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山桃盛开的颐和园西堤,借水利之名的园林神来之笔

2025-2-25 10:35|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水面清圆|来自: 北京水文化

摘要: 蜡梅和梅花是北京春天的先声。而真正让北京满城春色的,是山桃。山桃颜色淡雅,如云似雾。皇家园林颐和园,山山水水作为世界遗产被精心呵护,西堤山桃种植历史更是由来已久,可谓京城山桃的最佳观赏地。向水而生的颐 ...
蜡梅和梅花是北京春天的先声。而真正让北京满城春色的,是山桃。山桃颜色淡雅,如云似雾。皇家园林颐和园,山山水水作为世界遗产被精心呵护,西堤山桃种植历史更是由来已久,可谓京城山桃的最佳观赏地。

向水而生的颐和园西堤山桃

颐和园原为清漪园,乾隆十五年以兴修水利和孝敬太后为名修建。水利固然是大兴土木的托词,但也并非全是虚言。昆明湖-长河水系在元明清三朝都是北京城市水系的上源,也是北京城的文化之源。这条路线上至今仍留存了很多好看的古建筑,见前文:古都的秋:寻找

北京皇家园林里的西洋风

乾隆年间,疏浚玉泉山东下的旧有渠道,整理碧云寺、卧佛寺附近的泉水,通过石槽引水东去,与玉泉山麓诸水合流后汇入昆明湖。

香山碧云寺水泉院泉水

卧佛寺附近的清代引水渠

同时,大力开浚瓮山(万寿山前身)南麓的瓮山泊(昆明湖前身),在东岸之外的低洼地带建新东堤作为拦水大坝,用以拦蓄玉泉山东流之水。昆明湖南端与长河相接之处新建绣漪桥闸,北端汇入清河的青龙桥改建青龙桥闸,新东堤在昆明湖东北角设二孔闸。通过三座闸门启闭,调节水位。昆明湖成为北京城最早的一座设计精巧、独出心裁的水库。
从郭守敬纪念馆展出的元代瓮山泊范围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清代昆明湖比元代瓮山泊明显扩大,湖面形状也大为不同。

元代瓮山泊(西湖)范围示意图

昆明湖作为水库的调节作用一直沿用至今。有京城“大水盆”之称的京密引水工程,其中一段就是:从昌平崔村将水引至昆明湖,继而流入玉渊潭。

颐和园昆明湖京密引水渠

清代的西郊水利治理,并没有像金代和元代一样花大力气去引远处水源,反而致力于近郊水源的整理。这听起来很不“乾隆”,当然是因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比起兴修水利,他更有兴趣的是建造园林。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经建成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九年,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御苑圆明园扩建工程完工。然而小修小补只能让园林爱好者更加“技痒”,何况四座园林也都略有不足:圆明、畅春均为平地造园,由于缺乏天然山水的基础;香山静宜园是山地园;玉泉山静明园缺少开阔的大水面。
终于,清漪园集造园技术之大成,以真山真水为基础,成为清代皇家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贯通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这样就很“乾隆”了!参考阅读:审美最差的乾隆凭什么占据故宫陶瓷馆C位?

两山公园内三山五园示意图

昆明湖扩大以后,为解决两岸交通问题,仿西湖苏堤建造了颐和园西堤。
宋代的杭州水质苦涩。苏轼知杭州时,用胶泥烧制陶瓦管,上下铺以砖石,修好西湖六井。通过售卖度牒(僧人身份证)筹资,雇佣民工清理淤积的西湖湖面。利用清理出来的水草和淤泥,修建一道长堤,缩短两岸的往返距离,同时装饰了湖面。长堤上修筑了六座桥梁,便于两边水源疏通,小船也可行于拱桥下。当苏轼离任后,继任者将此堤命名为“苏公堤”。
苏堤是实实在在的治水工程,堤坝笔直,六桥均为拱桥,无桥亭,势缓,易于上下。效仿者乾隆皇帝有更充裕的资金、人力、物力,颐和园西堤蜿蜒曲折,西堤六桥更是桥桥不同。这处花哨的水利工程,实为园林妙笔。

西堤玉带桥山桃

西堤柳桥山桃

西堤镜桥山桃

苏堤沿岸种植三步一桃、五步一柳,也都被复刻到西堤之上。时至今日,还有十九株当年的柳树依然在景色妖娆的西堤。

西堤山桃绿柳

逛颐和园最常走的路线正是西堤。因为这条路线不远不近,这也正是颐和园在造园规划中的一处神来之笔:经过扩大的湖水面积过大,与万寿寺之间的比例也不够协调。西堤作为昆明湖上一道黄金分割线,让山与湖的比例变得恰到好处。

西堤对昆明湖水面的划分效果

从东宫门或新建宫门入园,穿过建筑群,远观西堤横陈,六桥时有在望。在古典园林中,对景是园林建筑构景手段之一。西堤正是颐和园从宫殿区进入湖区最好的对景。


从东岸边远望西堤

有了西堤的分隔,湖西景色从西堤柳岸时隐时现,不知园西界在何处,似乎把玉泉山也收纳进来了,水景更有层次。试想水面一直扩散到园之西界,旷远有余而深远不足。

从西堤西望园林的边界并不明显

由于湖与山的合适比例,走在西堤上颐和园内外的主要景观都可以刚好欣赏得到。
借景是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是指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将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的手法。在西堤观赏山桃,借景的是玉泉山玉峰塔、十七孔桥和佛香阁。

西堤山桃借景玉泉山玉峰塔

西堤山桃借景十七孔桥

西堤山桃借景佛香阁

尤其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它坐落在万寿山前山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北靠智慧海。西堤上多个角度可以看到佛香阁的沉稳、壮美与精巧的不同面貌。

从西堤北段近看佛香阁

框景是园林另一种构景方法。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形成如嵌入镜框中图画的造景方式。从西堤桥亭上可框景观赏山桃,走下西堤更可以以桥亭为框将佛香阁收入其中。不禁感叹古典园林的设计之妙!

西堤镜桥框景山桃

以豳风桥框景远看佛香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3-31 16:07 , Processed in 1.11450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