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运河沿岸胡同的特色文化

2025-3-25 21:1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越|来自: 北京纪事

摘要: 老北京口中“东富西贵”的“富”从何而来?大运河起了决定性作用丨胡同溯源北京有句口头禅,叫“东富西贵”。为什么东城会占个“富”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理条件在于“会通漕运便利”。大运河不仅是保障首都漕粮供 ...
老北京口中“东富西贵”的“富”从何而来?大运河起了决定性作用丨胡同溯源

北京有句口头禅,叫“东富西贵”。为什么东城会占个“富”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理条件在于“会通漕运便利”。大运河不仅是保障首都漕粮供应的经济生命线,而且在沿岸范围内积淀了特色鲜明的胡同文化。过去北京内城的东部是粮食、木材和外地商品经由大运河进京的主要通道,在朝阳门和东直门附近建有许多货栈、仓库,自然推动了这一带的金融和商业的发展,使得东城成为富庶之地。

京师十三仓集聚朝阳

朝阳门位于东垣正中,又称齐化门,名自《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顾名思义,取其门面向东,每天都迎接京城的朝阳,以“迎宾出日”之意。元明以来,朝阳门一带都是经济繁华之地,客商川流不息,一派车水马龙之景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明代朝阳门内建有七大官仓,北侧有海运仓、北新仓;中部有南新仓、旧太仓、兴平仓和富新仓;南侧有禄米仓,它们共同担负着京师储粮的重任。在裱褙胡同设立总督仓场公署,专责管理仓场。当时,积水潭漕运码头因水源减少而废弃,从北运河漕运进京的南方米粮,一般在张家湾卸载,由驳船从通惠河至东便门外大通桥起岸,大通桥有车户专门负责将漕粮运至朝阳门京仓,部分漕粮则由通州陆路运往京师。清康熙时疏浚通惠河,复浚护城河,驳船可由大通桥通行在东护城河上,直达朝阳门和东直门,大大方便了漕粮的运输。因朝阳门是沟通京城与通州漕运码头的必经之路,故有“粮门”之称。在城门洞内北侧墙上,特镶砌一方刻有谷穗的石头,称“朝阳谷穗”。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将石刻谷穗毁坏。东直门在朝阳门北侧,与西直门相对,取“民兴教化,东至东海,西至西陲”的含意。明清时,所需的大米和木材也多由朝阳门北面的东直门运进城内,使得东直门内大街南部有多家木材加工作坊,故东直门又称为“木门”。

清代,在明代7座官仓的基础上,又扩建6仓,包括朝阳门外北护城河边的万安仓、南护城河边的太平仓,东直门外的裕丰仓和储济仓,德胜门外的本裕仓和丰益仓,数量达13座,被称为“京师十三仓”。明清时城内的七座官仓,禄米仓在朝阳门南小街独为一仓;南新仓在朝阳门北小街,俗称东门仓。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代北太仓旧基上建成,原贮米、黑豆饲料等,周边为兴平仓、旧太仓、富新仓,四仓整体用同一仓基,四面四门;明正统十年在其北东直门南小街处筑海运仓,以后又在海运仓北兴建北新仓,两仓连为一体,共为同一仓基,南门仍称海运仓,北门称北新仓。

《顺天府志》载,旧太仓计八十三廒;富新仓计六十四廒;兴平仓计八十一廒;南新仓计七十六廒;海运仓计百廒;北新仓计八十五廒。海运仓和北新仓内除廒座外,主要建筑还有官厅、大堂、太仓殿、仓神庙、土地祠、监督值班所、官役值班所、科房、更房、警钟楼、巡警驻扎所等。至今,在朝阳门大街南北还留有以这些粮仓命名的胡同。

北新仓胡同东起东直门南大街,南与库司胡同、仓夹道相通,北通北新仓一巷、二巷、三巷、四巷、五巷。民国时北新仓改成陆军被服厂,现仍存仓房7座,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海运仓胡同在东直门南小街东侧,北与仓夹道相通。南新仓即东门仓,东门仓胡同在朝阳门北大街西侧,东起豆咀胡同,中与北豆芽胡同相交。清兴平仓即元代北门仓,明称旧太仓北门。北门仓胡同在东四十条北侧,东起东直门南大街,西止东直门南小街。1965年将何家口、东门仓并入。新太仓胡同在东直门内大街南侧,东与新太仓一巷、新太仓二巷、罗车胡同相通,西与石雀胡同、九道湾北巷、九道湾南巷、八宝坑胡同相通。明称新太仓北门,入清后新太仓废弃,析为民居。2022年3月,入选《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第一批)》。

东四牌楼“腰缠四大恒”

东四和西四是老北京的“东市”和“西市”。东四全称东四牌楼,是十分繁华的商业街。元代称十字街,明代在这里划定有“大市街”。明永乐年间,在东四大街和西四大街两个十字路口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建有一座四柱三楼式描金彩画的木结构牌楼,分别称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按《日下旧闻考》的记载,这两处南北的牌楼上均书“大市街”三字,东四东边的牌楼书“履仁”,西曰“行义”;西四东边的牌楼上书“行义”,西路口牌楼上书“履仁”,表示经商要履行仁义。

1954年东四牌楼被拆除,牌楼虽然不在了,但东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东四周边有猪市大街、马市大街、小羊市、驴市、鹁鸽市、估衣市等。由于邻近朝阳门、东直门、崇文门,所以东四一带也是粮食、木材和外地商品进京的主要通道。在朝阳门附近建有许多货栈、库房,带动了东四地区的金融和商业发展。

从东四牌楼向南,在东单十字路口南端,即今东单体育场东侧有座单牌楼,称东单牌楼,牌楼额曰“就日”;相对称的西单也有座单牌楼,称西单牌楼,额曰“瞻云”,取典《史记·五帝本纪》:“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意思为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范仲淹《明堂赋》中有“望云而就日,歌尧而颂舜”的句子,大意是指民心向往皇帝,感受皇帝龙恩。东单牌楼与西单牌楼都建于明代正统年间,为形式相同的三间四柱三楼冲天式木牌楼,位置南北向。1916年,袁世凯将东单改为“景星”,西单改为“庆云”。1923年,东单牌楼因妨碍交通而被拆除,以后成为地名。在老北京人的口语中,渐渐省去了牌楼两个字,大约到了20世纪30年代前后,就只说东四、西四、东单、西单了。

东单牌楼至灯市口大街东口一段,因紧邻朝阳门内各大粮仓,在街巷内多经营粮食交易的米市而名“米市街”,俗称米市大街。这是一条比较古老的街道,早在明清时就是北京商业金融发达之地,不仅有生意兴隆的米市、面市、灯市、驴市等众多店铺,连掌管铸钱的“宝源局”也设在通往米市大街的胡同内。至今在该段路内尚有米市大街的无轨电车站名。民国十年(1921年)出版的《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上有明显的标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整顿地名,将梅竹胡同、米市大街并入,改称“东单北大街”。

清末,北京民间流传有“头戴马聚源,身披瑞蚨祥,脚踏内联升,腰缠四大恒”的顺口溜。“四大恒”指恒利、恒和、恒兴、恒源四大钱庄,这四家钱庄由同一东家开设,而且都在东四牌楼一带。恒利是主店,位于东四牌楼东大街,恒和位于东四牌楼北路西,恒源位于东四牌楼东路北,恒兴在隆福寺胡同东口。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直隶,不少持有银票的人纷纷挤兑银票,造成200多家钱铺倒闭,唯独“四大恒”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未受影响。此后“四大恒”的名声大震,几乎所有官宦往来存款及九城富户显宦放款都要经“四大恒”之手,可见东城之富。

四大恒钱庄的银票

1992年,从崇文门一直向北,经崇文门内大街、东单北大街、东四南大街、东四北大街,到雍和宫桥的雍和宫大街,被东城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银街”,以与号称“金街”的王府井大街媲美。

灯市、庙市、皇店和内市

元大都城内的市场,主要集中在钟鼓楼与今西四和灯市一带。在明初40年间,朱元璋以应天(今南京)为京师,北京曾被降格为由山东行中书省管辖的“北平府”,成为固守北边、调动军队、消灭元军残余势力的军事前沿阵地。受战乱的影响,北平一带“田多荒芜,居民鲜少”。

朱棣帝迁都北京,为恢复、发展经济,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商业逐步得到恢复。明廷先后在北京皇城四门(大明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以及钟鼓楼、正阳门外等处建设数千间民房和店房,“召民居住,召商居货,谓之廊房”,后来实际变成街道商业铺面。居民的充实以及街市铺面的大量设立,为北京城市商业活动的长期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城市建制上,明北京突破了过去“前朝后市”定制,把全市商业中心从钟鼓楼迁移到棋盘街,使得皇城大明门南、正阳门周围以及南至廊房胡同一带,形成最热闹的商市。到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北京已是官府居民鳞次、城市街道棋布、朝观会同麋至、车骑遄来坌集的繁荣城市。在北京城的商业交易活动中,灯市、庙市和内市这三大集市最具特色。

灯市口大街

灯市在今东华门之东。明万历《顺天府志》称,“元宵日结灯,货于东安门外,曰灯市。”因每年正月初八至十八在此设灯市而得名。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于京军五军营、神机营、神枢营三大营之上置戎政府,故又称戎政府街。

由于商品经济的刺激和城市商业活动的频繁,皇室、贵官也纷起开办皇店和官店。据万历年间太监刘若愚《酌中志》记载,皇帝和宦官在戎政府街开有宝和、和远、顺宁、福德、福吉、宝延等六处皇店,“每年贩来貂皮约一万余张,狐皮约六万余张,平机布约八十万疋,粗布约四十万疋,棉花约六千包,定油、河油约四万五千篓,烧酒四万篓(京师之自烧者,不在此数也),芝麻约三万石,草油约二千篓,南丝约五百驮,榆皮约三千驮,供各香铺作香所用也。北丝约三万斤,串布约十万筒,江米约三万五千石,夏布约二十万疋,瓜子约一万石,腌肉约二百车,绍兴茶约一万箱,松萝茶约二千驮,杂皮约三万余张,大曲约五十万块。”其交易数量大得惊人。

在北京的各大庙会中,以西庙护国寺,东庙隆福寺,两大庙会最为著名。《京都竹枝词》称:“东西两庙货最全,一日能销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隆福寺在东四北大街西面,明景泰二年(1452年)始建,全称“敕建大隆福寺”。是明朝“朝廷香火院”之一,向有“诸市之冠”的称谓。每逢一、二、九、十开庙,人流如海。明末清初,受城市建设、灯市迁移的影响,东四牌楼一带的商业繁荣起来,隆福寺庙会的宗教性削弱,逐渐演变为商业性集市。

明代在皇城内还开办过皇家集市。宋起风《稗说》:“内市,由东华门进,过御石桥即是。古前朝后市之制,凡三代周秦古法物,金玉铜窑诸器,以至金玉珠宝犀象锦绣服用,无不毕具,列驰道两旁。大小中涓与外家勋臣家,时时遣人购买之。”到明代中晚期,内市规模不断扩大,以至“在禁城之左,过光禄寺入内门,自御马监以至西海子一带皆是”,其中又以东华门一带最为繁荣。内市每月“逢四”开设,即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每月三次。“此三日例令内中贱役辇粪秽出宫弃之,以至各门俱启”,此时紫禁城与外界沟通的渠道被打开,王公贵戚以及宦官、内侍等宫人以此为契机,特别六宫诸妃位下,各遣宦官内侍出货。“陈列器物,借以博易”,与宫外进行或明或暗的贸易。

东城独控铸钱厂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已确立金属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明代在东城石大人胡同设置宝源局,负责铸造铜钱,隶属工部。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又在北京东四四条83号设立宝泉局,为户部所属铸造钱币的工厂。

石大人胡同今名外交部街,在金宝街南侧,东西走向,西通东单北大街。外交部街33号,原是明代权臣石亨的宅邸。明景帝时,石亨因击败瓦剌军有功,进封武清伯。景泰八年(1457年),景帝朱祁钰病重,石亨与徐有贞、张軏、曹吉祥等拥立明英宗发动“南宫复辟”。英宗登基后论功晋爵忠国公,并赐邸于今外交部街。石亨居功自傲,所建府邸几乎占据胡同北侧的四分之一,该巷也得名“石大人胡同”。不足三年,石亨因有“谋反”迹象,被抄家死于牢狱,宅邸充公。嘉靖年间,该宅赐予咸宁侯仇鸾,仇鸾迎战蒙古俺答部屡战屡败,却谎报军功骗取功名,事败被革职查办,宅邸再次充公。工部即在石亨宅原址建起专司铸造钱币的宝源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宝源局裁撤。

清廷入主北京后,沿袭明制。无论工部所属的宝源局,还是户部所属的宝泉局,它们全部位于东城界内。据《大清一统志》载:“宝泉局旧址在东四牌楼北,仍明旧址,另设四厂鼓铸。”《清会典》对宝泉局下属的四个铸币厂所在地有所记载:“四作厂:一在东四牌楼四条胡同为东作厂;一在钱粮胡同为南作厂;一在北锣鼓巷千佛寺胡同东北为西作厂(俗称其地为钱局);一在北新桥三条胡同为北作厂。均隶属户部。”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宝泉局裁撤。

1907年,为迎接德国皇太子来访,清外务部在宝源局修建外务部迎宾馆,设计者和承包者是美国人坚利逊,为当时京城最豪华的西洋建筑。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在迎宾馆就任临时大总统,其内阁政府也设于此。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应邀北上进京,袁世凯安排其在迎宾馆下榻,把总统府搬到铁狮子胡同陆军部大楼,以示恭敬。同年9月,孙中山离京南下,袁世凯把设在东堂子胡同的民国政府外交部迁到迎宾馆,遂改石大人胡同为外交部街。

191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投资兴建协和医院的同时,在外交部街59号建立专家别墅区,另一处别墅区在北极阁胡同,称“南院”。该别墅区由多栋美国乡村独立别墅构成,灰砖清水墙,每栋建筑与中轴线保持对称,但又相对灵活多变。新中国成立后,林巧稚、裘法祖、黄家驷等住此,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街进驻王府井

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唐高宗封罗艺为燕王,总管幽州,在此建有帅府,至今在王府井大街东仍有东帅府之名称。帅府胡同在北京东西城各有一个,一处在西四北大街路西,一处在东单三条北,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里均有记载。东城的帅府胡同,东起校尉胡同,西止王府井大街,南邻东单三条,北靠金鱼胡同,现有北帅府胡同、东帅府胡同、帅府园胡同。相传是燕王罗艺府第坐落于帅府园胡同,清代建有怡贤亲王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伦敦公会、美国长老会等联合兴办协和医学堂,院址在东单新开路西口内。1915年,美国煤油大王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购买协和医学堂全部产业,改称协和医学院,同时购得东单三条内豫王府全部房地产,建高标准中西式楼房,改称协和医学院。1985年改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及协和医院。

王府井地名来源与明代所建的十王府和一口古井有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随着紫禁城的兴建,在皇城东安门东侧,今王府井书店到新东安市场一片地区建造十座王府,称十王府或十王府街,通屋八千三百五十楹。明代官书《明成祖实录》上说:“永乐十五年六月,于东安门下东南,建十王邸,通屋为八千三百五十楹。”平均一座王府有835间房子。宣宗继位后,又在十王府南建了三座公主府。到了清代,王府随之荒废,但此处依然是亲王、郡王的聚居之地。

据统计,今王府井街区仅王公、贝子、贝勒府邸就计有13家,其中两家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大臣宅邸仅晚清时期的军机大臣(包括军机处行走)有11家,如把各部尚书、侍郎等从一品、正二品以上高官算上远不止此数。如今王府井大街西侧,从南往北依次有:温郡王府、霞公府、伦贝子府、一等威勇公府、辅国公韬塞府、辅国公弘升府、惠亲王府等;王府井大街东侧,从南向北依次有:豫亲王府、怡亲王府、一等褒绩公府、扎萨克贝勒府、张贝子府、佟公府等。

怡亲王府在今金鱼胡同、校尉胡同、煤渣胡同一带,雍正即位后封十三弟允祥为怡亲王,建怡亲王府。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去世,遗愿舍宅为寺庙,雍正钦赐“贤良寺”。乾隆二十年,贤良寺迁建于冰碴胡同路北,此地成为外省重臣进京朝见的住处。民国时贤良寺对游人开放,寺中的壁画“实臻上乘,艺术之佳,洵为近代所罕见”。191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乔治·莫理循担任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住王府井大街100号(今271号),袁世凯复辟称帝后曾将王府井大街改名为“莫理循大街”。

1913年以后,随着前门劝业场、天桥市场的兴起,在王府井“银街”建立起北京的“销金窟”东安市场。《京华百二竹枝词》中说它“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不费难,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民国四年(1915年)的《北京四郊详图》,灯市口以北至马市大街称王府大街,东安门大街至灯市口称八面槽,东安门大街以南称“王府井大街”。1965年,北京市整顿地名,王府大街、八面槽、王府井大街三段合并为一条王府井大街。1999年,改造成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王府井步行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3-31 13:10 , Processed in 1.100004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