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从《故宫周刊》看故宫博物院的大咖们

2025-7-30 19:16|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元尚|来自: 北京纪事

摘要: 一百年前的《故宫周刊》,背后大咖们有多牛?一本杂志,或艺术,或美术,或学术,能将三者融合于一体者,恐怕少见,民国创刊的《故宫周刊》做到了。它不是纯粹学术杂志,但学术是它的根基;它不是艺术杂志,但艺术是 ...
一百年前的《故宫周刊》,背后大咖们有多牛?

一本杂志,或艺术,或美术,或学术,能将三者融合于一体者,恐怕少见,民国创刊的《故宫周刊》做到了。它不是纯粹学术杂志,但学术是它的根基;它不是艺术杂志,但艺术是它的骨骼;它不是美术杂志,但美术是它的衣裳。1929年10月周刊创刊发行首期,时值故宫博物院成立4周年之际。主办与编辑为北平故宫博物院,发行由北平北上门故宫博物院出版物发行所负责。周刊8开本,每期4页,纸张为米色铜版纸,印刷精良。周刊素朴大方,大象无象,大状无状。周刊出到1936年停刊,一共出版发行了510期,其间发表了故宫收藏历代文物艺术珍品,图是艺术、美术,文是学术,赏心悦目,又普及了学问。一本享誉海内外的杂志,其背后总会有一众名流硕儒的支撑,他们是周刊的基石,周刊的底气。让我们来看看周刊藏着的那些传奇人物吧。他们不仅是社会名流,国家精英,而且也是北京的骄傲和脊梁。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于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溥仪逊位。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的统治,而且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溥仪仍然一直住在紫禁城里面。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也称“首都革命”。隶属冯玉祥的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率领部队进入紫禁城,将溥仪从城中轰了出去。溥仪虽然交出来政权与国家,但是他居住紫禁城中,依然是一股复辟的潜流与隐患。冯玉祥的历史功绩在于彻底消除了复辟封建王朝的可能性。同年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对属于溥仪个人的私人财产与公共财产做了十分明确的区分。随后北京一众社会名流鼎力相助,积极参加到筹建故宫博物院的事情之中。

国民党元老李煜瀛(1881年~1973年),字石曾,出生于北京,著名教育家,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居住在北京西部碧云寺旁的“小南园”。其国学根底扎实,学于京城名儒齐禊亭门下,21岁留学法国,为中国首位留法学生。接受西方文化,尤其对西方博物馆形式与管理多有领悟。李煜瀛走在京城的历史中,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业绩,一步比一步更坚实。他为北京的教育,文化建设,为传播新思想,播种耕耘。1917年,同为“国民党四大元老”的蔡元培,邀请他回国,担纲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1918年,他在北京法文专修馆做副馆长,同时坚持亲自给学生们讲课。1920年,他于北京西山碧云寺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中法大学。两人倡导赴法勤工俭学活动,这项活动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1923年,李煜瀛把中法大学附属中学迁到京西并直接称之为中法大学附中,解放后归北京市教育局,重新命名为“北京市第47中”。1928年,李煜瀛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故宫博物院理事长。1929年李煜瀛担任北平研究院院长。

李煜瀛题写的“故宫博物院”

由这样一位生于北京,热爱北京,向往文明,热心传播进步思想,倾尽一生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国家级元老主持清理清宫遗产,创建故宫博物院,是北京选择了他,历史选择了他,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需求选择了他。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在推动故宫博物院尽快创立建设中,他所发挥的作用是核心性的,决定性的。此时他也是“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委员会在他的领导下以很快的速度,对紫禁城中遗留的财产物品进行了查验、清点、登记,实现了初步的基本管理。正是这一步工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建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后来《故宫周刊》创刊奠定了基础。他的不懈努力,他的积极倡导和他强有力的组织能力,使故宫博物院得以顺利诞生。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是中国近现代最为著名的社会革命家和教育家。191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起,住在东城区东堂子胡同的一座四合院中。此后他一直很长时间生活工作在北京,一般来说也就是定居北京了。溥仪被驱逐清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期间,蔡元培提出这样一种新思想:“破除帝王私产观念,使文化遗产为全民共享”,以此为筹建故宫博物院的理念。中国古代皇宫属于帝王家私产,帝制被推翻了,这样的制度与理念也必须破除掉。蔡元培坚决反对将清宫文物划为溥仪私产,同时他也坚决反对将文物就地作为物品随便处置。这一切为故宫博物院的建立奠定了稳固的理念基础。如何把理念落到实处?清宫收藏的文物从明到清两朝积累,甚至可以延伸到更远,历代王朝建立,从西汉开始特别重视对前朝文物的保护与珍藏,可谓极其丰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文物真伪杂处,水平高低混杂,文物价值良莠不齐。蔡元培为此邀请国内顶级历史学家陈垣、金石专家马衡等人,对清宫文物进行鉴定甄别整理。正是这一步工作,才把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皇家宫殿,改造成为一个拥有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公众展览、文化交流几位一体的现代式博物院。

蔡元培很注重办刊,《故宫周刊》就是这一观念的结果。他提议现代博物馆应该拥有一份自己的学术刊物,通过刊物向社会展示故宫的文物珍品,让更多的普通人欣赏到深藏不露的顶级文物,向全社会传播文物文化知识。1925年10月10日下午2点,在乾清门举行了故宫博物院成立开幕典礼,庄蕴宽宣布大会开始,李煜瀛向与会者介绍了筹备故宫博物院过程,此后黄郛、王正廷、蔡廷干、鹿钟麟、于右任、袁良等人发言讲话。故宫博物院正式宣告成立,作为现代文明意义上的故宫,从这一天诞生。蔡元培参加了典礼。他所起的作用是开创性与奠基性的。

陈垣(1880年11月12日—1971年6月21日),字援庵,笔名谦益。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陈垣定居北京。他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他参与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工作,负责对清宫文物进行详细的清点和整理。这项工作是故宫博物院创建的基础,只有准确掌握了清宫文物的数量、种类和保存状况,才能更好地进行文物的保护、展示和研究。陈垣等学者凭借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专业的历史知识,为文物的清点整理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更是周刊创办的基础,周刊只刊载故宫中的文物与艺术品。

毛泽东主席曾在一次国宴上介绍陈垣时说他是“国宝”,可见其史学成就冠绝一世。在北京他担任过北平图书馆委员长,在北平师范大学担任史学系主任,在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担任所长。他创办平民中学,对北京的文化教育、知识传播、文化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代历史上的很多著名史学家出于他的门下。陈垣读书多,为毛主席所称道。受蔡元培、李煜瀛邀请,陈垣加入清室善后委员会,作为常务委员主持日常工作。陈垣不仅学术水平顶级,而且勤于写作。因此,清宫善后的鉴别整理工作才很快完成。故宫博物院成立,陈垣任理事会理事,同时兼任图书馆馆长。他的副手同样也是当时京城著名学者沈兼士、袁同礼。

沈兼士,沈尹默的弟弟,章太炎弟子,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任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居住于北京东城区原什方院36号(今盛芳胡同89号)。蔡元培是这样评价沈兼士的,他赞曰:“有功史学,夫岂浅鲜。”其兄弟三人时称“北大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其中沈士远,解放以后被认命为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主任。沈氏三兄弟中,两人为故宫操劳操持,当为北京故宫之佳话。鲁迅太太许广平在《鲁迅和青年们》的文章里面,对“三沈”有这样的描述:“民十以后,外人谓北大当政者,……实际说来,确够算得上北大中心人物者,三沈也。”袁同礼,生于北京,居住于北京宣武区南横街。1916年从北京大学毕业,1918年当选为北京图书馆协会会长,1926年任北平图书馆馆长。

著名金石考古学家,京城名流“五马”,马氏五兄弟的老四马衡,受邀参加故宫创建工作,马衡,(1881年-1955年)字叔平,别署无咎,号凡将斋主人。他于1917年8月定居北京,故居在西城区砖塔胡同84号。同年进入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担任征集员,类似于后来研究单位的资料员。虽然位置不高,但做学问的基本功都在这里了。1918年,马衡受聘担任文学院国文系讲师。马衡国学根底扎实路正,国学之根在文字,文字之基在“说文”。马衡正是从“说文”入金石进考古。章太炎先生说过,做国学从文字训诂入,其学问可信。1922年就任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1929年又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1934年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因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全力保护故宫国宝,迎接和平解放功不可没,解放后留任院长。


马衡在故宫博物院创建过程中,对于清宫文物,利用他自己的文字学、金石学、考古学方法对之进行认真清点、整理。故宫博物院成立,马衡被任命为理事兼古物馆副馆长。郭沫若评价马衡讲过这样的话:“他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而又锐意采用科学的方法,使中国金石博古之学趋于近代化。在这一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马衡同样勤于著述,笔耕不辍。《故宫周刊》中的文章,不乏他与陈垣的心血。《故宫周刊》和现在的刊物不同之处是,其所刊发的文章均不署名,从周刊上看,统一署名“故宫博物院”。参加故宫博物院文物书画整理研究著录的所有专家学者都是其当然作者。中国传统文化在学问上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则,第一“立言”,其次才是传名。古代很多著述是托名,不署上作者名,目的在于留下学问。这跟现代不同,现代网络时代出名第一,有了名,用名去推言。我每每阅读《故宫周刊》中的文字,总能感到朴素扎实,无浮华的铺张渲染之弊。

……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北京纪事》2025年7月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4 17:01 , Processed in 1.099999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