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南苑新宫聚落的变迁

2025-3-5 11:01| 发布者: weiwei

摘要: 新宫,大多数人认识这个地名是在乘坐北京地铁时,在2022北京公众考古季活动中,北京市文物局发布了6项年度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就包括夏商周时期的新宫聚落遗址。这一遗址由双重环壕围合而成,环壕内发现房址、灰坑等 ...
新宫,大多数人认识这个地名是在乘坐北京地铁时,在2022北京公众考古季活动中,北京市文物局发布了6项年度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就包括夏商周时期的新宫聚落遗址。

这一遗址由双重环壕围合而成,环壕内发现房址、灰坑等,出土有陶鬲、陶甗、玉玦、绿松石、金耳环……这是一处以夏代晚期的大坨头文化为主体,兼有商代早期和西周时期的遗存。文化因素以本土文化为主,兼受中原和欧亚草原文化因素的影响。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该时期带环壕的聚落遗址,对研究早期北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遗址发现之前,新宫一带的聚落可追溯到唐代。那是1985年5月,南苑槐房村六必居酱园工地发现“唐王时邕墓志”。志载:“会昌六年(846年)葬蓟县南一十五里广宁乡鲁村东一里之原。”蓟县即唐代幽州的郭下县治,地处幽州东城,而墓址以西一里处,正是今天的新宫。于是我们从中得知,新宫一带在唐代是幽州蓟县广宁乡鲁村。

世事沧桑,又经历了五代、辽、金、元的政权更迭,到了明代,新宫一带划入皇家苑囿——南海子,并建有上林苑提督衙署。相对于旧有的提督衙署,称新衙门提督衙署,俗称新衙门,是管理南海子皇家苑囿事务的机关,由宦官掌管。

到了清朝,南海子改称南苑,顺治十五年(1658年),新衙门与旧衙门一起被改建成行宫,称新衙门行宫,简称新宫,又称西宫,曾为孝庄太后的行宫。

新宫坐北朝南,大宫门北为前殿,三楹,额曰:迩延野绿。中路第一进院落的院墙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垂花门,西垂花门内为西阿哥所,东垂花门内为东阿哥所。二宫门位于前殿北面,宫门三楹,与前殿之间以丹陛相连。二宫门北为后殿,共五楹,屏扆间内曾悬挂《乾隆皇帝大阅图》,画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出自著名宫廷画家郎世宁之手,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东路最北端有一院落,院落内正殿名为“裕性轩”,为乾隆皇帝的书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在《题裕性轩》中阐释了“裕性”之名的由来:“性近人生初,能率斯称道。是轩额裕性,命义诚云好。”

轩东小室曾悬挂顺治皇帝御书李白的《清平调》,因此苑户们称这间小屋为“诗句房”。

轩西为澹思书屋,尽管书屋“量地得斋小,非希安膝容”“犹嫌十笏阔,恰置一窗宜”,却深得乾隆皇帝喜爱,因为这里是他幼时读书的地方。几十年后,理政的艰辛使其对“澹思”有了深刻认识,故乾隆四十一年其在御制诗《澹思书屋》中云:“少时恒此读芸编,思虑无分诚澹然。今日思艰那语澹?副名只有别经年。”十年后,又赋诗曰:“步来曲折得深沉,暇以居安静似吟。五十年前读书处,澹然思视昔犹今。”

裕性轩和澹思书屋拐角处辟有一间“陶春室”,尽管这里空间极其狭小,却能体会到“甄陶春意始,犹胜赏芳菲”的意境。

庭院内植有一株玉兰树,姿态秀美,繁花似玉,乾隆朝时树干直径尺余。乾隆皇帝读书困倦时便到庭前赏花,先后数次赋诗咏之,如乾隆十九年所作《裕性轩咏玉兰》:“一树当庭万玉蕤,春风别馆及芳时。”又如乾隆三十二年所作《咏裕性轩前玉兰树》:“玉为体质兰为馥,风韵偏饶秀且森。三十年前春色在,对花那是去来今。傥然来值傥然开,一树庭前万玉皑。”

随着清王朝的日益衰败,尤其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南苑历尽劫难,新宫几乎变成一片废墟。1927年,年久失修的新宫被军阀拆材售卖,其遗址被称为“宫底子”。(在今新宫地铁站北约百米处)

位于宫外的7处公用房和苑户用房,因一直有官员、苑户居住,故而得以保全,共计191间,是新宫村最初的民居用房。公用房和苑户房位于行宫的西侧,布局为“井”字型。房子建得虽不算高大,但整齐讲究,都是青石砌底,磨砖对缝,圆檩方椽,蓝瓦铺顶,玻璃支窗,雕梁画栋。

公用房也称官房子,是主事、苑丞、笔帖士、厩长等官员办公、居住用房,有一位官称“黄四爷”的,为行宫里笔帖士,是住在官房子里的老户。苑户房则是负责行宫洒扫的苑户居所。所谓苑户,即为苑囿服务的旗人。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新衙门行宫设有洒扫苑户16人。

辛亥革命后,在南苑行宫的管理官员和苑户们失去了俸禄、钱粮,断了经济来源,便在行宫周边开垦荒地以维持生活,仍住在公用房和苑户房内。他们先后将田地、住房私自在民间签了房地草契,又到大红门东街的大兴县政府交些钱财,将民间草契换成了官契,自此有了合法的房产、地产,属新宫村的第一代村民,主要是黄、姜、马、陈、阮、郑、徐等老户。

在行宫附近,还有由皇家马厩、果园等处苑户形成的散居住户,后也并入了新宫村。之后又有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贫苦农民相继到此,作为佃户、长工,成了新宫村的第二拨村民。随着住户的不断迁入,村子得以扩展,但村子格局大体上仍保持“井”字。那株乾隆皇帝喜爱的古玉兰树在新宫村百姓的保护下,竟然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

民国时期,顺天府改为京兆地方。京兆地方拟设置模范村,以供所辖20余县的村落效法。鉴于新宫村、槐房村屋宇整齐、民风淳厚,故将二村合并,设置为京兆第一模范村。

北平沦陷后,日伪新民会将新宫村设置为日伪亲善的模范村,因那株古玉兰而将该村更名为玉兰村。或许那株洁白无瑕的古玉兰不甘受日伪玷污,不久便枯死了。当时村里的小学学日语、升日本国旗、唱日语歌。村童谢明柱的姑父是原东北军的爱国军官,为抵制日伪对儿童的奴化教育,特送内侄到潘家庙村上私塾。

穆广林为新宫村满族人,在南苑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宁都起义中参加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新中国成立后解甲还乡,担任新宫大队的领导工作。另有抗联女战士刘大姐,与部队失散后辗转回到京郊,落户新宫村,新中国成立后为第一任村妇联主任。

如今,新宫村已完成旧村改造,在原新宫村村址建起了新宫家园小区,村民们搬迁上楼,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3-31 13:15 , Processed in 1.175570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