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痛兮银锭桥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陈建功

日本作家立松和平是我的老朋友了,他写过一篇令人心酸的短篇小说,名为《手边的彩虹》:一群向往大自然的年轻人到海边去游泳,然而,大海还在,蔚蓝却己经没有了----工业排放的污水吞没了蔚蓝。最后一幕是----小说的主人公们只能在一间公厕的门外滋水打闹,用水雾营造一道道彩虹,寻欢找乐。

10月5日那天下午,站在银锭桥上,我忽然想起了这篇小说。

因为,我的身边就站着立松和平。

更因为,银锭桥还在,"银锭观山"却没有了。

我只能告诉立松,这里原来是有一个景致叫"银锭观山"的。我说的时候有儿分尴尬。我觉得自己也在营构一道自我抚慰的彩虹----当然,我用的是语言,不是用水雾。

幸亏我们还保留着玻璃十顷,卷浪溶溶的什刹海,立之银锭桥北望,幸亏我们还可以看见愈发寥阔的后海水面,对岸杨柳如云般飘浮,绿云之上,仍有碧空如洗,远山渺渺…"然而那栋乳白色的高楼是干什么的?它什么时候闯进了画面?---- 我们的北京一景,就这样因它而大煞风景。

莫非无论日本还是中国,都要为现代化的进程付出牺牲自然牺牲传统的代价?

两年前,我曾与立松和平相约,如果他到北京来访问,我会陪他去看那些真正有古都风韵的地方。

说这话的地点在东京,一个暮春之夜,我们坐在一辆“TAXI”里,汽车有如一只渺小的蟑螂,在钢筋混凝土浇铸的高架桥上盘来绕去。立松问我对东京印象如何,我说印象很糟----东京像一个浇铸混凝土预制件的桥梁工地。立松大笑。我们又说到北京,我说北京要好得多,说完我就夸下了海口,那一刹那我就想到了什刹海畔,特别是想到了曾经流连忘返的“银锭观山”。

立松和平真的来了,同来的还有黑井千次先生、高井有一先生……好几位我熟悉的日本同行。


用眼下时髦的说法,立松们和传统的北京真的很有"缘分":10月5日那天,从以-《胡同一百零一相》而闻名遐迩的摄影家徐勇那里得知,他创办的"胡同文化发展公司"刚好开张。就这样,我和立松们,成为徐勇浩浩荡荡的"逛胡同"车队的第一批乘客。

沿着水波潋滟的前海北沿,几十辆锃光瓦亮的三轮儿排成长长的一溜儿,婉蜒东去。金晃晃的挡泥板,银晃晃的瓦圈;黑油油的车身,紫油油的遮篷…,蹬车的小伙儿英俊而精壮,酱色的坎肩,扎了裤脚的灯笼裤,黑色的尖口布鞋……"铃铃……铃铃……""浅碧湖波雪涨,淡黄官柳烟檬";"铃铃……铃铃……"胡同迤俪尽,鼓楼峥嵘起……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徐勇乃上海人氏,对北京文化的酷爱与研究,也不过是近年才开始的事,然而他选择的这一条"逛胡同"的路线,不能不让人暗暗佩服:什刹海畔,的确是古都风貌留存尚多的地方----既有古朴幽静的胡同民居,又有气度恢宏的王府;既有裙屐咸集、人声鼎沸的荷花市场,又有柏木森森、钟磬袅袅的广化古刹;既有送末代皇帝入宫的路,又有险些送摄政王上西天的桥……

不能不感叹,这里,仍然是寻觅老北京神韵最理想的所在。然而,"银锭观山"呢?"银锭观山"被毁掉了----仅仅因为一座盖错了位置的大白楼。

北京人,你家的后院儿有一汪碧水,碧水那边是莽莽的林带,是逶迤绵延的青山……你为什么要在不当不正的地方,盖一栋不伦不类的破楼?你成心要给自己的家添恶心吗?

这不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北京人自己招的。

回到家以后忽然想起,应该给徐勇通个电话,告诉他,即便是大煞了风景吧,“银锭观山”还是不能不向每一位游客介绍的。北京人,难道你们不应该把断送了家园景观的歉疚,永远挂在那栋大白楼上,让自己作为教训,令后人引为镜鉴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5 20:51 , Processed in 1.10847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