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的民国建筑---伍连德故居

2025-3-28 16:2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厚道

摘要: 也许是出生在北京,而且住在四合院中很多年,对北京的四合院和后来的大杂院有些审美疲劳,却对大街小巷中的西式风格的建筑情有独钟。清朝末年,民国时期随着和国际交流的增多,不少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出现在北京。这 ...

也许是出生在北京,而且住在四合院中很多年,对北京的四合院和后来的大杂院有些审美疲劳,却对大街小巷中的西式风格的建筑情有独钟。清朝末年,民国时期随着和国际交流的增多,不少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出现在北京。这些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建筑风格独特,成为city walk和探索文化的重要内容。

近来得闲,得知位于东堂子胡同 4 号 6 号的伍连德故居修缮完成,并且对个人开放。只要预约就可以免费参观,这让我迫不及待想要走进这座充满故事的建筑。

1912年,中国现代医学奠基人之一伍连德博士购买了东堂子胡同55号;并于 1916 年拆除了之前土地上的建筑,重建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西式洋楼。这块地在胡同东口,靠近朝阳门小街。占地大约1049平方米。建筑主体部分由德国建筑设计师设计,整栋楼有房屋67间。后花园则由清末留法建筑设计师华南圭设计。法国式的“孟萨屋顶-Toit mansard”既浪漫又典雅。这种法式特色的屋顶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还巧妙的增加了房间采光。地上两层靠南面的窗户使用了巴洛克式玻璃花窗,经过了这么多年风雨依然完好,花纹清晰。墙体是钢筋水泥和红砖构建的整体结构,红砖勾勒的整齐的纹路让整栋楼显得在粗狂中不乏细腻。从楼外可以看到随楼梯向上而顺势开启几扇窗户,使小楼呈现出跳跃的灵动感。二层和三层房屋向北收进,在一层过厅的楼顶上是一个露台。简单的红砖栏杆与整体小楼格外协调。我个人认为如果采用罗马柱可能就显得突兀和俗气了。

小院不大,但很安逸。南面还有一个餐厅,里面陈设着一张西式长桌,还有一张带有转盘的四方八仙桌。据说这是伍连德和他的厨师郑兴文一同设计的“卫生式餐台”,同桌的人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

进到楼内,旋转盘旋的木制楼梯让人仿佛回到了民国时代。屋内的陈设也反映了当时的生活场景。二层南窗,阳光明媚。屋内光线充足,舒适宜人。二层的北窗采用拱形窗框,融入了西式建筑特色,使得在屋内的人可以透过窗户看到东堂子胡同往来的邻居和窗外高大的槐树。树影斑驳,撒入屋内,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

1960年,伍连德辞世后,根据其遗愿将东堂子胡同55号捐献给中华医学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3-31 17:12 , Processed in 1.104569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