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双合盛啤酒厂老板郝升堂购得了该地,并于1918年在此建立了上海风格的公寓楼,租给宁波人胡世华创办的京城印书局使用。胡世华母亲70大寿时,在此拍摄的珍贵合影,成为确认京城印书局旧址的重要历史证据。 京城印书局不仅在民国时期具有重要文化影响,其出版物也涵盖了艺术类书籍、学术期刊、教材和宗教经典,影响广泛且多元。 京城印书局慷慨解囊,支持学者梁思成和林徽因出版了《清式营造则例》和《营造算例》,体现了其对文化事业的贡献。 在抗战期间,该地因其拒绝日伪宣传而闻名。1940年,胡世华拒绝日本人印制宣传书册的要求,坚守文化出版的价值观,可惜因此遭受迫害。 如今,两座小楼被用作职工宿舍,建筑适合作为印刷文化博物馆。若能妥善修缮并腾退出来,它们将与琉璃厂文化街、商务印书馆旧址等一同构成一条完整的文化旅游路线,诉说那段辉煌历史。保护与合理开发这一建筑,将有助于传承历史,提升文化自信。 1914年双合盛啤酒厂老板郝升堂购得北新华街110号院南侧大四合院(即今“西城区西交民巷八十七号北新华街一百一十二号四合院”)作为住宅使用,此后,又将今北新华街110号院和后细瓦厂胡园32号院所在的区域购人。1924年,郝升堂在今北新华街110号位置建造两栋上海公寓式楼房,租赁给宁波人胡世华创办的京城印书局。该楼房东面的后细瓦厂胡同32号是京城印书局的厂房和饭厅当时的门牌是北新华街6号。 胡世华在这里开办了京城印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北京分馆的印刷厂。1935年版《最新北平指南》“第七编出版事业第六章印刷所”第十六页明确记载京城印书局位于北新华街。胡世华后人保留有1929年胡世华母亲七十大寿时拍摄的京城印书局全体员工的合影,合影中建筑的门窗样式与今北新华街110号建筑门窗样式一致,由此可以确认北新华街110号系京城印书局旧址。 原为双合盛啤酒厂资本家的住宅。宅院宽阔,西部的花园叠石为山,别具一格。 其中87号是居室,112号是花园。居室为三进院落。花园造型精巧,太湖石上有乾隆题诗。园内也建有三进院落,有假山,山上有乾隆御笔“普香界”,嘉庆御笔“护松扇”“翠潋”“排青幌”等。还有六角攒尖亭,花厅等。后院是二层楼房和一座小四合院。园内有大量太湖石及石刻、石雕,多为圆明园遗物。 双合盛当年在沙俄时期是做中俄贸易的,后退守北京,干鲜果局、三盛记等,都是其旗下的商号。民国时期,这墙上都是商号的牌匾,不止现在这两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它牌匾才逐渐损坏消失的。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5 07:55 , Processed in 1.09047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