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陶然亭

2025-2-16 20:1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老嘲|来自: 老嘲琐话

摘要: 北京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但早先最让我向往的,除了从小就神往的天安门外,却并不是故宫、颐和园,也不是天坛、八达岭长城等,而是陶然亭。缘由是早先我在湖南供职,游览长沙岳麓山脚的爱晚亭,平生第一次听到 ...
北京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但早先最让我向往的,除了从小就神往的天安门外,却并不是故宫、颐和园,也不是天坛、八达岭长城等,而是陶然亭。

缘由是早先我在湖南供职,游览长沙岳麓山脚的爱晚亭,平生第一次听到中国“四大名亭”的说法,那时候年轻,心理抵触“封建”色彩浓重的皇家建筑,具有隐逸山林气质、名列“四大名亭”之一的陶然亭,一下就成为我对北京除天安门外最为憧憬的所在。

 之后十余年间,陶然亭在我心中始终梦牵魂绕。其时适逢我父亲在老家县城接手开了一家饭店,饭店的名称就叫陶然亭。我兴致勃勃地找我大学时擅长书法的同学马占文君,把白居易那句诗“待到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写成一副横幅,装裱后挂在饭店的大厅里,成为我与父亲共享过的一道永恒风景。

我已记不清后来多次差旅北京时是不是去专门看过陶然亭,但十余年前我定居北京后,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就是陶然亭则确凿无疑。那是在2009-2010的冬季,我与妻子踏雪而去,陶然亭银妆素裹,有一种静谧的美。然后在春季、夏季、秋季,不知去过陶然亭多少次。每次前往,陶然亭都让我如饮甘醇。

陶然亭位于南二环内先农坛以西。从陶然亭公园的南门入园,右手碧波荡漾,左手绿树葱茏,前行百余米,还没等跨过云庵桥,矗立于中央岛西南隅高台上的陶然亭一下就跃入了眼帘。

陶然亭给人的最大意外,是它并不是一座亭子,而是一座三开间硬山卷棚顶敞轩。陶然亭始建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最初由工部郎中江藻(湖北汉阳人)建造。关于陶然亭的建造始末,在江藻的《陶然吟并序》和江皋(安徽桐城人)的《陶然亭记》中有全面的描述。陶然亭一带,本为明清烧制砖瓦的官窑之地,窑厂内有慈悲庵,因长期取土烧窑,窑坑积水成湖,慈悲庵周围逐渐形成了陂陇高下、蒲渚参差的水泊山林景象。时监督窑厂事的工部郎中江藻见慈悲庵“西面有陂池,多水草,极望清幽,无一点尘埃气,恍置身于山溪沼沚间,坐而乐之,时时往游焉。”江藻写道:“因构小轩于庵之西偏,偶忆白乐天有一醉一陶然之句,余虽不饮酒,然从九衢尘土中来此,亦复有心醉者,遂颜曰陶然。”九年后,到康熙四十三年(1704),江藻长兄江蘩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休沐之暇,广延同志,更撤其亭而轩之,……,临台架屋三楹,大启其牖以招远景。”似乎陶然亭在建造之初原本是座亭子,江藻之兄江蘩后来将亭改造成了轩,亭的名称却一直沿用了下来。实际在江藻建造之初其名称就是轩(“因构小轩于庵之西偏”),但在江蘩改扩建时,名称不知何时已变成了亭(“撤其亭而轩之”)。在改扩建前,陶然轩是怎么流变为陶然亭的,实已不可考。或者亭与轩本来就没有严格的区分,如颐和园万寿山东南坡的重翠亭就是一座敞轩,却称亭不称轩。无论如何,北京能有陶然亭这一濠濮情怀十足的名胜,江蘩江藻兄弟功莫大焉。

陶然亭自创建以来,因为地处京师外城,为进京赶考士子们的云集之地,士子们考罢同乡宴集,多选在陶然亭。在士子们的诗文唱和下,陶然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快成为“都门胜地”,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们视为必游之处,以至“宇内无不知此亭者”。自清代到民国以来,很多文人墨客、达官名流都在陶然亭留下了足迹。因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高君宇等人曾在此组织过秘密活动,陶然亭作为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革命活动旧址,建国后受到格外重视,相关修缮维护不断,呈现出历久弥新的气象。

陶然亭所在的慈悲庵,为元代古刹(另说创建于辽),规模袖珍玲珑,分为东西两院。寺门东开,门楣石刻匾额“古刹慈悲禅林”,门内悬木匾“招提胜境”。东院北殿观音殿,为寺院主殿,内供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北殿东侧有东跨院,内为二层楼阁文昌阁,文昌阁一层供梓潼帝君(文昌帝君),东侧立由“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的魁星像石刻,二层供玉皇大帝。南殿为准提宝殿,原供准提等三位菩萨。观音殿和文昌阁内的神像、石刻等均依旧复原,工艺精美,令人赏心悦目。

西院与东院以一墙相隔,墙中央方形门洞开,正对陶然亭。西院除陶然亭之外,有南厅五间、西厅三间、北厅六间,原均为僧房,现与东院的准提殿都辟为早期共产党人活动展室。陶然亭东向悬齐白石篆书匾额“陶然亭”,门柱楹联为乾隆朝书法家翁方纲(今北京大兴人)行书“烟笼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一幅昼夜清寂的禅林图景跃然字间。亭外西向悬郭沫若行书匾额“陶然亭”,门柱楹联为佚名楷书“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与东门柱楹联一字之差,寺内有榻,寺外则无榻有树,题写布排该楹联者可谓独具匠心。

陶然亭内的陈设多有可观,门梁内侧东向悬金字“陶然”匾额,为陶然亭创建者江藻的手书,即他在《陶然吟》诗中所写“结构虽微可乘兴,槐眉小署名陶然”者;楹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乃清末名臣林则徐所题。亭内南壁嵌五方石刻,一是江藻所作《陶然吟并序》和江蘩写的《跋》,二为江皋所作《陶然亭记》,三为乾嘉朝学者王昶所作《陶然亭小集诗》,四为谭嗣同所作《城南思旧铭并叙》,五为齐白石作《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北壁嵌四幅石刻画,三幅为兰竹石图,一幅为水仙花图,俱为近代著名画家彭八百的作品,画中有吴佩孚等人的题记。其中,最可玩味是白石老人在日据时期所作并亲笔书写的西江月词:“四十年来重到,三千里外重游。发衰无可白盈头,朱棹碧栏如旧。城郭未非鹤语,菰蒲无际烟浮。西山犹在不须愁,何用沾衫袖泪。”萧瑟之中,自有一种超然的坚定信念,不能不让人感怀万分。

陶然亭以北沿西三间外侧设彩绘游廊,长廊以及陶然亭的梁枋上均绘苏式彩画,极尽雕梁画栋之能事,给人以瑰丽无比之感。

置身亭中或坐卧于廊下,眼前荷塘水色,绿树相拥,柳条婆娑,凉风送爽,令人遍体舒泰,心旷神怡,没有喝酒,也真是“一醉一陶然”了。

营造如此美景的江蘩江藻兄弟,被江皋在《陶然亭记中》比拟为西汉宣帝年间激流勇退、知止不殆的疏广疏受叔侄。是啊,“瞻双阙而走九衢,炎风朔雪朝夕靡宁”的日子应该有个尽头。还是把该放下都放下,前来陶然亭,尽情享受“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的美好,更具人生的真况味吧!



              (2021年8月1日下午重游陶然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2 05:43 , Processed in 1.09315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