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北京明清时代的“庙寓”

2025-2-14 15:02|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霜林|来自: 燕舍谭

摘要: 明清之际,北京可住来往旅客的旅舍有多种,如状元吉寓,专门招待来京赶考的举子;驿馆负责接待来京公干的官员;外馆则是内外蒙古王公大臣的临时寓所;会同馆招待外国宾客;会馆专为本省籍来京客人小住;大车店和鸡毛 ...

      明清之际,北京可住来往旅客的旅舍有多种,如状元吉寓,专门招待来京赶考的举子;驿馆负责接待来京公干的官员;外馆则是内外蒙古王公大臣的临时寓所;会同馆招待外国宾客;会馆专为本省籍来京客人小住;大车店和鸡毛小店是赶大车、小手艺人、卖苦力者和乞丐的栖所。但是,作为五朝之都的北京,来往人多,住房仍十分紧张。为此,一些寺庙也设寓招待住宿,当年,被称为“庙寓”。

  寺庙一般说来,都建在幽静之处,“庙寓”主要招租一些有身份的达官贵人。“庙寓”的历史十分悠久,元曲《西厢记》就是发生在“庙寓”里的故事,足可见历史之久远。

  清光绪年间的《朝市丛载》,介绍了北京的“庙寓”,当时尚有三十一处,有兴胜寺、贤良寺、法华寺、法源寺、莲花寺、万善寺、慈云寺、水月寺、成寿寺、华严寺、圆通寺、永兴寺、伏魔寺、翊教寺ぐ柏林寺、太平寺、保安寺、晋阳寺、双关帝庙高井庙、闻喜庵、昆卢寺、千佛寺、天后宫、圆通观和四个关帝庙,二个地藏庵。这里既有佛教寺院,也有道教观院。但这些设“庙寓”的寺庙,都是较大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在“庙寓”中,最著名应属法华寺和贤良寺。这两座庙,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很有影响。法华寺在北京至少有三个,做“庙寓”的是指东城报房胡同的法华寺。东城法华寺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为东城诸刹之冠。大庙有大殿五重,建制雄伟。“庙寓”设在该庙的西院——海棠院。《天咫偶闻》说此院“海棠高大逾常,再入则竹影萧骚,一庭净绿。桐风松籁,畅入襟怀,地最幽静。”《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说当时住持德沄,系肃顺密友,“能作大字,颇通文墨,喜交文士”,经常“邀八旗名流讲学于此寺西偏海棠院。”

  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时在京议和的恭亲王奕䜣和大臣文祥、瑞常、宝鋆,麟梅谷等在此巡防处,“和议既定,诸大臣于此延见洋人,是为京师交涉之始。”值得一提是,袁世凯还做过法华寺的寓公,他借住在海棠院里,出卖了夜访法华寺的谭嗣同。

  东城另一大寺贤良寺,是怡贤亲王捨宅而建,因靠近东华门,所以外省大吏入觐,喜驻于此。《天咫偶闻》描述了这里的佳境:“寺复层甍云构,闲院花飞。粥鼓晨严,鲈烟昼静。地无人迹,竟日苔封”。是理想的“庙寓”之所。庚子事变后,李鸿章奉旨北上议和,就住在贤良寺里。贤良寺不但是京师有名的庙寓,而且“已成仕官行台矣”。


  北京还有设过皇帝行宫的庙宇,这些庙里除了设行宫外,在正殿里还设皇帝的九龙宝座。其中主要有卧佛寺、潭柘寺、万寿寺、慈云寺等。卧佛寺的行宫可算是最好的,此地依山傍水,院内花香鸟语,后山上林木葱郁,风景秀丽。至于东郊慈云寺的“庙寓”则要简单的多,此庙是清季皇帝去东陵奉祀,承德避暑的必经之路,庙离朝阳门仅十里,皇帝一般在此打尖休息。

  民国之后,饭店业有所发展,北京饭店、六国饭店相继开业,首都南迁之后,达官贵人来京渐少,人们已不习惯于住在阴森清冷的庙寺里,“庙寓”因此而衰落。有趣的是不少住活人的房间,改“住”了死人,“庙寓”成为了停灵的殡仪馆。如袁世凯等人住过的法华寺海棠院,一部分辟为新光小学;另一部分则为停灵寄棺的地方了。贤良寺也人走寺空,改为殡仪馆,一直营业到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庙寓”昔日是驿馆、宾馆和旅舍的重要补充。最初是以接待僧人为目的,但后来,尤其在清末,则是俗人的天地了。如清末不太出名的兴胜寺,还有二百余间客房为“外来官宦寄居之所”(见《庚子纪事》),足见当时“庙寓”之盛。

  由此可见,“庙寓”现象不仅是研究北京民俗史应该注意的,而且研究寺院史也不可忽视“庙寓”在历史上的作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2 05:52 , Processed in 1.07654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