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城楼前、金水桥东西两侧,有一对高大而威严的汉白玉华表。它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气势恢宏的古建筑风格,以及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中外游人的目光,让人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华表,在古代还曾有表木、交午木、诽谤木、桓表、和表、望柱等不同名称。华表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它的历史十分久远。 一种说法是,华表就是古代在柱子上绑一横木,以为后继者指示方向“诽谤木”。相传早在尧、舜时代,明君为了防止政治措施出现缺失,就别出心裁地在都邑的街心路口设一木柱,上面钉一块木板,鼓励人们指陈时事、剖析弊端,称之为“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是指议论是非,指责过失,与后来的“造谣污蔑、恶意中伤”的意思截然不同。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压制民主,把华表统统废除。虽然汉代又恢复了华表,但不再作为纳谏之用,而是把它树立在交通要道处,作为识别路径的标志,又叫做“华表木”。后来,木制华表逐渐被石制华表所取代,增加雕云龙纹等吉祥图案,并作为皇权的象征走进了宫廷,成为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和纯粹的建筑装饰物。今天,除天安门外,在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处也可以看到华表。 另一种说法认为,华表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崇拜标志。远古时人们将本民族崇拜的图腾标志雕刻在柱子上,对它视若神明,顶礼膜拜。华表顶端的雕饰,因各部落图腾的不同而各异。历史进入到封建社会,随着国家统一和文化认同的加深,原有图腾的含义渐渐在人们心中淡化,华表上雕饰的动物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如唐朝诗人杜甫有“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的诗句,就是说华表的顶端雕饰的是白鹤。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华表上确实雕饰有白鹤。 还有一种说法,华表是古代观天测地的一种仪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观察天文的仪器为表,人们立木为竿,以日影长度测定方位、节气,并以此来测恒星,可观测恒星年的周期。古代在建筑施工前,还以此法定位取正。一些大型建筑因施工期较长,立表必须长期留存。为了坚固起见,常改立木为石柱。一旦工程完成,石柱也就成了这些建筑物的附属部分,作为一种固定的形制保留下来,成为宫殿、坛庙、陵寝等重要建筑物的标志。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2 05:43 , Processed in 1.08335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