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关闭提示
因会员注册模块问题,想注册(老北京网)论坛的网友,请拨打电话18510256323,论坛将手工注册,谢谢合作。

高碑店发现百年老站石匾额 匾额系卢沟桥至汉口铁路实物遗存 曾经在地下埋藏40余年

2025-3-18 15:2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崔毅飞|来自: 北京青年报

摘要: 在担任高碑店市开善寺文保所所长的18年里,戎鹏积累了大量的“眼线”,这些线人的本职工作或与文物没有直接关系,却能在文物征集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 近日,在高碑店市农业干部的协助下,戎鹏征集到一块“高碑店 ...
在担任高碑店市开善寺文保所所长的18年里,戎鹏积累了大量的“眼线”,这些线人的本职工作或与文物没有直接关系,却能在文物征集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 近日,在高碑店市农业干部的协助下,戎鹏征集到一块“高碑店车站”石匾额,历经朝代更替、岁月变迁,这块百年站匾曾在地下埋藏40余年。此次新发现,填补了高碑店市铁路文物的空白,进而丰富了京汉铁路的实物遗存。

石匾额填补高碑店市文物空白

河北省保定市下辖的高碑店市,地处京津冀三角腹地。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驱车上百公里,来到高碑店市开善寺文物保护所,这里存放着一件刚刚征集而来的重要文物。北青报记者走进文保所看到,一块厚重的石匾额摆放在院内,额长1.5米、高0.46米、厚0.3米,字面从右向左显示阴刻“高碑店车站”五个大字,字口较深,刻工精湛,在匾额四周斧凿痕的陪衬下,尽显沧桑气韵。

石匾额(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据高碑店市开善寺文保所所长戎鹏介绍,这是一块嵌墙石额,从形制、刻工上来看具有清末、民初石刻的特征,应出自高碑店火车站。为印证这块匾额的出处,戎鹏已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欲征集高碑店火车站的早期影像资料。而寻找高碑店车站的老照片并非易事,北青报记者查阅《中国铁道建设史略》了解到,高碑店车站建于1899年,距今已有126年,在当时摄影术尚未得到普及。

匾额上的斧凿痕(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由于高碑店车站最初的站房已无存,对于这块幸存下来的站匾,当地文物部门非常重视。戎鹏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正在筹建高碑店市博物馆,展陈大纲中有大量关于高碑店车站的内容,但相关文物却非常稀缺,正在他们想方设法征集文物时,这块站匾的意外出现,让大家非常振奋。“它填补了高碑店市在铁路文物方面的空白,为研究当地铁路文化,提供了真实有力的证据,接下来我们会对其进行文物定级,此站匾将会在未来的高碑店市博物馆展出。”戎鹏表示。

一场洪水让百年站匾重见天日

戎鹏是如何征集到这块匾额的?时间要追溯到2023年7月底,一场强降雨过后,地处兰沟洼蓄滞洪区的高碑店市新城镇军庄村,遭遇洪涝灾害。当地村民王伪龙家的民房遭洪水浸泡,后被相关部门鉴定为危房,需推倒重建。同年年底,王伪龙拆旧房时,在地基处发现一块长方形条石,上刻“高碑店车站”五个大字。

关于这块匾额的来历,王伪龙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的父亲王孟田,曾是当地铁路养路工区的职工,上世纪80年代初家中盖房,其父从外面运回一堆废石料。“这块匾额随废石料一起运来,被用作房屋基石,一埋就是40多年,若不是2023年的强降雨,这块匾额应该还在房下埋着呢。”王伪龙说。

石匾额重见天日,王伪龙未敢轻易处置,而是保存在家中。直到2025年2月11日,高碑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岩涛到军庄村考察,在王伪龙家看到这块匾额,他将此事告知戎鹏的同时,劝王伪龙将匾额捐给文物部门。

“从微信上看到匾额的照片,瞬间让我眼前一亮!”戎鹏介绍说,为征集到这块匾额,他和高碑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管文物工作的副局长孙国亮立即行动,邀请当地农业农村局干部董三军,一同前往王伪龙家进行劝捐,让人欣慰的是,王伪龙非常开明,欣然同意将匾额无偿捐赠给文物部门,随后他们将匾额运回开善寺文保所。

成功征集文物,画面中从左向右为戎鹏、王伪龙、孙国亮(摄影/董三军)

戎鹏表示,此次文物征集能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王伪龙的慷慨捐赠,还要感谢当地农业农村局的领导干部,发现匾额并配合他们劝捐,他们的本职工作虽与文物没有直接关系,却在文物征集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义和团拆毁高碑店车站建筑

发现高碑店车站石匾额,不仅让文物部门如获至宝,铁路文化学者、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王嵬也颇为惊讶,他曾对高碑店车站所在的卢汉铁路“卢沟桥至保定段”、新易支线铁路遗址多次进行田野考察。王嵬走访发现,卢汉铁路“卢沟桥至保定段”沿线十九世纪末的老站房都已不复存在,很多站匾下落不明,这就让高碑店车站的匾额显得格外珍贵,成为卢汉铁路不可多得的实物遗存。“参照卢汉铁路的影像资料判断,这块匾额应出自1899年建成的高碑店车站,原镶嵌在站房之上,是车站建筑的点睛之笔。”王嵬说。

这块匾额为何会流落至民间?王嵬分析,高碑店车站建成后不久被义和团拆毁,站匾与站房分离后,并未得到相应保存,以至于变成其它建筑中的材料。王嵬搜集到的一张老照片显示,高碑店车站被义和团拆毁后只剩残垣断壁,在建筑废墟旁,能隐约看到被拆下的站匾。

被义和团拆毁的高碑店车站(摄影/普意雅)

据《高碑店市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高碑店成为义和团运动的中心地区,就在这一年,卢汉铁路“卢沟桥经高碑店至保定段”通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27日,南方北上义和团切断铁路沿线电杆、电线,晚间火烧高碑店火车站,同年6月5日,义和团再次袭击了高碑店火车站。北青报记者根据史料信息推算,高碑店车站最初的站房,仅存在一年多便被拆毁。而后来重建高碑店车站时,并未沿用这块最初的站匾。

慈禧太后乘火车谒陵的必经之地

高碑店地处京畿,与北京城关系密切。据王嵬介绍,高碑店车站既是卢汉铁路的干线车站,又是新易支线铁路的首站,是慈禧太后乘火车去易县谒陵的必经之地,“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正是在这里崭露头角。

据《中国铁道建设史略》记载:始建于19世纪末的卢汉铁路,是纵贯我国中部的交通大动脉,该路不仅在高碑店设站,还在当地建有给水站、灰坑、上煤装置、机务段等。可见高碑店车站建成之初的规模,并非普通小站可比。

此外,高碑店车站还见证了一段特殊历史。据《中国铁道建设史略》记载,1902年,逃到陕西的慈禧太后返回北京,决定次年清明节去拜谒西陵,袁世凯建议由京汉铁路(原卢汉铁路)的高碑店起修一条直达西陵的铁路,以便慈禧太后乘火车去祭陵。詹天佑接受此项任务,于当年11月组织开工,仅用4个月便完工。谒陵线自高碑店站分岔后西行,经涞水,过易州至梁格庄清西陵附近,全长42.737公里。1903年4月初,慈禧太后如期前往清西陵祭拜。清朝灭亡后,这条谒陵线变为游览线,先后更名为西陵线、新易支线,1945年该线被全部拆除,但高碑店车站却沿用下来,现为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二等车站。

高碑店站现状(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北京青年报2025年3月18日相关报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8916 | 老北京网

GMT+8, 2025-3-31 18:07 , Processed in 1.10071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