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寻踪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14年的浴血奋战,是史诗、是精神、是永不磨灭的民族记忆。为此,本报将推出一系列特别策划,今日刊发“战地寻踪”特别报道。 在这组报道中,既有对全市多处抗战文物认定的盘点,又有民间志愿者为寻找“铁证”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既有对全市红色抗战主题片区的生动介绍,又有对抗战文物意义的深度解析……所有这些无不深刻地说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已经成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奋进的鲜明记忆和不竭动力。 这里是怀柔地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诞生地,至今仍旧保留着抗战中的5处革命旧址,这里传颂着一段段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头道梁村,一座地处北部山区的小村庄,曾是怀柔地区抗战历史的一方“高地”。历经八十余载岁月洗礼,如今的小村庄旧貌换新颜,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所在。 老梨树见证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红色教育基地焕新升级 抗战时期,怀柔以地形复杂,山地、丘陵与平原交错的地理位置,为抗日武装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屏障,成为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平北地区活动、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敌后根据地的战略要地。几十年来,头道梁村留存多处抗战遗迹,其中的妇抗会、滦昌怀县工委和县政府、兵工厂、被服厂及游击队队部五处旧址,现在成为平北抗战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4月,焕新升级的教育基地对外开放,两个多月来已迎来上千人次参观和学习。 走进基地中的平北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怀柔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便被重新翻开。展墙上的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记录着抗战峥嵘岁月,怀柔抗战的历史轴线也在这里变得清晰。1938年7月,中共滦昌怀县工作委员会和滦昌怀联合县政府建立,不久之后,大地村建立了怀柔地区第一支党领导的县级地方武装力量;1945年8月,怀柔县(民主)政府建立……头道梁红色文化线索挖掘工作专班工作人员张娜菊介绍,升级改造后的纪念馆展出了45件抗战遗物、27张老照片,对5处抗战遗址进行修缮,“这都是平北抗战史的生动见证。” AI还原抗战实景 在纪念馆的展墙上,一段名为《沙峪阻击战》的AI抗战纪实黑白短片令人泪目。 据介绍,沙峪阻击战是头道梁村抗战故事的开始。1938年6月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奉命支援冀东人民武装暴动,部队从平西斋堂出发,分两路向东挺进,宋时轮支队攻克昌平,过十三陵,打下黄花城据点,向沙峪方向前进;邓华支队过平绥路,从青龙桥过八达岭,攻克永宁,夜行军打四海。10日晚部队途经黄花城继续东进。当晚,宋、邓两支队在铁矿峪、洞台、兴隆城、南冶、沙峪一带会合,听说第二天上午将有一个日军中队途经沙峪去四海据点。于是,纵队首长决定,在沙峪村东山嘴南北两山脚下打一场伏击战。 经过周密部署,伏击日寇的战场最终选在了沙峪村东山嘴南侧。战斗从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这次伏击战歼灭日寇一个中队共120余人,缴获步枪80多支、轻机枪3挺、掷弹筒3个。沙峪战斗彻底点燃了怀柔的抗日烽火。 老梨树见证军民鱼水情 在头道梁村,不少隐蔽处的民宅,在当时都成了重要的革命场所,第四纵队司令部、被服厂、县游击队队部、兵工厂等,都是由农家大院改建。如今,这些旧址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见证了八路军第四纵队在此驻扎、奋战的历程,也见证了抗战时期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头道梁村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部旧址的西侧,生长着一棵8米高、直径约34厘米的苹果梨树。村里老人说,这是一棵有故事的梨树,它经历过一段特殊历史的洗礼。 1938年7月,时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的宋时轮将军在沙峪遭遇战后受伤,曾在这里养伤。八路军第四纵队也在头道梁村采取多种方式打击日伪,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2020年,头道梁村成为全国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开发建设平北抗战红色教育基地,宋时轮将军的孙女宋晓晨女士到基地瞻仰爷爷和抗战英烈时,曾表示抗战胜利后,她的爷爷在家中也栽植了一棵苹果梨树,以表达对头道梁那段经历的怀念和对村民照顾的感激之情,寓意“离(梨)民不离(梨)心”。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0 03:26 , Processed in 1.089518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