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汉服圈流行的「诃子裙」,唐朝官方可不认哦

2025-3-31 16:04|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张梦玥|来自: 天天副刊

摘要: 熟悉汉服的朋友都知道,如今有一种叫“诃(hē)子裙”的裙装很流行,里面穿抹胸长裙,外面披大袖薄纱。从外观看,与传为唐周昉所作《簪花仕女图》中的形象十分相似,满足了人们对盛唐的想象。但这种款式的裙装在古 ...
熟悉汉服的朋友都知道,如今有一种叫“诃(hē)子裙”的裙装很流行,里面穿抹胸长裙,外面披大袖薄纱。从外观看,与传为唐周昉所作《簪花仕女图》中的形象十分相似,满足了人们对盛唐的想象。但这种款式的裙装在古代服饰史研究者看来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唐朝时期并不存在的款式。那么,诃子裙到底是什么?

诃子本是一味药材。较早将其与服饰关联的是一则野史逸闻,据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记载,杨贵妃为遮盖身上的伤痕而使用了“诃子”(“以金为诃子遮之,后宫中皆效焉”)。该条目名为“金诃子”而非“诃子”,更非“诃子裙”,可能是因为药材诃子风干后,其金黄色果实类似项链,杨戴在胸口做装饰,遮掩胸部伤口。后世在流传过程中又以讹传讹,衍生出内衣的含义。

“诃子裙”是现代人在传统基础上的再设计。从五代墓葬壁画到辽代塑像,我们能看到很多女子穿着弧形的抹胸配长裙,外加一件对襟直领长衫的形象。根据琥璟明的研究,因为古代没有钢托胸衣,胸部呈自然下垂状,所以女子倾向于把齐胸裙、高腰裙的裙头压在胸上,原先细窄的裙头就演变成宽阔而有造型的裙头。而现代的“诃子裙”是将裙头继续扩大,裙头与裙身的接缝处下移到腰部,齐胸裙变成了抹胸裙。可以实现这样的转变是因为“诃子裙”搭配的是钢托胸衣,是现代技术和审美的产物。

今天,我们看到的诸如大朵牡丹、云鬓高髻、抹胸长裙、瑰丽妆容等“唐风”元素,实际是设计师用从历史文物中提取出的典型元素整合出来的形象,并非真实的唐朝服饰,却形成了今天人们对大唐的印象。这种印象,反映的是人们对过去的集体记忆,而非真实的考古事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30 01:03 , Processed in 1.096271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