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演电影的共有两家,一家是天乐,一家是上海。这两家不能说是电影院,应该叫做电影屋子,因为场子比客厅大不了多少,不叫屋子叫什么呢?
天乐的规模比较大,一所黑暗的场子里可以容下几十个人。所演的电影,多是年代较早的国产影片,每套片子匀三次映演,每次演三大本。全套看完,30枚铜元也就够了。天乐的主持人姓钱,弟兄几个人都能驾驭机器。并能修理机器。机器是他们自已所有,一切杂务完全由他们自己操持。
上海电影屋设在三角市场中,机器是手摇的。利用太阳光的反射作用放映,规模之小,价钱之低,可以想见矣。
这里起先演的是无声片,最近居然能演有声片了。电影会说话,在天桥可算得一件新鲜玩意儿,虽然天桥并不是一个僻塞之区。
(《新民报》1939年4月7日《天桥百写》)
电影在天桥
有产阶级看电影,当然去真光、美琪。真光半票亦需八百元,对无产者来说这八百元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他们既然需要娱乐,也就需要天桥了。
这里的电影院共有三个,天桥、新民和中乐。门票定价二百元,有些还是可以通融的,军人可以不要钱,儿童五十元可以挤进七、八个,只有那些有闲情逸致,偶尔走到这里的人才花二百元进去参观一下。这些电影院所使的机器是“百代”或“罗拉”的本地造,片子是从福克斯、环球两公司租来的将成为废胶片的片子,每星期才两万元,还不算贵。但是他们每天才收入万余元。尚有五千五的捐税,再搭上同人的吃,合算起来每天不能剩钱,亏得这几位经理都有兼差,否则,早就关门了。每个影院都是六个人,什么差事都干,这些人是没有事在这里帮帮忙。
各院内的容量大都在二百人左右。一张票是收来再卖,可以使用一个多月或两三个月。场内摆的是长板凳,也有太平门。影幕是一块白墙,四周涂上黑烟子,中间抹一层白灰,旁边挂上个喇叭就行了,工友们非常和气,有钱没钱都可以进去看,所以这三个电影院从没与顾客发生过争吵。这里无论是国产的或是西洋片子都可以上映,每日三场,十二点开始至午后四点半,遗憾的是中间断片。这三个影院以天桥影院最负声望,新民次之,中乐又次之。
(《新民报》1946年12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