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双遗产明珠万宁桥

2025-8-13 11:46| 发布者: weiwei |来自: 北京市方志馆

摘要: 在北京中轴线北部的什刹海东岸,静卧着一座七百余年石桥——万宁桥。这座桥始建于元代,取“万年永宁,坚固不朽”之意,命名为万宁桥,后有海子桥、后门桥等桥名。它如一位历史的见证者,将大运河的千年水脉与都城营 ...
在北京中轴线北部的什刹海东岸,静卧着一座七百余年石桥——万宁桥。这座桥始建于元代,取“万年永宁,坚固不朽”之意,命名为万宁桥,后有海子桥、后门桥等桥名。它如一位历史的见证者,将大运河的千年水脉与都城营建的空间密码完美嵌合。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万宁桥(澄清上闸)成为运粮船到达海子(今积水潭)必经之地,实现了南货北通。鼎盛时期,每日经此桥的漕船达三百余艘,海子呈现出舳舻蔽水盛况。至此,万宁桥成为漕运命脉的咽喉要道。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时,澄清上闸这个遗产点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元代闸槽石与镇水兽形成完整证据链,证实了水利工程与镇水习俗的共生关系。我国传统镇水习俗,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水神信仰等思想有关。而龙作为一种和水密切相关的神话动物,被原始先民尊奉为司水的神。按照明代陈耀文《正杨·龙生九子》里的说法:“俗传龙生九子……六曰虫八虫夏,性好水,故立于桥柱。”虫八虫夏生性好水,形象古怪威猛,古人把镇水兽安置在桥梁或闸坝之中,希望它镇服水患、护桥闸安全。而万宁桥四角雁翅上的6尊龙形镇水兽,不仅可用来装饰桥闸建筑,同时警示水位涨落、指引漕船通行。由此,运河沿线的镇水兽成为历代船工、商旅和沿岸居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明代镇水兽

在万宁桥东北岸有1尊元代镇水兽,颌下刻有“至元四年九月”字样,这个精确到月的纪年,恰与元大都营建的时间节点完美契合,成为都城规划的重要物证。

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至元三年(1266),忽必烈决定兴建元大都。刘秉忠实地勘查后,放弃金中都而另建新城。规划时,他在海子弓形湖泊的最东部画了一条切线,作为大都中轴线,其起点正是万宁桥所在。至元四年(1267)正月,忽必烈下令“立提点宫城所”,专门管理皇城、宫城和宫殿的施工,“城大都”,也就是建设开始大都城。由此可见,在开始建设大都城时就修建了万宁桥,也可以说它就是元大都的“奠基石”。

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曾赞叹中轴线的划定,对元大都的规划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2024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万宁桥是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

万宁桥

随着朝代更替,特别是明代将大运河北京段的终点码头东移,周边商业的兴衰变化,积水潭码头被废弃,万宁桥逐渐失去保障漕粮的作用。到了民国时期,桥面上铺设了轨道,有轨电车在上面通行。1955年,地安门外大街扩建道路,河道改为暗沟,仅桥面和两侧桥栏露出地面,镇水兽被埋入地下。2000年,在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等专家联名呼吁下,北京市对万宁桥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修缮,并恢复“万宁”桥名。

如今站在万宁桥上西望,银锭观山的古典画面与酒吧街的霓虹灯光在水波中交融。晨光中,提笼架鸟的老者与晨跑青年在镇水兽旁擦肩;暮霭里,“豆汁儿焦圈”的叫卖声应和着酒吧吉他的旋律在漕运故道共鸣。这种生生不息的生活剧场,正是文化遗产最鲜活的传承方式。

作为“双遗产”枢纽,万宁桥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石缝间的历史痕迹,更在于它持续生长的文化生命力。大运河的碧波依旧在桥拱下流转,中轴线的文脉还在向南北延伸。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7 11:27 , Processed in 1.109537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