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远郊区县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北,长城以南。县城距市区45公里,为北京市卫星城之一。东邻顺义县,南接朝阳、海淀、门头沟区,西与河北省怀来县毗连,北界延庆县、怀柔县。面积1352平方公里,人口1988年末为41万人。本县南口、居庸关一线,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重要交通孔道,因此,历代的建置沿革比较复杂。春秋战国时地属燕国。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置上谷郡,地属上谷郡。秦置军都县,隶上谷郡。西汉置昌平县,隶上谷郡。王莽时改称长昌县。东汉复名昌平县,故城在今昌平县城东南20余公里,建武十三年(37),改隶广阳郡,故城在今昌平西南17里。魏晋隶燕国。十六国时隶燕郡。北魏隶燕郡,时昌平县省入军都县,军都县治徙于今昌平东南立昌平故城。东魏置东燕州、昌平郡、昌平县,州、郡、县治均设在原军都城,即今昌平东南。同时置万年县,隶昌平郡,故城在今昌平县南境。武定元年(543)又置偏城郡,领广武、沃野两县,均在今昌平县境,北齐时废。北周废东燕州,昌平郡改隶幽州。隋初,废昌平郡,省万年县人昌平县,隶幽州;大业三年(605),隶涿郡,县治徒于今昌平西南17里之汉军都故城。唐隶幽州,县治迁至今昌平县城西8里之旧县村处。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改名燕平县,徙治曹村,即今朝凤庵。旋又徙治白浮图城,即今昌平西南土城处。五代后晋复名昌平县。辽先后隶幽都府、析津府。宋宣和五年(1123),隶燕山府。金隶中都路大兴府。元隶大都路,县治北徙旧县村,又徙治分西辛店,元未复徙回旧县村。明初隶北平府,永乐元年(1453)始隶顺天府。景泰元年(1449),于县城(旧县村)东8里筑永安城,景泰三年迁县治于永安城,即今昌平县城。正德元年(1506),罢昌平县升为昌平州,旋复降为县。正德八年(1513),复升为州,领顺义、怀柔、密云三县。清雍正六年(1728),改顺义、怀柔、密云三县直隶顺天府,昌平州遂为不领县之散州。1913年,改昌平州为昌平县。1914年,隶京兆地方。1928年改隶河北省。解放后于1956年划归北京市,改称昌平区。1965年复称昌平县。本县北倚燕山支脉军都山及西山,南偏北京小平原。山区面积占69%,平原占31%。最高山峰高楼海拔1435米,黄崖夹 1418米。本县主要河流为温榆河,人工修建的有京密引水渠,主要库有十三陵水库。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21:47 , Processed in 1.10082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