上的羊群

朝阳洒过

东井围墙最高处俯瞰整个墓园

东井围墙最高处,可见墙体全部为碎砖砌筑,未见瓦片残块

东井围墙东南侧,已经湮没于荆棘丛中

这里是官方示意图中未标注的部分,自围墙最后端圆弧部分延山势向下,其间有七至八道这样的坝阶子挡土墙,经观察为碎砖、山石、残瓦混筑,为明代原构

西井享殿遗址

西井享殿上的柱础

西井享殿

西井旁摘柿子的村民,这场景到访十三陵的摄影师赶上都会记录,很鲜活的地域场景。见过很多老照片

西井石碑

对十三陵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交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9 20:21 , Processed in 1.14469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