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3月22日,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宣布重回旧路,由此开始了他生命中最难熬的86天。 袁世凯的洪宪一共改制83天,改制之前,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多次暗示,我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 但是日本这个狼崽子很快发现袁世凯根本搞不定所有人,欧美列强不支持,手下兄弟不支持,一切只是水中月,那么再坚持绑在袁世凯的船上,这太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了。 于是,在1916年的1月19日,日本外相石井菊次郎正式召见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提出三点要求,第一,日本要联合英法对中国施压,以维持东亚和平;第二,日本将派兵进驻中国以取消袁世凯改制;第三,日本将承认云南护国军为交战团体,正式把护国军提升到和袁世凯平起平坐的位置。 英国当时和日本穿一条裤子,是所有列强中最喜欢日本人的国家,马上支持,法国也担心中国不太平影响到自己在安南的统治,于是也表示支持。 2月初,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开始在经济上对袁世凯施压。横滨的正金银行停止了与中国的汇兑业务,断掉了袁世凯的经济支持,并开始暗中支持中国的反袁势力,给护国军提供武器弹药。 3月初,日本内阁正式通过以实力干预的方式迫使袁世凯放弃改制的决议,允许日本民间团体向中国的反袁势力接触并提供援助。 随着日本的跳出来挥舞大旗,英国汇丰银行也收紧了对华信贷,俄国转变了中立态度,明确表示不支持。到了3月中旬,袁世凯政府在国际上完全陷入孤立,最终导致袁世凯于3月22日宣布放弃改制。 然而,此时的袁世凯已经不是曾经的袁世凯了,日本更是抓住了袁世凯的疲势而决定趁火打劫,他们通过操纵舆论,继续削弱袁世凯的统治基础,进而影响到整个北洋系,这是导致了未来北洋政府持续衰落的直接原因。 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在甲午之后,中国人依然相信日本,并真诚的认为日本和中国同宗同源,都是东亚黄种人,可信赖度上要明显领先欧美列强一个身位,因此日本这种“为你好”的姿态颇有市场,也极能鼓动人心,那时的所谓“爱国人士”,其实正是干了实际上的“卖国”勾当,这里面的是是非非的辩证关系,远非今天一篇公众号可以讲清的。 本来按照袁世凯的想法,自己放弃改制了,那么蔡锷就别打了吧,大家握手言和,继续建设中国才对。可是袁世凯已经信誉破产了,你今天熬不过去了才回头,明天手里有俩钱谁能保证你不再搞一次,于是蔡锷、唐继尧等把护国运动的目标定在了袁世凯这个人身上。4月初,护国军总司令蔡锷通电全国,要求全国各省督军表态。 通电中说,取消改制这是护国运动的第一步,袁世凯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这个责任就是下野,然后重组国会,取消新设省区,撤销一切违宪法令。 通电得到了贵州、广西、广东的积极响应,尤其是广东都督龙济光,本来是袁世凯的人,此时摇身一变,立即倒戈,派兵支援护国军。 到了4月,护国军主力已经控制了长江上游的大部分地区。4月下旬,山东督军张怀芝公开表示同情护国军的主张,河南巡按使赵倜也开始与护国军联系。 到了5月,护国军提出了更严厉的要求,除了袁世凯立即下野外,还要求解散北洋政府,由临时政府接管政权。日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日置益与护国军代表秘密会晤,表示支持并商讨善后事宜。 同时广东护国军占领了长沙,切断了北洋政府和西南省份的联系,护国军主力则推进到武汉,可以通过京汉铁路直接威胁北京。北洋军士气大跌,5月下旬驻守湖北的北洋军第三师全师哗变,6月护国军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北洋政府仅剩下京津和部分北方省份,就连袁世凯的大本营直隶和山东也出现了不稳的现象。 与袁世凯“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情”的冯国璋、段祺瑞态度非常微妙,冯国璋是直隶督军,起到守塔重任,他在4月23日召开直隶各地方官员会议,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其实是对袁世凯的施压。老段就更不要说了,早在3月底就以“身体不适”辞掉了内阁总理的职务,表示不和袁世凯一起玩了,4月初派出自己的小弟张孝准前往日本,与日方代表商量后袁世凯时代应该怎么做。 曹锟负责河南防务,4月下旬开始就放弃了与护国军的交战,5月初以“军需不济”为由退到河南北部,致使河南防线门户大开。 5月中旬,本来效忠袁世凯的徐世昌突然来到天津,与日本领事会面,开始自谋生路。5月下旬冯国璋、段祺瑞和曹锟也来到天津,互相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一致,段祺瑞主持内阁,冯国璋控制京畿军权,曹锟掌管河南军政。一句话,大家都不跟袁世凯玩了,认为老袁死定了。 袁世凯当时没钱没粮,国内税收只有直隶、山东寥寥几省可以送到北京,海关关税则被日本扣留了大部,再加上外国银行停止了贷款,就连已经谈妥的贷款也被横滨正金银行以种种借口推延发款,袁世凯没有钱了,军饷发不出来,进一步加剧了士兵的哗变。 与此同时,南方各省对北京进行经济封锁,大量商品无法进京,北京米价飞涨,社会秩序趋于崩溃,甚至出现了哄抢米面的情况。 军饷发不出来,薪俸自然也是发不出来,各机关的普通职员因欠薪而离职。就连袁世凯最后的救命稻草、驻守北京城内的禁卫军也因军饷拖欠而不稳,发生了几起小规模的哗变事件。这件事对袁世凯的打击非常致命,昔日的枭雄,已经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6月1日,袁世凯高烧卧床不起,他已无力处理任何政务,只能传递一些简单的指令。这天下午,冯国璋和段祺瑞前来探望,短短交谈后就匆匆而去。 6月3日,袁世凯病情恶化,北京出现流言,当天晚上,禁卫军司令王士珍擅自调动部分军队。 6月4日,驻守天津的北洋军第四师宣布加入护国军。 6月5日,清晨,袁克定向袁世凯询问后续事宜,袁世凯无法做出任何指示。中午内阁在没有袁世凯参加的情况下讨论政权交接问题,黎元洪派代表抵达北京。这一天,袁世凯签署了最后一份公文,撤销了几位支持改制的官员的职务。 6月6日,凌晨,袁世凯病情急剧恶化,医生表示已无回天之力,他失去了语言能力,下午3点,袁世凯呼吸变得急促,到了晚上6点失去意识。 1916年6月7日,凌晨4点,一代枭雄袁世凯停止了呼吸。这个人,创办新军、推动改革、与列强周旋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清室退位、推行中国现代化建设,其实做了许多好事与对的事,他曾经是整个中国和西方列强眼中的希望之星,他的一生,可能只做错了一件事,但是这件错事让他背上了长久的骂名,他在痛苦和绝望中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86天,当他最终闭上了不甘的眼睛,身后留下的却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大国。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 19:56 , Processed in 1.15367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