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飓风来袭,人们纷纷家中躲避,超市、商店必需品货架出现了抢购潮。那么北京历史上,是否有过飓风来袭呢,金中都时期的一则记载,颠覆了对于北京飓风的认知。 历史记载 “大安三年二月乙亥夜,大风从西北来,发屋折木,吹通玄门重关折”(《金史》<五行志》); 把这句话翻译成为现代语,意思如下: 1211年3月8日夜,大风从西北来,树木这段房屋受损,通玄门城门闩折断。 按理来说,大风使得房屋和树木受损,是很常见的事情,金代的民房建设不可能如当今房屋建设那么牢固。但是,城门门闩折断,这个就太夸张了。这可是城门的门闩啊,要是人力让它折断,只能采用攻城锤才能做到。 根据当时的记载,不仅仅是通玄门,金中都宫城东华门也同样门栓折断。 按照周礼“方九里旁三门”布局的金中都,通玄门位于北边三门的正中间(光泰门是后期加筑的),位置位于今白云观东北方向、大致在滨河路上,由通玄门向南就可直达皇城北门拱辰门。金中都东华门大致位于枣林前街至菜园北里的位置上,金中都正东的宣曜门向西可直达金中都皇城宣华门,宣华门再向西,正对着金中都宫城东华门。 800年前的飓风会出现吗? 今日天气预报说,北京有十二级大风。关于是否有这样的大风进京,人文地理群友也进行了讨论。主要是两个观点,同时都不否认金中都当年的这场风灾。但有人认为这场飓风距今已经800年了,800年一遇的大风,在今日能遇上概率太低,也有人认为既然天气预报史无前例的这样报道,也许北京就会经历800年一遇的大风呢。 关于概率的问题,是无法进行探讨的,那么咱们就聊聊风险。 关于风险 风险这个词,由风和险组成。“风”是一种变化莫测,几乎无法精准预测的一种自然现象。“险”则是危险。连起来,就是无法预料的危险。 这里的“风险”并不是“危机”那样,“危险”与“机遇”具备辩证思维的词汇,而是单纯的无法预料的危险。但对于危险的处理,也是方法可应对的。主要是自我消化、转移、规避等方法。 如果是经常发生,但危害较少,可以自我消化。但如果出现了800年一遇的飓风,这样的风险属于概率很低,但是破坏力很高的一种风险,最好的办法是规避。 简单来说,就是躲在家里不出来,关好门窗,一两天飓风就离开了。因为在这样巨大的风险面前,尤其是官方已经预测发布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抱着能够经历800年一遇飓风的心态来应对,是更加合理且安全的方式。 1211年金朝国运的转折 金大安三年1211年,距金朝建立已96年,距海陵王完颜亮迁都金中都已有58年。金中都建成后已经历了海陵王完颜亮、金世宗完颜雍、金章宗完颜璟、卫绍王完颜永济4位皇帝。 1208年,金章宗完颜璟驾崩,由于金章宗没有可继承皇位的儿子,只有两个已怀孕的妃子。而卫绍王完颜永济平时表现得很与世无争,金章宗宣布由叔叔完颜永济继承皇位,并与完颜永济约定,若两位嫔妃生下男丁,则册立为太子,完颜永济登即位后,为保皇位毒杀金章宗的贾妃,令范妃堕胎并迫其削发为尼 。 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时金朝已内忧外患,金朝内部矛盾尖锐,外部蒙古大军压境。1211年,蒙金爆发野狐岭之战,蒙军以伤亡不到两万人的代价一举歼灭金兵二十多万,金朝内部也开始了叛乱频发的节奏。 崇庆元年(1212年),金朝契丹族千户耶律留哥起兵,并在日后建立了东辽国。 至宁元年(1213 年)八月,蒙古军再次逼近中都,右副元帅胡沙虎起兵叛乱,从通玄门杀入中都东华门,完颜永济被俘,不久被胡沙虎毒杀。哎,这不就是1211年那场大风折断城门闩的两个城门吗,难道一直没有修复吗? 卫绍王完颜永济,在位仅5年,却用了大安、崇庆、至宁3个年号。金朝的风雨飘摇可见一斑。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老老实实在家规避飓风风险,大风过后,咱们有的是时间出去玩,吃遍驻京办等特色活动敬请期待。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19 21:43 , Processed in 1.09865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