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卢沟桥到底有多长有多圆

2025-9-18 16:3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锐英|来自: 北京桥梁

摘要: 卢沟桥是最早享誉世界的中国桥梁,可是关于卢沟桥的全面、详细、准确、更新的测绘数据,如今还未齐备,还难以查询。本文仅对卢沟桥长度的历史变化做一探寻,特别指出在乾隆时期,卢沟桥栏杆总长可能比现今要短不少, ...
卢沟桥是最早享誉世界的中国桥梁,可是关于卢沟桥的全面、详细、准确、更新的测绘数据,如今还未齐备,还难以查询。本文仅对卢沟桥长度的历史变化做一探寻,特别指出在乾隆时期,卢沟桥栏杆总长可能比现今要短不少,主要变化在桥翅也即八字雁翅栏杆一段,抱鼓石曾经更加靠近桥台。

1、拱桥长度概念

请注意图中所示桥堍即桥头八字所包围的空间,桥翅指桥梁栏杆延伸到桥堍中,是桥堍空间的外边缘,通常呈现为斜向的外八字形态,也称为“雁翅”栏杆。桥翅连接桥身处是转折望柱,邻接外侧道路处是抱鼓石外缘。但也有桥梁的桥堍和桥翅是直线的,像一个直筒,如著名的赵州桥就是。根据测量数据的明晰情况和便于比较研究,我们多以桥梁栏杆总长(桥身加两端桥翅)作为桥梁总长度。
卢沟桥是11孔连拱石桥,因是古代的石拱桥,与现代桥梁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桥身与桥台连接处没有伸缩缝,桥台与河岸或堤岸的砌体也几乎融合为一体,加上石拱券的拱脚也不鲜明,所以按照上图对卢沟桥的长度即沿着桥跨方向的纵断面的尺度,历来难以明确界定,每次测量时的测点选取也就不一致,导致测量结果的差异。

虽然测点难以准确地一一对应,但大致可以按照桥梁的栏杆、桥头转折望柱、抱鼓石、桥堍尽端邻接道路的牙石。还有最靠边的桥孔下面的河岸一侧的墙体——桥台金刚墙的上下位置等,确定桥梁的纵向尺度。
2、卢沟桥长度记录

下表为历史文献记载和近年观测的卢沟桥长度尺寸:

注:数据来源多为古代文献和学者文章,故以名字指代。近期检测数据即《检测报告》,特指北京古建研究所和北京建筑大学针对卢沟桥所做之研究论文和检测报告。
分析表中数据,可见几个特征:

1)自清乾隆以来至今,桥身长度都非常接近,最小211.2米,最大213.15米,现今数据为212.5米,最大“误差”1.95米(约六尺),大约相当于一间栏杆的长度。卢沟桥栏杆一间尺寸指望柱中心距离,大致在1.8米左右,长短不等,最大超过2米。众所周知,卢沟桥北侧现存141根望柱、140间栏板;南侧现存140根望柱、139间栏板。原则上望柱应该是偶数、栏板是奇数。所以推测南侧栏杆数量更接近原初,北侧比南侧多一间应是历年修缮而膨胀形成的。

2)自乾隆以来至今,总体上看桥梁总长度也是非常接近的,从最早的267.2米,最小266米,最大269.55米,现今数据为267.2米,最大“误差”为3.55米(约11尺),约相当2间栏杆的长度,遗憾没有南北侧的分别记载。影响因素与桥身栏杆长度变化有关,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桥翅(雁翅栏杆)长度记载是斜长还是投影长度不是很清楚?推测这个可能性比较小。

3)乾隆年间(《永定河志》)桥堍长度分别为东侧57.6米,西侧达到了102.4米,几乎是东边的两倍,以后没有详细记录。但有一个重要情况,就是桥翅(雁翅栏杆)长度曾经较短,仅约20米左右。以后桥翅长度基本上明确为27-28米左右。根据现今《检测报告》,桥翅长度如下图所示:东侧长27.4米,西侧长27.3米。

3、桥翅抱鼓石位置变化

显然,在乾隆时期,桥翅长度发生了一次大变化。据乾隆《永定河志》中“卢沟桥式”一节记载:

“两头桥翅,南边俱长六丈,北边俱长六丈五尺,出土俱高一丈四尺(《光绪顺天府志》记为:出土尺有四寸)。桥东南翅至(桥)西(南)翅,河面宽七十三丈八尺(236.16米);桥东北翅至(桥)西(北)翅,(河面)宽七十四丈五尺(238.4米)。”

据此可知乾隆年间,东、西桥堍的桥翅长度即雁翅八字栏杆长分别为南侧19.2米,北侧20.8米,南侧较北侧短1.6米(一间)。对比现今实测桥翅斜长约30米,可推测乾隆年间,每一侧桥翅栏杆长度曾经比今日要短10米左右,大约少了5-6间栏杆。

按此数据现场勘测,可知乾隆年间。东侧抱鼓石外缘曾经位于东侧乾隆“卢沟晓月”碑亭的内缘位置,西侧抱鼓石外缘亦曾经同时位于西侧康熙“察永定河诗”碑亭的内缘位置。现今的抱鼓石即东端狮子、西端大象靠山兽造像外缘分别位于东端康熙“卢沟桥”碑、西端乾隆“重葺卢沟桥”碑的内缘位置。

桥翅长度的量测数据均精确到尺,但长度居然相差有16米。《永定河水利事宜》成书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永定河志》成书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两者相差15年。对于汇编类的水利图书,仅仅15年似乎难以说清前后关系,但是数据变化确是准确的,也就是说卢沟桥曾经比较长,后来变短了,再后来又变长了,这也是南北两侧栏杆的望柱和栏板数量不一致的原因吧。

考虑到乾隆《盧溝曉月碑》立于乾隆十六年(1751)和乾隆《重葺盧溝橋記碑》立于五十一年(1786),推测这个缩短变化发生的原因应该是乾隆五十一年重修卢沟桥,并树立《石碑》的时候。后来何时再度延长,可能是某次洪水冲毁后重修的结果,最有可能是嘉庆六年(1801),当年大水使得卢沟桥“两边栏杆间有冲倒,决东西两岸石隄土堤。”估计此后恢复了桥翅八字栏杆的最初长度八十三丈五尺即267.2米,一直延续至今。今日测量精确数据为267.195米。

外一节:桥梁纵断面曲线推测为圆曲线

根据新近测量数据,桥身长度212.5米,桥面纵坡东侧为1.16%、西侧为1.08%。如按桥中高程为65.34米,桥头高程东为64.11米、西为64.19米,高差1.23-1.15米,桥身桥面高差大于民国时期的0.935米。所以,以往坡度为0.8%的记载可能只是一个短时期的情况。

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在坡度变化中可能经历过0.886%的坡度(如中孔拱顶和边孔拱顶高差等于0.88米,民国测量数据),以此推算卢沟桥的纵向竖曲线为圆曲线,半径为6371米,正好等于地球半径6371千米的千分之一。这是一个巧合,与是一个桥孔共同巧合了“卢沟晓月”的意境和地球的联系,但圆曲线应该比较接近原初设计。如今,桥面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起伏变形,却不失于给我们带来的丰富联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19 21:11 , Processed in 1.093326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