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祀祖——蒙、满、汉风俗大赏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中国祭家鬼、祀祖先的起源,当然是从夏少康中兴以后才有,禹传位于启,启传位于太康,虽为家天下之始,但多少还有人民爱戴及推让贤能的成分在内,所以天下仍系得之于民众,不必奉祀上辈功德。由少康以兵力征服叛逆,后世子孙为纪念先人创业, 才有祭家鬼(祖先)的办法。由周代以后,把祭祖的涵义,转向"孝"字,以"慎终追远"为解说,祭祖的举动意义,表面更显光明正大,这也是周代以后文盛于质的应有现象。 祭祖在中国文化史上很占重要地位,不过不是本文范围以内的材料,所以不再加以考证。中国各地祀祖仪式各自不同,即以北京来谈,皇帝就有祭太庙、祭堂子、祭内寝的不同,因事关文献,也不在本文中记入。本期所谈,只限北京八旗和汉人的祀祖仪式,其中如京旗蒙古固山军家的祭祖,满洲固山军家的祀祖,有许多是外人所不知道而又将消灭的礼节,焉得略而不谈? 蒙古八旗祀祖   从清初编成八种旗色二十四旗军籍以后,无论地位如何崇高,也要有军籍,即如皇帝,也要编入镶黄满洲旗(旗如一师),第一甲喇(甲喇读"扎连",如一旅)第一牛录(牛录即佐领,如一营), 也要算这个佐领--营长所属的士兵,只除皇帝外都写履历为"某某佐领下某某",皇帝写"某某佐领上御名",宗人府注档,就要如此写法,清末时皇帝佐领,就是宗室名叫铁山的(原住魏家胡同), 所以镶黄旗为八旗第一旗。二十四旗内,满蒙汉各分八旗,只以蒙古八旗来论,全是清初编入的内外蒙(内蒙最多)人,即如京旗中的"博尔济吉特氏",和蒙旗此姓相同,全是成吉思汗皇帝之后,至今京旗此姓的人,还能说出是元太祖第几世孙。   京中蒙古旗民,结婚和祀祖,三百年来尚能保存原来特有礼节。蒙古旗民祖先堂,没有杆子、板子(满)、影匣(汉),而供"祖城"。祖城形式是: 一块四尺宽、三尺高的黄布帘,谓之"城帘",也称"城门"。内悬和城帘大小相等的黄布半截口袋,共分九格,即成九个口袋相连形,谓之"祖堂"。 每个口袋内,各置祖先圣像一尊。圣像系布质做成,上半身露于口袋外面,下半身藏在袋内,上半身只露面部,肩以下不分,面部采用白布制成,上画五官,后脑勺采用槟榔瓢为衬,从外不能看见。九尊圣像,最左一尊无头(相传尽忠国家,失却头颅,尸身尚能骑马归回,清太祖封任何官爵,尸身皆不倒下,至"难道封你为祖宗吗"?方应声倒下,所以列入祖堂之中)。城帘和祖堂上端相连,悬于屋内西墙,即称"祖城"。   新年祭祖礼节供品是:以黄油(即牛油,惟须用由蒙贩来真货)炒黄米,用桦木浅碗盛贮,谓之"拉拉儿"(前拉字念第二声),碗中拨出空心,倾入已溶黄油,搓棉花作捻,放入油中,候燃。至除夕日晨起,揭去哈达和旧挂钱,用烧酒喷洒城帘,洒酒为祓除不洁。洒完,由族长起叩首,一跪九叩首,共三跪二十七叩首。即首完毕,卷起城帘,谓之"开城"。随供拉拉儿八碗,灶王前一碗共九碗,燃点拉拉儿中棉捻。再以酒洒已开城的祖堂,并用筷子蘸酒,遍抹圣像口部,再三跪二十七叩首,是为除夕辞岁毕。 至新正初二日晨起,由族中长男,以箸挑拉拉儿遍抹圣像口部,称为"密喇"(密喇与抹酒,即无头一位,也须抹在腔口),密喇完仍三跪二十七叩首。叩首毕,放下城帘,是为"关城"。再用酒喷酒城帘,洒毕,粘贴白满洲灵字挂钱,悬哈达,再三跪二十七叩首,随即撤拉拉儿供,谓之礼毕。   全族共享拉拉儿,将拉拉儿倾入锅中,稍加水,热即加糖分食(因拉拉儿已为熟物),拉拉儿不能丝毫给外姓人吃,虽同为蒙古旗人或至戚,也不能分食。近年礼节简陋,哈达已不用,叩首也减为一次,只在开城后,行一次三跪二十七即首而已。蒙古八旗,平日建醮,也是祭祖不祭天。祭祖用全羊(满洲祭祖祭天全用猪),召喇嘛唪平安经,施莜面法食,如中等以下人家,每月建醮祭祖的,通常只召三名喇嘛。祭祖用羊为大祭,有钱人家也有在新年举行的,满地皆铺油布,同族人跪,外宾坐,全都席地,开城领牲,请全族和来宾,共享胙肉。由族长捧肉一方,是为"神余",遍请众人领受,但因领此肉的,必须吃完,所以通例皆没人敢领这块神余,只吃以后零盘小碗罢了。我十岁时,在舅父家中参加过一次大祭,近年很少有人举行了。 满洲八旗祀祖    满洲八旗人,除有爵有祠堂照会典规定祭祖外,一般军家新年祀祖,也分"原来"、"羼合"两种。满人供祖有"板子"、"杆子",有只一种的,有两种都有的。板子形式:一块五尺长、一尺宽木板,下用斜鱼托住,上安小木匣二只,以贮祭器,板子外沿粘白挂钱。板子下面墙上(板子倒悬西墙)钉一大钉,上悬抽嘴黄布口袋,口袋长三四尺,内贮礼节单及小儿所换项锁(小儿换锁,满旗视为大典,跳神专有歌词)。杆子系松柏一根,长约一丈上下,上尖下粗,不加雕饰,下安圆形石座,离杆尖四分之一处,环杆安一锡质圆盘,形似极浅的圆刁斗。杆子都放院中洁净处,以一根为主,也有两根的。   原来祭祀供品:系板子用"黄顶针饽饽",祭杆子用"白顶针饽饽",黄用黄米面,白用江米面,系由家中洁净女人制做,每碗九枚,每堂九碗,最下最大的一个,只直径二寸以内,最上最小一个,只顶针大小而已。 除夕日板子换新挂钱,杆子挂黄钱,板子杆子前各设供桌,供品顶针饽饽之前,设铜香盘,内燃"炭几",上用香撒成长圆福寿字,或万字不到头等花样。香系绿色粉质,由满洲贩来,入腊月后,沿街就有叫卖的,香料铺或大油盐店(以前中鼎和西鼎和就有代售)也经售,近三十年来,听不见这种货声了。 供品除顶针饽饽等以外,每日供茶,除夕夜加供"素馅煮饽饽"。除夕黄昏,上供叩首三跪九叩,辞岁叩首,初一早晚叩首,初二晨起叩首撤供。每叩首,就点烛撒燃香。撤供后,院内祭杆子的白顶针饽饽,不取入屋内,由水夫及粪夫享受。 这种早年新年祭祖办法,后来已经羼合汉礼,香盘改为香炉,香改为檀香,供品改为蝠酥、芙蓉糕、苹果、桔子等,由除夕延长至上元灯节,由十三日起并每晚点蜡,十五晚供完元宵,十六晨起撤供。但经羼合变更以后,多半只祭板子,不祭杆子了。 汉人及一般祀祖   所谓一般的,就是包括现在八旗旧礼失灭以后,一些从权汉礼的祀祖方法。汉人祀祖除家谱外,都绘有祠堂图,通称为"祖先堂",图中画祠堂形式,上绘牌位,由始祖昭穆而下,这本是汉礼祀祖的形式,近年满洲旗籍人也有仿效作的。 汉人供品,以鱼肉菜蔬等为主,八碗为率,也有借月饼、蜜供的。外省人寄居北京,多有依照原地风俗祀祖的,我曾见一家,中堂列大龛,内罗列木主牌位,祭品以鱼、鸭、火锅为三大主要祭品,以外另设菜肴八碗,放筷子、酒盅,以牌位数目为准,每祭必将火锅扇开。 以上几种所焚香类,以高香为最多,檀香次之。设祭日期,皆由除夕夜起,至撤供日期,前种多在十六日,后种多在初六日。叩首数目,没有一定,有的依照所有数目一份一份叩首,有的只对始祖三跪九叩,然后对本生曾、祖、父母叩首,要以个人家中传留习惯及个人孝思为别罢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4 03:38 , Processed in 1.11265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