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人嘴真严啊!这么好逛的地方都不说,北京百年会馆竟然是私宅?

2025-7-25 12:5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斩生|来自: 京腔事务所

摘要: 《湖广会馆》湖广会馆的由来No.1大明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但北京城却没有张居正故居。原本是有的,只是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就翻脸了。张家一族几乎灭门,家产抄没。其儿子,或是受尽酷刑、被逼自尽,或是疯癫、消失 ...
《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的由来

No.1


大明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但北京城却没有张居正故居。

原本是有的,只是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就翻脸了。

张家一族几乎灭门,家产抄没。

其儿子,或是受尽酷刑、被逼自尽,或是疯癫、消失,可谓唏嘘。

之前的大宅子早没了,硬要说张居正故居的话,就剩个湖广会馆。

可以进去看,里面有北京戏曲博物馆。

时间倒回明朝,看看之前湖广会馆的事。

1582年,大明万历十年,西城区骡马市大街东口南侧,虎坊桥西南旁边,有一座气派的府邸。

它的主人,正是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

这位雷厉风行推行“一条鞭法”的改革家,府邸自然气度不凡。

这院子最早是奸臣严嵩的,后来被张居正接盘。

老张当上内阁首辅,日子就不一样了。

好好修了修宅子,明史记载,院子都是王侯配置。

为了让湖南湖北的老乡们,有个京城投奔的地方,张居正把院子捐了,改成了“全楚会馆”。

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

说起来,严嵩也是权势盖天的内阁首辅,晚年贫病交加,吊唁也不见昔日同僚。

内阁首辅真高危职业啊,基本属于「入职即开追悼会预备班」。

干得好进史书,干不好全家玩没。

时间跳到清嘉庆年间。

承载过张居正显赫与悲凉的土地,荒废了好久,迎来了新主人。

从全楚会馆变成私宅,一度被传为凶宅。

倒腾着,又变成了今天的湖广会馆。

No.2

热闹的湖广会馆

1807年,嘉庆十三年。

在时任体仁阁大学士刘权之(湖南长沙人)和顺天府尹李钧简(湖北黄冈人)等几位重量级湖广官员的倡议与主持下,湖广同乡们集资,买下宅子,把这里改建成了北京湖广会馆。

大量湖广籍官员、举子、商贾汇聚京城。

身处京城异乡,乡音与乡情成了最温暖的慰藉。

他们迫切需要一处联络乡谊、互助互济的场所。

湖广两个字,源于元朝的湖广行省,最初管辖范围包括今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及贵州部分地区。

明朝,设立湖广布政使司,专管湖北、湖南。

清朝,把湖广省分成湖北、湖南两省,但「湖广」两字被沿用。

湖广会馆刚刚建好的时候,规模不算太大。


|

但也是湖广籍老乡们在京城的“家”,人还是很多的。

1830年,道光十年,会馆迎来了它历史上一次至关重要的扩建。

这次工程阵仗很大,增建了一座宏伟精致的大戏楼。

可不是心血来潮搞得,是因为那会儿,爱听戏的人特别多了。

徽班进京后,融合各腔,逐渐孕育出了国粹「京剧」。

京剧的形成,大概是清嘉庆十五年,到清道光二十五年。

看戏,是当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最主要的娱乐方式。

湖广会馆这座大戏楼,是应运而生的产物。

戏楼结构精巧,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能容纳数百观众。

还有个妙处是声学设计,据说在戏台中心轻轻念白,声音也能清晰地传到戏楼最远的角落。

这可比现在的话筒还牛。

有了这座戏楼,湖广会馆的功能大大拓展。

从单纯的同乡联谊场所,一跃成为京城重要的文化娱乐中心。

湖广会馆大戏楼落成后,声名鹊起,成为京城名角争相献艺的宝地。

晚清民国时期,京剧艺术达到鼎盛。

湖广会馆的戏楼,见证了无数大师的精彩表演。

第一要提的就是“伶界大王”谭鑫培。

这位祖籍湖北武昌,京剧泰斗、谭派艺术创始人,把湖广会馆视为自己的福地和主场。

他在这里登台次数极多,《定军山》、《四郎探母》等,都曾在这方戏台上唱响,赢得无数戏迷的疯狂喝彩。

据说谭老板登台,会馆内外必定被挤得水泄不通,一票难求。

除了谭鑫培,余三胜(余叔岩祖父,余叔岩是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梅兰芳、王瑶卿等等,这些京剧史上的大佬,都在湖广会馆的戏台上表演过。

梨园行早前,甚至有句话:唱红湖广会馆,才算真正在京城立住了脚。

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湖广会馆也遭殃,一度被美国提督占了,改成了司令部。

民国到解放后,曾长期用作学校校舍(如私立燕冀中学),也曾作为民居或单位用房。

岁月侵蚀,加上后来的城市变迁,会馆建筑年久失修,昔日光彩暗淡了。

身份转变

No.3

1994年,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决定对湖广会馆进行大规模修缮。

工程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恢复其历史原貌。

1996年,修缮一新的湖广会馆正式对外开放。

次年,又在这里建了北京市第一百座博物馆,北京戏曲博物馆。

如今是免费预约进的,院子里有口子午井,是纪晓岚说,里面的水只有半夜和正午是甜的,所以叫了这么个名。

府邸最初的主人,可能也没想到,它会变成今天这样。

数百年的人世流转,功名尘土,梨园绝唱,风云际会,最终都消失了。

马路对面有京华印书局旧址,这是北京最早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可以看看。

还有纪晓岚故居、福建会馆,也就几百米。要是还想走走,可以到铁树斜街旁边的八大胡同逛逛。

周边还有护国观音寺、翰林院遗址可以一溜都转转,有些地方要身份证。

一座首辅私人宅子,化身会馆,历经四百年沧桑,不再是普通的砖瓦木石,已是京城记忆中,重要的历史地标建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31 22:17 , Processed in 1.092211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