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北京与北京人》中对北京中轴线的一个实景记载

2025-11-17 12:10|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锐英|来自: 北京桥梁

摘要: 《北京与北京人》中对北京中轴线的一个实景记载《北京与北京人》是英国医生芮尼(Dr.Rennie)的日记体纪实著作,由李绍明译、李国庆校,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08年12月、九州出版社于2025年5月出版。作者所记为1860年 ...
《北京与北京人》中对北京中轴线的一个实景记载《北京与北京人》是英国医生芮尼(Dr.Rennie)的日记体纪实著作,由李绍明译、李国庆校,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08年12月、九州出版社于2025年5月出版。作者所记为1860年9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1861年3月至1862年4月期间,随英法使团常驻北京的经历。 

书中下卷第三章,记录了1861年9月30日,作者芮尼和同事宾桑二人,于中午12点半出发,从崇文门(哈达门)西侧马道登上城墙,按顺时针方向在北京内城城墙上绕行了整整一圈,走了5个小时,下午17点半回到出发点。作者以步行亲历的方式,丈量和记录了164年前老北京内城城墙的样貌和状态,以及城墙内外的城市风光景致。这一段文字大约5千字,不是很长,对城楼没有什么描述,但对城墙则颇为详细,读来颇有身临其境的可感性。

这要比瑞典人喜仁龙(Osvald Sirén)考察和撰写的《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早了60多年,喜仁龙看到的城墙和城门是民国时期的,而芮尼考察的可是清朝咸丰年间的老北京,很有历史价值。

就在这一段绕行城墙考察中,作者记录了他们走到正阳门时看到的景观:

“经过正阳门之后,那总数共有7座的高筑的宫殿的中轴线,便正正向着我们站立的位置。这些宫殿的屋脊飞檐所构成的景象,动人心弦。中轴线两边的较低矮的建筑物,其黄色的瓦顶在树林中若隐若现,构成一幅多彩多姿的图画。”

文中提到的令其动人心弦的7座高高的宫殿,大概率是指站在正阳门旁边的城墙上可以辨别出来的: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所以,作者就特别指出这7座宫殿在其眼中排列成为中轴线的景观,并且正对着他们刚刚站立的正阳门位置,还有中轴线两侧低矮的建筑,自然衬托着中轴线的美丽景致。

书中插图:北京安定门

关于该书提及中轴线是否属实,还需要核对原文(英文)。但既然译者如此翻译,想必不会有误。这可能是对于北京中轴线的最早实景记载。所谓实景记载,本文是相对北京老地图来说的。

借此,推荐大家研读一下《北京与北京人》这本书。不仅城墙和中轴线,还有北京的王府、使馆、道路、桥梁、交通、市政、宫殿、寺庙、教堂、商店、漕运等,以及政治、军事、外交、贸易、技艺等方方面面内容。书中讲到北京城,不知是作者原因还是译本不同,将内城称为元大都、鞑靼城,外城称为城市之城,玉河称为高梁河,德胜门错为东直门。自然可见亦可理解,在初来乍到的外国人眼中和笔下,北京古都的奇特构成和异域风貌,虽然难以准确描述,但不碍我们阅读理解,也不妨我们古今对比。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0 09:18 , Processed in 0.105946 second(s), 16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