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祭灶接神求吉利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北京自一进腊月门以后,家家忙年,街上顿现出一种繁华太平景象,除去一两区辖界不许夹道摆摊显些冷落以外,其余各大街马路两旁,都摆成清代“两道街”的样子,令人走过这种街面,心中自然泛出一种愉快。北京自送信的腊八粥喝过以后,有一歌谣是:“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虽然是小孩的歌谣,但不亚如一个新年工作秩序单,像那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扫房,便成了牢不可破的定章了。 祭灶   古人以腊鼓冬冬表示新年将到之声,北京自太平鼓失传以后,“狮子滚绣球”、“大小十八套”的鼓声,已不能再送入耳中了。太平鼓用铁铸成圆圈,直径在一尺五到二尺五之间,圈上分铸四个大环,大环上套着四五个小环,鼓把的下端,也铸成三环套月的大环,分套小环,在圆圈上蒙以单层的牛皮(或马皮、羊皮),用□棍敲打。左执鼓,右执桴,敲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成丁字步姿势,一面敲,一面震动鼓环,发出一种合于节奏的声调,有“狮子滚绣球”、“大十八套”、“小十八套”许多调名。音节悦耳,足以表现太平景象,和吹琉璃喇叭,纸鸢上风琴,纸糊的风车、沙雁,都是能听出新年之声的。   在腊八以前,大街小巷中常听到的货声是:卖菱角米的,卖小红枣的,卖新历书月份牌的,卖年画的。过了腊八以后听到的货声,就偏重祀神的方面了,有卖供花的,卖门神挂钱的。在二十前后,有一种卖松木枝、芝麻秸的,是专为祭灶和接神所用,松木枝还可插在年饭上,芝麻秸还可以供“踩岁”之用。到二十九日、三十日一两天之内,有卖活鲤鱼的,那是为除夕供“全佛”,正月初二祭财神之用了。   祭灶的起源,很不易考查,至于祭灶的日子,现在通行是腊月二十三日,实在考查起来,在宋代却是二十四日。范石湖《腊月村田乐府引》上说:“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梦华录》上说:“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现在用二十三日的缘故,也许是应在后夜祭,便算二十四日上午,真实缘故是没法证明的了。北京传说,祭灶是送灶神归天,报告一家善恶,然后在除夕夜内迎回,这不过是一种神话而已。原意是在除夕前七日为“小令节”,又称“交年”,所以举行祭礼,在《乾淳岁时记》中有很明显的记载,因此可以知道祭灶也是“令节祀”的一种。   北京祭灶的仪式很简单,在二十三日傍晚的时候,一更左右,由家中男人主祭,女人绝对不许参加,所以有“男不供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祭时将家中原有灶神供祀案中,香烛钱粮全份,供品是:关东糖、糖瓜、南糖,另外备凉水一碗,草料一碟,为灶王所乘马匹的刍秣。上香以后,只祝“好话多说,不好话少说”的简单祷词,然后用关东糖在灶口上一抹,表示将灶王尊口粘住,不致报告本宅所行恶事,甚至灶王龛的对联都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虽属神话迷信,但能给人一种怕说恶事的猛醒。   俟香烬后,将灶神和钱粮草料一同焚化,凉水泼于地上,便算礼成。祭灶用关东糖,也可以证明在满洲跳神祭祀中也祭灶神。关东糖是糯米所制上好佳品,是地道由满洲运来的。以前是每年冬季,满洲客商,贩运关东糖、关东烟、吉林松子等满洲土物来京销售,到京后住在朝阳门东岳庙东“关东店”内,京市小商前往趸购,满洲客人只卖发庄,并不零星沿街叫卖。   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近年很少运关东糖来京销售的了。现在北京通行关东糖,多半是发卖“白货醋色”的“糖房”所制,质轻中有蜂窝,远不如真的好了。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从前糖房只做白货,近年来洋糖盛行,白货一落千丈,也改做新式糖果了。南糖原是南方所做细糖,北京仿制只老饽饽铺能做,近年也改归糖房出品了。   南糖以小巧玲珑见称,种类很多,不外条、块、片几种,名称是:冰糖花生仁做的厚片名“花生酥”,长方条的名“花生条”,雪白色的细条名“鸡骨”,外蘸芝麻的为“芝麻鸡骨”,内灌酥糖末为“带馅鸡骨”,芝麻蘸的长圆条名为“麻寸”,黑白圆块的名“黑白芝麻饼”,外面芝麻圈中间加澄沙的名“澄沙圈”,芝麻糖小方块上蘸红白糖,如芙蓉糕的名“红白面麻糖”,总而言之,因形命名,没有一定,不过上面所记的却是糖商专用的名词。以外还有“炒米糖”、咖啡豆、天津豆,也加入南糖,实在是没道理的。 祭祖   北京家庭除夕祭祖,有的悬起纸绘祠堂,密排灵位,有的只望空虚设香供,因种种不同而异。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接神   接神是除夕后夜迎回灶神。在北京小康之家的旧家庭,平日龛内供的大佛是观音、关圣、财神,每日要烧散香,朔望烧高香,初二、十六祭财神也烧高香,并点酒三盅,有时还供一碟酒肴,无非豆腐干花生米之类,可谓不腆之仪了。有大佛的家庭,在除夕日要预备“全佛”一份,全佛是三界诸神众圣,用秫秸做成架子,粘贴全佛,立在佛桌前面,再前面另设桌一张,名为接桌,以备摆供。全佛前另设一小佛架供灶神和财神像,桌前香烛全份,钱粮却须三份,一份接神,一份初二祭财神,一份送全佛。供品是:猪头一个,雄鸡一只(拔去羽毛只留尾巴),羊肉一方,素菜几盘,馒首几盘,至于活鲤鱼只祭财神时临时取出。到四更上下时间,素馅饺子已然捏成,于是准备接神。饺子摆在供桌上,然后家长拈香行礼,家人次第行礼,香烬,焚钱粮,在院中拜喜神、财神、贵神,于是礼成。接神为新旧年分野,所以接神后,便分一家大小,叩首贺新喜,由接神起在香炉中点“白速定香”一只, 一人看守,以便接香,灯火香皆不可灭,否则不祥。   有佛堂的人家,多半预备年饭一碗,中插松枝、纸元宝花,饭上放些桂圆,绕以钱编的钱龙,无非取个吉利而已。在除夕一黑天,院中满布芝麻秸,人行其上,咯吱作声,名为“踩岁”,借“岁”、“祟”音同,表示一年晦气都已踩去,也是有趣味的勾当。   供神的供品,除供献全佛财神的以外,例供是蜜供、红月饼(白月饼是猪油所做,不能供佛)和家做素菜,素菜是山药块、豆腐块、面筋段、粉条段,用香油炸过即成。粉条用线束其中央,炸成翻松如花,染以胭脂,尚为美观,撤供后加入炖肉中炖食,味道尚佳。家庭供佛,除大佛灶王以外,另有张仙,相传天狗食月,有损本宅小孩,张仙用弹弓可以打去天狗,所以有小孩之家多供张仙,因之张仙龛上对联也是“打出天狗去,引进子孙来”字样。大家庭的佛柜庞大,前面下部开一圆洞,有的供土地,有的供地藏王菩萨。 拜年   北京风俗,人事来往有“辞岁”、“拜年”,大臣给皇帝辞岁,“府包衣”,“府哈喇”给本府王公辞岁(府哈喇为本府属姓,虽不是包衣奴才,也有半奴的性质),本族晚辈给本族辞岁,有杆子、板子、影堂的族长家,族人应往辞岁,至亲如婿对翁岳须辞岁,即已订未结的女婿,也须给岳家辞岁。元旦黎明,家中拜年后,即到各戚友家拜年,回来车中载满活计成匣,甚至过了灯节还有拜年(北京习俗有孝服的给人家拜年须在灯节后,道远事忙的亦可晚到)的,所谓“二月二,青草没驴蹄,再拜新年也不迟”的,就是这个意思。北京拜年,只要长辈或平辈年长的,都要三叩头。旗人叩头前后不作揖,汉人叩头前后全要作揖的。北京城内拜年,遇本人在家,必须请坐受头,本人不在家,则“朝上磕”,就是向这家客堂布置为上首的地方,虚即三头,如在其上。北京四乡,拜年的遇主人在家,亦是向佛堂叩头(与城里关外进门拜佛的不同,此为拜人,彼为拜神),只呼:“几伯,几叔,几兄给您叩头啦!”受头的在旁还礼如仪。城内妇女拜年,须过初六日,在初六日以前,妇女不得进人家门,谓之“忌门”。   元旦起始拜年,初二日祭财神,商家表示开市,人家也要祭财神的。至初八日祭祀星神,名叫“顺星”,事先用灯花纸捻成“灯花”,用香油弄好,在黄昏后一更前后,在院中设祭桌,以北斗为目标,陈设香烛,用“灯盏碗”摆成“顺”字(灯盏碗系泥捏成小碗,直径寸许,深紫黝色,颇有古意,每至年残沿街有叫卖灯盏碗的,大半为卖支锅碗松花的附业)。将灯花放在其内,供品系素馅元宵,供品上齐,即燃灯花焚香叩首,香残灯亦将灭,然后由供桌起连续燃灯花,距离尺许,直送至犬门外,用意在送祟,于是礼成。灯节由正月十三日起,至十七日止,各商家皆悬挂评书故事灯,供人参观。在前清各部也有挂灯的,工部灯最有名。   商店旧时以饽饽铺善挂灯,有全部三国志、聊斋、水浒、列国、红楼梦等精致美巧的方灯。干果子铺(昔称倒装铺,今称南货店)的山西老板,善做冰灯,有麦龙灯,各式冰灯。前十年隆福寺街冰灯尚有名,近年只剩鼓楼前小门姜店一家。近年前门外各大布店亦竞制新灯,以广招徕,有时还能利用机关造成“鹊桥相会”的活动灯,可谓灯的革新了。我在民国十年前后,每到上元夜饭后,必邀二三好友,步行往游积水潭,冰上望月,归来后门观灯,由皇城根经宽街到隆福寺看冰灯。最使我爱看的,是东四头条火神庙的济小唐捉妖,最后到富有车行看烟火,往日快游,空怅前尘罢了。后门西城隍庙的火判,雄伟可观,近年因后门大街布店多放烟火,火判也很走一时幸运。 送旧迎新   北京过年,最注意的是送旧迎新,一切都在涤除旧污,刮垢磨光上用功夫,像那贴“宜春帖子”改变成写春联,一到二十日以后,通衢大道两旁,纷纷贴了“书春”、“换鹅”、“墨缘”的招贴,一般善书的朋友,都挥笔伸纸大显身手,却多半是消遣性质,不在赚钱。但也有落拓文人,希望用十日辛苦,换得三十晚上的一顿洋白面饺子的。更是多有的,是一些学书的青年,借纸学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啊!我在民国十三年时,曾邀同学伴卖过一回对子,三十日结帐,共赚铜元三百九十枚,每人分一百三十枚。   我买了一对树根花盆,至今还种着石菖蒲,作案头清供。又像扫房,擦饰件,都是求洁的意思。北京房子的纸糊承尘顶棚,是全国第一,一平两切(斜)式、平棚式、船篷式,都各具精妙。万字莲、牡丹花的银花纸,糊得光白悦目,历久不黑,灯亮花香,心地为之光明。一年来棚壁积有尘垢、塔灰,在新年将到时,必要打扫一下。北京扫房多半在腊月二十四日,但也有时改个日子,一般老太太们必要查查历书,一有“土王用事”,以后就不能扫舍了,所以必要提前一些。   又如今年腊月十七日立春,过了立春就是明年,焉有尘垢搁过明年的,因此大部分人在今年都提前了。旧式家庭的家具的木器上,大半都有铜饰件的,一年来烟熏火燎,黑黯无光,要过新年,也必须擦个亮光。擦铜饰件的,都是先用白菜头蘸细炉灰末打个糙,然后用唐布香灰擀光,近年来擦铜水盛行,多半改用新法了。以外为点缀新年,买几件水仙花,素妆妩媚,除夕守岁时如对淡妆美人,令人魂销。红梅花、六安绿梅、迎春、蜡梅,都能粉饰年华的。爱青葱的,有天门冬、万年青,云片草(文竹)也不坏。近年洋花传入,价格低廉,更属易办了。至于一两银子买一朵牡丹花的,既非根生,又少陪衬,手把美人,未免唐突国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5 11:53 , Processed in 1.09767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