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七夕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常人春

旧历七月初七日的夜晚,俗称“七夕”。相传是天上牛郎织女--年一度相会的时刻。旧时,民间有“乞巧”的习俗,故谓之“乞巧节”。少女少妇们有拜银河、丢针儿等活动。

由于人们受牛郎织女神话的影响,认为织女心灵手巧,在凡间曾把织布、绣花的技巧传授给妇女们。因此,每年七月初七晚上,趁着她与牛郎团圆,心情愉快的时候,为之祭拜,则更灵验。虽近于戏乐,但也是希望自己心灵、手巧、幸运的到来。

拜银河、或曰拜双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少女少妇们几个人一伙事先约好,在谁家祭拜。多是推选庭院幽美或有花园的来担任主办者,大家分摊采购祭品。在前一天各自斋戒沐浴,准备停当,届时大家到主办者家里轮流焚香礼拜。有的则是主动发起,口头或下帖邀诸相好的姐妹们前来祭拜、聚会。但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各自祭拜的为多。

祭拜双星的供案均设在庭院或花园里,最好是设在葡萄架旁。

供案上,陈设用西瓜雕刻的“花瓜”、蜜桃、闻香果等时令鲜品。在花瓶里插上鲜花。有的南省客居京师者,还要将胭脂、淀儿粉之类的化妆品摆上去,说是献给织女用的。

少女少妇们盛装打扮,仿佛仙女下凡,在月下秉烛焚香。并默默祈祷自己的心愿。少女不外乎希望自己长得更美丽或嫁个如意的郎君;少妇们则希望早生贵子或得到丈夫、公婆的宠爱。

大家祭罢,将祭献给织女的花粉分成两半,一半扔在房上,说是给织女用,一半留给自己用。妇女们相信使用与织女共享的化妆品,可以保持自己的青春美貌。而后参加祭拜的妇女有的围座吃瓜果;有的未成龄的小女孩则根据老人们的传说,头顶红布,蹲到葡萄架底下,去听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哭声。

早年,祭罢双星后,老人们便给每人一根针、一根线,让姑娘们同时穿引,看谁穿得快,谁把线首先穿进针孔,就算是乞到了灵巧和智慧。但明、清以后,却流行“丢针儿”的游戏。有的在初六日晚上,设水碗于花下。初七日中午,妇女们将平日缝衣或绣花用的针投入碗中,针便会浮在水面上。如果水下有花朵、鸟兽、云彩之影,或细直如针形者,便是“巧”的象征。谓之“乞得巧”。因为这些影子表示织女赐给她一根灵巧的绣花针,可以织绣出美丽的图案。如果水底针影粗如糙,或弯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个“拙妇”,因为织女给她的是一根石杵。所以“妇或叹,女有泣者。”(见《帝京景物略》)

此外,京师各大道观从七月初一日起,立坛祭祖北斗七星,名日“七星斗坛”。尤以斗姥宫最盛。道士们要做七天七夜的法事。

昔日梨园(戏剧界)每值七夕,必演《鹊桥会》或昆曲《长生殿》。民国以后多演《天河配》谓之“应景戏”。

民国以后,只留下了老人们的传说,民间并无活动。仅残存小女于七夕蹲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相会的哭声而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4 23:58 , Processed in 1.09235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